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趙一曼趙一曼
陳然

引路人

那時,趙一曼最盼望來家的人是大姐夫鄭佑之。

大姐夫鄭佑之是李家明星般的人物。每次來,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他,圍著他轉。許多事情也由他處理或征求他的意見。因為他見多識廣,性子也耿直。他不抽大煙,不嗜酒,不賭博更不逛窯子(這是當時很多富家子弟的毛病)。他和趙一曼的大姐李坤俞結婚後,因大姐受不了婆婆的刁難,他便把大姐接出來另過。這在當時是很要勇氣的。許多男子成婚後,都把妻子看管得嚴嚴實實,鄭佑之卻從不阻攔妻子的活動自由。別的男人奉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訓,鄭佑之卻教妻子讀書識字。別的男人對妻子動輒拳腳相加,鄭佑之對妻子卻是謙和平等,相敬如賓……在趙一曼眼裏,大姐夫就是個不一般的人。這時趙一曼還不知道鄭佑之的真實身份——中共四川早期有名的革命者,是中國共產黨宜賓地方組織的創始人。早在1912年,鄭佑之考入成都農業學校後,還沒等到畢業,便毅然投筆從戎,參加了護國軍討袁。袁世凱倒台後,他回鄉積極宣傳革命。他不同意私塾先生教趙一曼他們學什麼《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之類,經常也教趙一曼他們學算術和其他自然科學知識。那時,趙一曼最喜歡聽大姐夫講故事,如林則徐虎門禁煙,鄧世昌黃海抗倭。趙一曼印象最深的是大姐夫給他們講的鑒湖女俠秋瑾投身革命英勇就義的故事。她覺得秋瑾好像是她的姐姐,或者說,另一個自己。趙一曼希望自己將來也成為那樣的人。她十分佩服秋瑾那種不顧一切衝破樊籬投身革命,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大姐夫在講秋瑾的故事時,還講讀了秋瑾所作的詩詞。那時趙一曼雖然對“秋風秋雨愁煞人”這樣的詩句還似懂非懂,但她依然被裏麵的英雄豪氣所感染。試看:

萬裏乘雲去複來,隻身東海挾春雷。

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

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這樣的詩句,她是很喜歡誦讀的。聽大姐夫講了秋瑾的《劍歌》,她也用竹子削了一把竹劍。後來,趙一曼投身革命後,也像秋瑾那樣寫詩言誌,表達自己矢誌抗日、驅除強寇的決心。比如初到東北時,她曾在一首題為《濱江抒懷》的詩中寫道:“誓誌為國不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兒豈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後人品味這些鏗鏘詩句、錚錚豪言,覺得也頗有鑒湖女俠秋瑾的那種氣勢!

雖然大哥李席儒不再讓趙一曼上學,但大姐夫暗暗鼓勵她自學。他給趙一曼送來了一套教科書和一本新字典,這極大地培養了趙一曼獨立思考的能力。她每天上午自學課本,下午做作業,晚上寫日記,把時間安排得緊緊的。父親去世時給她留下了一塊懷表,她給自己製定了學習計劃,每天看著懷表,按鐘點分科進行學習。到了周末,她把寫好的作業、日記和學習中的問題讓弟弟李紹唐捎給大姐夫。鄭佑之有時候在城裏,有時候在鄉下,但再忙,他也會認真地批改和解答。那時候,農村裏很少有人學外語,大姐夫還教她學外語。

1917年,世界上發生了一次驚天動地的革命——在俄國,布爾什維克領袖列寧領導了偉大的十月革命。這年的11月7日(俄曆十月)下午,2萬名赤衛隊員和士兵包圍了臨時政府冬宮。 晚上在阿芙樂爾巡洋艦上起義成功的士兵開始炮轟冬宮。赤衛隊員和士兵經過艱苦地拚殺於次日淩晨2點攻陷冬宮,推翻了俄羅斯的資本主義政權——克倫斯基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府和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沉睡了千百年的東方華夏古國開始覺醒了。

1918年,趙一曼的大姐不幸因肺病去世,她的五姐嫁給了鄭佑之。那時,趙一曼已經懂得了人世的悲傷。她也經常安慰大姐夫,逗他開心,同時更加發奮學習,不辜負大姐夫對她的期望。在她的心中,始終有一個夢,那就是,要從閉塞的鄉村走出去,要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她還記得大姐夫當年送給她的許多好看的畫片,色彩鮮豔,都是她頭一次看到。其中有一張畫片,上麵是一片汪洋大海,海麵上有一隻大船,船上的煙囪還冒著黑煙……大姐夫跟她說,世界大得很哪,有幾大洲幾大洋,海洋上來來往往就靠這種冒黑煙的大輪船,既運貨又載人。趙一曼大開眼界。從此她不但知道了世界很大很大,而且向往著有朝一日也能從白楊嘴村出發去看看大海,坐上大輪船。她特別珍惜大姐夫送給她的這張畫片,把它藏在書頁中或枕頭底下。或許,人跟動物的根本區別,不是人能夠製造並使用工具,而是,人有夢想,並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不懈地努力。

但那時候,趙一曼並沒想到她將來要上陣打仗。她隻希望自己能成為大姐夫那樣讓她佩服的人。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和平會議”,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之一,參加了會議。中國代表在和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範圍、撤退外國在中國的軍隊和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義要求,但巴黎和會不顧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拒絕了中國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這個消息傳到中國後,北京學生群情激憤,學生、工商業者、教育界和許多愛國團體紛紛通電,斥責日本的無禮行徑,並且要求中國政府堅持國家主權。

在這種情況下,參加和會的中國代表提交了關於山東問題的說帖,要求歸還中國在山東的德租界和膠濟鐵路主權,以及要求廢除《二十一條》等不合法條件。但結果是,北洋政府屈服於帝國主義的壓力,居然準備在《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上簽字。最終,英、美、法、日、意等國不顧中國民眾的呼聲,在4月30日還是簽訂了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仍然將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送給日本。

1919年5月1日,北京大學的一些學生獲悉和會拒絕中國要求的消息。當天,學生代表就在北大西齋飯廳召開緊急會議,決定1919年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禮堂舉行全體學生臨時大會。5月3日晚,北京大學學生舉行大會,高師、法政專門、高等工業等學校也有代表參加。學生代表發言,情緒激昂,號召大家奮起救國。第二天,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學生代表衝破軍警阻撓,雲集天安門,他們打出“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廢除二十一條”“抵製日貨”“寧肯玉碎,勿為瓦全”“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等口號,遊行示威,火燒趙家樓,要求懲處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等。這就是中國現代史上著名的“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後,革命知識分子在全國各地創辦了許多報紙、刊物,宣傳新思想新文化,要求科學與民主,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 趙一曼的大姐夫鄭佑之受了這股革命思潮的影響,也開始閱讀當時的革命報刊,尤其是陳獨秀在上海創辦的《新青年》雜誌,這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第一個宣傳陣地。

鄭佑之是個積極行動的人。他覺得家鄉人愚昧落後的現狀必須加以徹底改變,便決定親自辦學校來啟迪民智。沒有知識和文化,談什麼改變和革命?那不過是以前的農民起義的翻版罷了。於是他離開了縣城,賣掉了家產,在趙一曼的外婆家柳家村辦起了高等小學,自任校長。辦學校要花很多錢,他常為辦學經費不足、捉襟見肘而犯難,自己節衣縮食,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趙一曼的小弟、侄兒、侄女都到柳家村高小讀書去了,她自然也想去。

趙一曼再次找到大哥李席儒,說也要去柳家村念書。

李席儒剛輸了一筆錢回到家裏,沒好氣地說:“一個女孩子,快點找個婆家嫁出去才是正道,你都十幾歲了,還讀什麼書啊,女人無才便是德!”

趙一曼倔強地說:“你不能剝奪我上學的權利!”

李席儒瞅也不瞅她,揮揮手說:“我沒錢供你上學!”

趙一曼針鋒相對:“沒錢?你賭博就有錢!抽大煙就有錢!我上學哪要好多錢?”說實話,以前,大哥叫她別上私塾,她還無所謂,反正那幾本子曰、詩雲、三從四德她也念厭了,甚至還有解脫之感。後來大姐夫經常帶給她的一些圖片和書,也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她的這一缺憾。但現在,大姐夫在外婆村子裏辦學,她卻不能去,對她的折磨太大了。她一定要去繼續讀書。

李席儒惱羞成怒,一個人在沒有理的時候最喜歡用的是拳頭,不管他是皇帝還是小老百姓。他揮了揮拳頭,說:“我說了,不許讀就是不許讀!”

一股熱氣上衝,趙一曼急得哇地吐出一口血來。

即使這樣,也沒有打動大哥李席儒的心。

趙一曼病倒了。她從來沒鬧過大病,可這一回,她時而發燒,時而打冷戰。夜裏胡喊亂叫,做噩夢。夢見自己在深深的井底,或荒無人煙的地方。好幾次驚叫著醒來。

清醒時,她不禁想起自己幾個姐姐的命運。大姐和二姐都還好,因為大姐夫和二姐夫都是知書達理的進步青年,他們是同學,也有共同語言,經常在一起談論外麵發生的大事。即使公婆對大姐二姐不好,可也有兩個姐夫護著愛著。可如果不是這樣,那大姐二姐的命運不就和三姐四姐一樣悲慘嗎?三姐本是幾個姐妹中的才女,但才高命薄,嫁出去之後受丈夫虐待,不久便抑鬱而死。四姐因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了一個大戶人家,沒想到那男的卻是個瘋子,結婚後也是受盡折磨,至今還不知道出路在哪裏。這說明,女人要自強自立,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可她一個弱女子,又怎麼把握得了?

母親雖然心疼她,卻也沒有解決的辦法。母親遵守的是在家從父、出家從夫、夫死從子的古訓,大哥不同意一曼讀書,母親也隻能聽從。再說,她也不覺得對一個女孩子來說,讀書有什麼重要。她甚至想,三女兒若不是讀了書,搞得跟夫家人合不來,恐怕命也不會苦。

這時,大姐夫來了。他剛在縣裏打了一場官司。有人嫉妒她,想取代他當柳家村高等小學的校長,就誣告他侵占學校財產。

他來到趙一曼的床邊,問她:“好些了嗎?”

熱淚從趙一曼眼裏湧出。她一把抓住姐夫的手,失聲痛哭。

大姐夫還是說服了大哥李席儒,讓趙一曼到他辦的學校去讀書了。大姐夫說,淑端的學費由我出,不行麼?

大哥說,我倒不是真的在乎那幾個學費,而是這樣下去,她將來怎麼嫁人呢?

大姐夫拍了拍大哥的肩膀,說,這個你就不用操心了,這個腐舊的社會,馬上就要被打破了,淑端將來肯定有更新更好的生活!

大姐夫看到趙一曼有決心,有個性,便在教她科學文化知識之餘,還經常拿進步書刊給她看。當時大姐夫訂閱的進步書刊除了《新青年》,還有《平民周報》《救國周刊》《五七報》,等等。這些書刊因積極探索救國救民之路而遭到了政府當局的查禁,但大姐夫仍能從一些秘密渠道得到它們。大姐夫是個細心的人,他在借給趙一曼的書刊上常畫一些粗線,加一些批語,有了這些指引,趙一曼讀起來就更容易抓住重點。上麵的文章,幾乎每一篇都讓趙一曼呼吸急促、熱血沸騰,也使她眼界大開。她被新思想新知識強烈地吸引著,如饑似渴,她開始真正地了解自己所處的世界,了解社會和人生。

但在家裏,這些書刊她隻能偷偷地看。即使這樣,還是被大哥發現了。有一天,她從外麵回來,見大哥正在她房間裏搜查,把她偷偷藏起來的那些進步書刊都搜了出來,扔在院子裏點上了火。

趙一曼撲上前去搶救還沒燒完的紙片,大哥狠狠把她推開,說:“再看這些東西,我就打死你!”

趙一曼針鋒相對:“除非你把我打死,不然我就要讀!”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那些進步書刊,既然從社會的土壤裏生長出來,就是誰也阻擋不了的。大哥燒掉了她的書刊,卻撲不滅她心頭的火種,她追求革命真理的願望反而更強烈了,此後,她把大姐夫給她看的這些進步刊物寄放在二姐家裏,跟二姐一起閱讀。二姐也很喜歡。

因為種種原因,鄭佑之的學校還是沒有辦下去。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了。7月23日,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在會議進行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闖進了會場,會議被迫中斷。於是,最後一天的會議,便轉移到了從上海望誌路樹德裏三號到浙江嘉興南湖的遊艇上舉行。經過討論,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並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中國共產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之後,共產黨在各地的秘密組織迅速建立起來,開始了最初的革命活動。鄭佑之作為一個進步的知識青年,很快認識了在四川從事革命活動的共產黨員何珌輝、劉亞雄,並經他們介紹參加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雖然鄭佑之從事革命工作很忙,很難像以前那樣與小一曼見麵,但他給她的進步書刊一直沒有中斷。趙一曼也開始給大姐夫寫信,向他彙報自己的學習情況和心得體會。在三年多的時間裏,趙一曼與大姐夫通了上百封信。這時她的閱讀範圍更廣了,革命理論、曆史地理、哲學科學,以及五四以後出現的新詩和小說……有時心血來潮,還模仿著寫一些新詩和短文,請大姐夫修改。

大姐夫在一封信中是這樣鼓勵趙一曼的:“我看見你激烈的性情,過人的聰慧,和近來感受壓迫的痛苦,我已認定你是個改造社會的得力人才了!” 1923 年冬天,他把趙一曼介紹給了共產黨員何輝,沒多久,趙一曼由何輝做介紹人,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終於有一天,她對大姐夫說:“我要像秋瑾那樣,到外麵去闖一闖,再不能被這個封建家庭束縛著了!”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