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和尚”歸來

“和尚”是明人的初中同學。其相貌俊朗,麵如白玉。落下這個綽號,首先源於他上中學時,自己不小心砸破了頭,縫了好多針,頭發自然都被剃盡了,那模樣與和尚還真挺相像。之後被愈叫愈甚,就是本故事的內容了。

疫情得到控製後的5月,上海,是春風駘蕩的好日子。柳兄來電了,說:“近期有空,老同學們聚聚?”明人道:“怎麼,憋得難受了?”柳兄也倒直爽:“此其一,另外,就是‘和尚’回來了,也想和大家聚聚。”“他不是去日本了嗎?回來了?”明人納悶。“沒錯,他回來了,聽說已居家隔離了14天,現在都過一周了。”柳兄的回答,驅散了明人心中一半的烏雲。另一半是,這“和尚”,此時回來幹啥?明人與他已有十多年沒見了。

那十多年前的一幕,仿佛還在眼前。那天,“和尚”給明人發來短信,說:“有一個挺不錯的項目,在西藏的,你願意投資嗎?”明人沒聽明白是什麼項目,但這“和尚”募捐的嗜好,明人是親眼看見,最早也是親身經曆的。“和尚”募捐的某種“端倪”,也是明人最早敏感發現的。雖非涉及道德甚至法律層麵,但他似乎隨心所欲,因此結果不妙的情狀,還是時有發生的。

初中時,班裏競選班長,腦袋被縫了針的“和尚”動心了。他私下找了好幾位同學,也找了擔任副班長的明人,說服他們都支持他。他說他爸是當官的(後來知道,是一家街道道路養護公司的老總),他也有當官的素質。他當班長,準能讓班裏活動搞得生氣勃勃的,把其他班甩出幾條大馬路。他說得鏗鏘有力,那光頭賊亮,加之還有一塊比胎記更深的疤痕,很多人被他忽悠了。最後,他未能如願,隻擔任了班裏的生活委員。他也樂嗬嗬地幹著,第一件事,就是為柳兄募捐,他說“柳兄父母離異,平常生活拮據,我們應該解囊,給他一點支持”。他帶頭拿出了十塊錢紙幣(那時,不是一個小數目),還真有些人也跟著掏出了一些紙幣和硬幣。可柳兄知道了,不僅分文未收,還一點不領情,對他破口大罵。

明人明白,這柳兄是不想使家裏的隱私,因這好友所謂的好心而曝光,他的自尊受傷了,很長一段時間,他們這兩位好夥伴沒有說話。

畢業之後,這“和尚”又幹過幾件募捐的事,明人忙於公務,也無心過問,這項目那項目的也就從不參與,“和尚”還專程找到明人家。明人調侃“和尚”:“投資我不行,若是募捐幫助有困難的人,我可以拿一點。”“和尚”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這次不募捐、不募捐!”這回,“和尚”又歸來了,其又會出何主意呢?

5月的一天,他們同學聚會了。這“和尚”偏偏沒來。同學來得多,也不介意多一人少一人,他們聊得也挺歡。明人問過召集者柳兄,柳兄說:“‘和尚’說自己臨時出差,趕不來了,向大家致歉。”新同學微信群又建立了,“和尚”也被邀請入群。入群的第一天,他竟又向大家發出了募捐的號召。他也不說捐款去向,隻是說,請相信他,有人需要幫助,能出多少出多少,都是一份心。至於是怎麼回事,請容許他暫不透露。這樣的募捐誰會相信呢?何況“和尚”微信的牌子並不堅挺呀!私下裏有人嘀咕,場麵上,也少有人搭腔,隻有柳兄出於友情,可能也想到當年“和尚”的一番好意和真情,首先捐了一千元。也有兩三人跟著,但群裏冷漠的氛圍,還是充盈彌漫。

明人不敢貿然表態和行動,他專門找了柳兄,也打通了“和尚”的電話。“和尚”才“擠出”一點信息來:“有位我們中間的人正與病魔鬥爭中,急需醫療費,恕我暫不說出他是誰了。因為病人他不讓說,更不知道我在募捐。也請你保密。”他說得那麼急切,都快哭出聲了。

明人思忖片刻,也在群裏捐出了兩千元。他憑直覺,還有這麼多年的了解——這“和尚”有點迂,但骨子裏還是善人——相信“和尚”。同學們也跟著紛紛解囊了。

那一天,“和尚”把他們好久未聯係的班主任老師,也邀請入群。老師八十有餘了。他一入群,就感謝同學們,說他之後才知道,他們都為他捐款了,及時解決了他的醫療費。他說“小壽特地從日本回來看望我,得知我生病,幾乎天天陪在我身邊。你們同學聚會,他都借口出差了”。他真感激不盡。

小壽,小壽是誰?明人納悶了一陣,才想起是“和尚”。

“和尚”也“亮相”了,有點羞羞答答:“應該感恩老師,也感恩同學們,給過我幫助,我平生當的最大官,生活委員,就是你們封的。謝謝老師、同學。我總想為大家做點事呀。”

後來同學們都去探望了班主任。班主任恢複得麵色紅潤,精神不賴。

明人讚歎,的這一次募捐,相當成功呀!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