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春節不能同家人團圓,那是家常便飯。令我印象深刻的除在老山戰場過春節外,還有一次也終生難忘。
這一次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在軍機關工作,為了迎接軍區基層建設先進代表會,我帶兩個幹事去寫一個團的材料。這個團黨委是軍黨委唯一上報的基層先進團黨委,要在大會上作重點發言。軍首長很重視,指示我們下去調查總結,爭取以最快的速度拿出稿子來。受領任務時已經是臘月中旬,去的路上我們說爭取寫好材料回家過春節。
下到團裏,我們先看材料,從團黨委的總結,軍事、政治、後勤、裝備工作、行政管理一個方麵一個方麵看。材料大致看完了,就座談了解,從團的領導到班長骨幹,一級不少,從軍人到家屬,優秀的,中不溜的,所謂後進的,另外,還到友鄰部隊,地方市區鎮村的領導處進行了解,吃過早飯就開始,一直到晚上十點,馬不停蹄連軸轉。
看了書麵材料,聽了口頭反映,就進入“爬格子”階段,按照定路子,搭架子,分例子,湊文字的流程開始集體作業,一人主講,一人補充,一人記錄,補充和記錄的也可以添油加醋。緊趕慢趕,日夜奮戰,到了臘月二十八,我們自己讀了幾遍,感覺不夠味,就把團長,政委,政治處主任請來,把初稿念給他們聽,征求他們的意見。他們聽了,說你們很辛苦,馬上要過春節了,先這樣吧。把不滿意的態度表達得很委婉。怎麼辦?我說春節就在團裏過,一直寫到你們滿意我們再離開。
接下來,我們反複分析材料究竟缺了什麼?發現原來是少了鮮活生動的事例,整篇材料話都對,但聽了提不起精神,打動不了人。我們又翻閱筆記本,有幾個事情我們沒有細問,一個是主任說他們每年春節排演一台節目,團長政委都參加;一個是團長的木工活有點名聲。我們問主任今年春節演不演節目,主任說已有安排,大年初一上午在大禮堂。於是,年夜飯我們分頭在連隊吃,第二天上午我們去看演出,團長政委演了豬八戒背媳婦,他倆演得很投入,怪相百出, 逗得觀眾笑得前傾後仰。還有團常委的群口快板,團領導的夫人集體舞蹈和獨跳獨唱。這台節目團領導和夫人當了主角。散場後,主任領著我們看團長帶著木工組戰士製作的長條靠背椅和修好的門窗,還有連隊的小板凳。主任說:“其他團領導都有一門部隊適用的技能,副團長會種菜,參謀長步兵戰技在師裏數第一,副政委會拉二胡吹笛子。”我問主任你的拿手戲是什麼,他說會做大鍋菜,麵食會七八種。
看了演出,聽了主任一席話,我們頓時茅塞頓開,當即決定,三人分頭重新再座談,請他們專講具體事,隻一天時間,我們都裝了滿滿一腦子,很興奮很激動,當晚趁熱打鐵,重起爐灶另開張。第二天專從團黨委一班人團結入手,以“親密無間一班人”為主題,分了四個部分,把聽到的生動事例擺進去,夾帶著官兵的樸實語言,以事明理,以理寓事,一鼓作氣很順溜就寫出來了,先在幹部戰士代表的座談會上念出來,大家聽得很專心,他們說:這才像我們團的樣子,把我們平時感覺到的味道寫出來了。
雖然這個春節沒與親人團聚,但在連隊收獲了基層官兵的真情,學到了工作的真經,這個春節過得充實,有意義,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