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徐悲鴻講藝術徐悲鴻講藝術
徐悲鴻

廢 話

特納(Taine)恒謂藝人作業分兩時期。第一期,藝人孳孳砣砣,惟恐不及造化之妙,於是憑其真感,盡力奔馳,克臻美善;逮經驗漸豐,或虛名既立,功力亦弛,惟取昔日所積recette(法文,義為收入、進賬),湊出對付,而真意漓,此第二期之失也。故喜beauté réele(真實之美)者,不能滿足架空之幻象與玄想,而富想象之作家,亦指寫實主義,境域太窄,屈而不伸。但特納推論米開朗琪羅,稱其第一期,延長亙六十年,作品雄強高超,精力彌滿,謂多真感;至《最後的審判》等晚年之作,已多見其吃老本,不能與其前作齊觀。顧米開朗琪羅,博大精深,功力絕人,人體所有一切形象,既爛熟胸中,猶不免有缺憾,則丁托列托、魯本斯、德拉克洛瓦等,應動輒得咎,而威爾茨不堪入目,不待言矣。

吾國近三百年來,習藝方法,恰與特納所論相左。宋元古法,已不免支用其老本,但其意在抽象,為鵠根本不同,有時為用,且側重圖案方式,其工具雖不完備,但工力精深卓絕之藝人,亦借此綽然逞其逸宕之思,本其抽象原則,取精華而遺粗礪,舉筆輒能扼要,物情既具,是謂得神,未嘗虞其不足者,以其靈爽存也。夫其道既遷就工具,而為抽象之圖,則必向造化中追尋,方冀有所弋獲。今惟縱其懶惰,日向古人討沾餘潤,案頭摹仿,不見一切。須知古人之自養,賴其吸入之真感,正如古人飲食之養生也,若古人以真感得釀成之藝,可摹而得之,是可據人之……以為食也。其夢亙數百年且未醒,其去特納之論,抑何遠也!

一九三二年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