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心路花開心路花開
陳國龍

以何種方式作別世界

人一旦降臨到世界,即麵臨有死亡的問題。從三皇五帝時期到如今,無數人追求長生不老,卻總是空想一場,空耗錢財與精力,且令人貽笑大方。

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隻是壽命長短不一或生命質量優劣不同而已。中國有名的壽星,除傳說中八百多歲的彭祖,恐怕就算清代那個叫李青雲的人了。據說,李青雲生於公元1677年(清朝康熙十六年),卒於公元1933年,曆經256年(另說273年)。民國二十年《萬州日報》載“開縣二百七十三歲老人李青雲”一文,一時轟動全國。李青雲依據古代養生老人圃翁的養生理論,總結出養生者必須以慈、儉、和、靜四字為本。講到自己的起居飲食,他頗有心得地說:“食不過飽,過飽則腸胃必傷;眼不過久,過久則精氣耗散。餘生兩百多年,從未食過量之食,亦不作過久之酣眠。”他長壽的另一個原因是常年用枸杞煮水當茶飲。病從口入,想長壽必須管住嘴。據統計,世界各國女性的平均壽命基本都高於男性,且至少有30個國家的女性平均都能活到80歲以上,其中有一條就是女性比男性吃得少。

看到了吧,你再長壽,也長不過彭祖,長不過李青雲。坦然對待死亡,恐怕是每一個活著的人必須麵對的課題。生之淡然,死之泰然,這是偉人、名人、誌士的處事方略。1961年9月,英國元帥蒙哥馬利第二次訪華,毛澤東主席同他談話時說,隨時準備死亡,並詳細預測了自己可能有五種死法:一是被敵人開槍打死,二是坐飛機摔死,三是坐火車翻車而死,四是遊泳被水淹死,五是生病被細菌殺死。他還曾對護士吳旭君說:我在世時吃魚比較多,我死後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長江裏喂魚。你就對魚說,魚兒呀,毛澤東給你們賠不是來了。他生前吃了你們,現在你們吃他吧,吃肥了,你們好去為人民服務。這就叫“物質不滅定律”。我不禁為毛澤東主席麵對死亡的幽默及視死如歸的氣度所震撼。隻可惜,作為一代開國領袖,身後事便由不得他了。

偉人們淡定對待死亡,許多布衣百姓亦順其自然,甚或也有點“麵對死亡,我放聲大笑,魔鬼的宮殿在笑聲中動搖”之豪氣。有幾個中年人談論:“你願意怎麼個死法?”其中一位女士說,她希望在七十歲那年被爭風吃醋的男人從背後開槍打死。我聽後不禁啞然失笑:女人到了七十歲還能使男人嫉妒得要死,這是何等的別出心裁!無疑這個答案得了第一—可望不可及。而我要說,何種死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像保爾·柯察金所說的那樣:“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隻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致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創造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