鄉下在上墳時節有一種食物,叫做黃花艾麥果,大概原用麥粉,後來卻多是米粉了,加入鼠麹草,作糕蒸食。鼠麹草在《本草綱目》中說得很詳細,二月生苗,莖葉柔軟,葉長寸許,有白茸,如鼠耳之毛,開小黃花,成穗,結細子。糕裏加入草葉,此外還有艾,講到香味,艾糕還要好些,可是在民間至少在兒童中間還不及黃花艾麥果的有名。街上糕店製造艾糕艾餃,偷工減料,不用艾葉,隻在粉中加入油菜的汁,染得碧綠的,中看不中吃,更減少了他的信用了。黃花艾麥果也稱黃花麥果,兒歌中有一首雲:
黃花麥果韌結結,
關得大門自要吃。
半塊拿勿出,
一塊自要吃。
這裏關於自私和吝惜之意,固然坦白得妙,鄉間小兒沒有茶食,偶然得自製餅餌,非常珍重,也是實情。又有一首雲:
剢螺螄過酒,
強盜趕來勿肯走。
這也很是幽默有意思。英美人聽到螺螄田螺,便都叫作斯耐耳,中國人又趕緊譯成蝸牛,以為法國有吃蝸牛的,很是可笑,其實江浙鄉間這種蝸牛是常吃的,因為價賤吃的很多,剢去尾巴,加醬油蒸熟,擱點蔥油,要算是一樣葷菜了。假如再有一碗老酒,嗍得吱吱有味,這時高興起來,忽然想到強盜若是看見一定也要歆羨的吧。
原載《亦報》一九五〇年七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