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城裏出生的同學們陸陸續續下放到了不同的農村,同學們都熱情地邀他一起前往,但他想到鄉親們送他上學時的情景更想到自己曾經對鄉親們的承諾,他毅然選擇了返回故鄉——湖畔漁村。

這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小漁村,是郊區洞庭湖人民公社的一個隸屬大隊,兩百多戶人家,八百多號人口,其中有半數是從原始的洞庭湖中“祖孫三代睡一艙”的連家漁船中搬上岸來的。生活在這裏的漁民們有完全靠捕魚為生的,也有半漁半農的,還有半漁半副的……

全大隊下屬有五個生產隊,即捕撈、養殖、種植、運輸、農副等。無論是捕魚,種養等生產方式和手段都是原始的,遇到風調雨順的好年成,全村人吃飯問題能基本解決。但如果遇到自然災害等,那日子就很難熬了。

胡雲永遠也不會忘記,那是六十年代初,曆史稱“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山上能吃的樹皮樹葉,蘆葦蕩的蘆筍,湖岸邊的蕾蒿……幾乎都吃光了。但村裏還是活活餓死了幾個老人和孩子,他更刻骨銘心的一幕是:親眼看見自己的妹妹,還未滿兩周歲。就活活餓死在自己眼前……

他從小就希望過上好日子,至少不愁吃不愁穿,後來上中學了,懂得了更多的道理。便立誌成年後多學點知識,拚命改變家鄉的窮山惡水,讓父老鄉親們共同富裕,都過上好日子。

他從學校返鄉後,在家呆了幾天,便去大隊部報到。

湖畔新村大隊部黨支部書記叫劉浪,兒時乳名“艄搭子”,其實這“艄搭子”的本意是船尾掌舵人,可慢慢地被人們故意貶為“騷搭子”即作風不檢點的意思,劉浪任大隊部支書後,就再也沒人叫他“騷搭子”了,即使叫,也是在背地裏。

他能當上書記,據說不是黨員和老百姓選出來的,而是上級任命的,甚至更多的人認為是他“吹牛拍馬”走上層弄來的。

但不管怎麼樣,他在“圍湖造田”築堤時,表現突出,據說別人挑一百多斤的泥土擔子,他堅持每次挑雙擔,甚至有時累得吐血。他就這樣在“火線”上入的黨。

劉書記見胡雲來到辦公室,很是高興,他說:“雲仔,前兩天就聽說你從學校畢業回家了,好啊!你回來得正是時候,你可是我們村文化最高的啊!看你們年輕人能為我們村裏想點什麼法子,搞點什麼名堂不?”

“劉叔,我們知識青年下農村,主要是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增長社會知識,提高革命覺悟,盡管有理想有抱負,還得靠您老多指點多幫助啊!”胡雲說。

“雲仔,你不比那城裏伢子妹子,他們下農村還真得接受再教育,把麥苗當韭菜,肩沒挑過手沒提過,可你不同啊,你是回鄉知識青年,你自小在漁村長大,與父老鄉親本來就是一家人,隻要你肯學肯幹,叔相信你一定會有出息”。劉書記對胡雲充滿信心地說。

緊接著,他便安排胡雲在父母所在的一生產隊參加勞動,這個隊是半漁半副,既有養魚池又有農田和菜地,還有磚業等。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