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橋鎮僅有一所私塾,王龍是這私塾讀書伢崽中的伢崽王。常帶著一群讀書伢崽在小鎮上瘋。空中吊的僅星星、月亮不摘,地上長腿的隻課桌、板凳不吃。他是鎮上裁縫王得業的崽,這伢崽片條高子,大眼濃眉,都叫他“龍高子”。十幾個讀書伢崽中春安先生最看重龍高子,用春安先生的話講,“咯伢崽今後不像是細河裏的魚。”日後終於印證了春安先生說的話,他是小鎮上少有的幾個傳奇人物。
龍高子有幾個鐵哥。
就說楊秀青吧,這小子膽大,外號“青猛子”。世間沒得他“青猛子”幹不了的事,也沒得他不敢幹的事。
楊秀青出生懷胎時月不足,個頭矮小,可他人賊機靈。父親楊歸章早年從河南逃水荒過來,楊秀青的祖父母膝下無子無女,在彩橋鎮靠“放花”為生。
“放花”就是從湖北漢口那邊把棉花挑回平江山裏來,然後再東家幾斤,西家幾兩將棉花分給鄉裏鄉親紡成棉紗或織成棉布,那棉布便是“平江大布”。爾後再付給各家紡紗、織布的工錢,將棉紗和棉布收攏來,又挑到外地出賣,從中賺些紅利。如此周如複始,長年累月,年複一年,不病不歇,積聚了一些資本,在彩橋鎮開起了小布行。
“放花”途中,常遭遇散兵遊勇、土匪流氓的搶劫,有時血本無歸。楊歸章有一手好拳腳。楊秀青的祖父看中楊歸章那手好拳,便把他收為養子,專營“放花”。
楊秀青七歲隨父習武,十四歲少林拳便打得像模像樣。
王二龍鐵杆夥伴中還有黃石成、李月桂、魏當林。黃石成外號“石頭”,小時為著賤命,父母喊他“石伢子”。石頭家是小鎮上有名的富戶,父親黃平安,在小鎮經營中藥房,為人本分厚道,好扶貧濟困,在小鎮落得個樂善好施的好名聲。
魏當林口吃,講話舌頭不好使,晝前飯後你要是問他吃飯沒?他一個“吃”字轉在嘴巴裏沒得半天功夫說不出來。他父親死於肺結核,母親改嫁,自己一直跟叔叔生活。當結巴跟楊秀青家鄰居,常雙雙對對出出進進,王二龍在哪,他倆準在哪。
李月桂是王二龍老師春安先生的細女,是他夥伴中年紀最小的,常小鳥般跟在王二龍屁股後麵瘋轉。女娃嘛,哪能象男娃們那樣在外到處瘋呢,因此,李月桂的屁股上沒少挨春安先生的巴掌。可李月桂還是不聽話,屁股上紫紅色的巴掌印子還沒散去,又跟著那夥男娃瘋去了。唉!春安先生真拿她沒辦法。不過,有王二龍一起玩,春安先生放心。王二龍待李月桂跟親妹妹一樣好,從不欺負她,也從不讓別人欺負她。春安先生的妻子和大女兒都死於大前年那場瘟疫。可憐李月桂幾歲就沒了親娘,因此,春安先生也常對她生出幾份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