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這裏完全被綠色覆蓋了,或者是淹沒了,你看不出一座城的形象,但是你還是要尋找什麼,於是你看到了隱在綠色中的城垛,一個,兩個,三個,那些垛子就在你沿著一級級階梯上升時出現在你的視線中。雨越發大起來,大得讓人辨不清東西。有聲音尖厲地呼嘯,打著的傘左右亂晃,傘朵倒脫。那種瘋狂,甚至會產生一種幻覺,莫不是回到雷石箭矢、戰火硝煙的年代?
你聽,一個孩子問爺爺,這是釣魚的地方嗎?我想,每個初次聽到名字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高高地臨江伸出長長的釣竿,是一個什麼景象?
導遊說,本來可以從上邊直接到達城上,隻是想讓大家體驗一下,從水邊走上釣魚城。沿著台階,好容易才攀到護國門,這是當時戰鬥最激烈的地方,陡峭的山石,棧道的痕跡仍在。“獨釣中原”的大字,讓人想起釣魚城對支撐南宋危局起的作用。
來的路上,群山相連,一個隧道接一個隧道,最長的有十公裏。以前進出的艱難可想而知。
以前這裏不是城,是山。山在嘉陵江、渠江、涪江彙合處,三麵環水,高拔絕險,合川人為了抵禦蒙古大軍,在釣魚山築城,十數萬軍民全部進駐,並築池塘13個,井92眼,而且細耕眾多田畝,由此堅守36年。
水軍碼頭、炮台、元帥府、閱武場,還有兵工作坊,石錐石磨,雨中沉寂,也在雨中訴說。
多數史料這樣記載,1257年,大規模的滅宋戰爭開始。蒙哥大汗命忽必烈率軍攻鄂州(今武昌),塔察兒、李璮攻兩淮,兀良合台自雲南出兵,經廣西北上。蒙哥自率蒙軍主力,奪取四川,然後順江東下,諸路會師,直搗宋都臨安(今杭州)。
蒙軍一路攻城破隘,很快打到了釣魚城。春耕秋狩勤勞本分的合川人不得不麵臨一個抉擇:要麼與城同在,要麼城毀人亡。那是多少熱血的激發,多少生命的鏖戰,最危險的歲月,女人也會變得發狂,隨著海椒熱飯,隨著炸藥石頭上城牆。不到三平方公裏的彈丸之地,200多場浴血搏殺,真可謂歌裏唱的,每個合川人,都是釣魚城。
據說杜甫此前來過,人們或還記得他那首《出塞》:“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樹狠勁地狂舞,像滾滾硝煙。想著心裏衝動:讓我也扔一塊石頭下去。
二
“釣魚城”的名字,實在是有些意味,它是悠閑的,清靜的,自在的,這就對一路風風火火勢不可擋的蒙古鐵騎構成了譏諷,你慌不得呦,人家在釣魚。
蒙哥大汗挾蒙古鐵騎西征歐亞非40餘國,一路所向披靡。羅馬教皇曾驚呼蒙古大軍為上帝罰罪之鞭。然而成吉思汗的子孫們,在狂濤般淹沒大部南宋國土的時刻,卻沒有過去釣魚城這個坎,蒙哥大汗的鞭子,在此猝然折損。這一年是1259年。
不隻是中國曆史,世界史也會對這個數字有著深深的刻痕。蒙哥在大舉攻宋的同時,也令蒙古大軍發動了第三次西征,蒙軍先後攻占阿拉伯半島大片土地,而後直取埃及,通往非洲的道路即將打開。由於蒙哥的意外陣亡,所有事情一夜間改變。為爭汗位,國內和歐亞戰場的大軍潮水般退去,各路將領日夜兼程撤向蒙古草原。這使得南宋王朝又延長幾十年,橫跨歐亞的大蒙古國也不複存在,世界格局長期定格在那一時刻。
也許一切都是後來才知道,改變曆史命運的,竟然是小小的釣魚城。其為此成為一個世界性寓言。
再往深裏說,狂烈粗悍的蒙哥死後,廣有知識與謀略、尊重漢文化的忽必烈繼大汗位後,元代對於漢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做得還是不錯的,這讓人們慢慢接受並走向了一個新紀元。這是釣魚城另一無形的功績。
站立高城往下看,竹林中以為是藍天倒懸,卻是滔滔三江水,這山清水秀的人文薈萃地,怎能不使蒙哥大汗必要親得?什麼都是這樣,越是得不到,越是想得到。那種驕橫的笑意長久凝固了,成為一種滑稽。嘯嘯馬嘶,被嘉陵江號子所淹沒,昂揚的號子,帶有著川味的號子,滿山滿川回蕩。
我走過比之釣魚城還要艱險的五尺道、豆沙關,也沒有聽說蒙古大軍陷入過什麼困難,他們借以直取雲南。但是在這裏不行。至此之後,釣魚城的戰火仍然持續不斷。蒙軍士氣不可謂不盛,蒙古大汗的折戟,將士的戰死以及久攻不下的惱怒,全是助燃劑。可以想見,釣魚城會經曆怎樣的腥風血雨。
戲劇性的是,激戰間隙,城上竟然還扔下一條30多斤的大魚及幾百張大餅。扔下來的還有一聲戲謔,我們城裏有的是糧草,龜兒子有本事你就打吧,再給你十年你也打不下來!此後還真是,十年過去,釣魚城仍然是固若金湯。
豈止是十年,曆史徑直走到了1279年。
1279年,釣魚城已經三年沒有得到朝廷的指令,看不到為油燈耗盡的南宋拚死的希望,最後鼎足相撐的瀘州已失,重慶也破,釣魚城周圍,各路大軍正在路上,宋朝最後一城危在旦夕。守將王立曾召集議事,說自己“荷國厚恩,當以死報”,但是十數萬的生靈怎麼辦?說時不禁落淚。
三
按照蒙哥遺言,釣魚城必被屠城,即使王立戰死又當如何?此時又發生了戲劇性事件,一個女人出現了。這個女人十六歲嫁給元軍大將熊耳,稱“熊耳夫人”,熊耳後來守瀘州,被釣魚城守將王立打敗,王立看此女嫻雅俊秀,從瀘州帶回做侍女,並十分寵愛。熊耳夫人感念釣魚城官兵百姓英武豪壯,戮力同心,心生惻隱,想挽救一城性命,便向王立亮出了真實身份,並說元西川最高軍政長官李德輝是其表兄。她做了一雙繡花鞋,以前給表兄做過,表兄看到就會知道妹妹還在城中。她要求表哥親來受降,並不許殺害城中軍民,否則她將與城共存亡。李德輝實感妹心,誠請忽必烈手諭,釣魚城戰事平息,全城軍民幸免。護國大門,借此打開。
那麼,堅守了36年操守的釣魚城該降還是不該降?當時天下歸元已成大勢,又逢大旱,城中缺糧,甚至出現易子而食的境況。有人心一軟,說,有一城百姓呢,該降。有人則一閉眼朝著反向說了。後來祠堂裏供有釣魚城保衛戰有關守將餘玠、王堅、張鈺的牌位和塑像,說明了人們的認定。那麼那個熊耳夫人呢?此後竟然銷聲匿跡。
時間是多麼堅硬的利器,元朝費了半天勁,還是沒有戰勝時間,而後又過去了整整一個明朝,到了清乾隆三十一年,有人忽然想起了王立和那個賢淑的女人以及表哥李德輝,做了牌位置於祠堂,可是100年後的光緒七年,又被搗毀撤下。
現在說起釣魚城的結局問題,仍然有各種觀點。我們不去多說了。
四
走進一個個空落的宅院,依然感到有一些靈魂不去,煙霧繚繞中,那些人物活泛起來。我想,民族中有這樣的一些人在,欣慰了。日寇打進中國,不也有一支川軍出川迎敵,威震四方嗎?那裏麵,說不定就有這些人的後代。
釣魚城已經成為曆史。它顯得灑脫大方,似一個久經風霜的老人,說都過去了,過去了,沒的啥子說了。
江上,有人駕著小船在釣魚。江邊一個紅衣女子正提著木桶上來。再不會有百千戰船連江,三十年戰火不斷的場麵。
走在合川最熱鬧的老街太平街上,看著一個個米粉店、湯圓館裏吆五喝六的年輕人,還有對著三江端一盞茶默默無語的老者,你一定會想到,他們就是釣魚城的後人。
在某一個角落,或許會聽到關於釣魚城的話語,嘰嘰喳喳的爭論,過後不久又安靜下來,繼續喝著酒,品著茶。幌子在街頭左擺右搖。
你再去看看淶灘古鎮,看看甕城和二佛,看看圍繞合川的山水,看看崛起的新城,你就會覺得這合川有一股濃濃的東西,同別處不大一樣。合川人依然保留著堅毅豪爽的性情,他們善於大口吃辣椒大口喝酒,大嗓門唱戲。他們待人總是那麼實在,你來了,他們會端著酒說,合川三條江,喝酒如喝湯。你聽了就笑。正是這樣的人,麵對戰爭殺伐他們不怕,和平時光他們又極會享受無爭與閑適。他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安逸,安逸是他們的感受,安逸是他們的追求,安逸是他們的目的。
五
我很想立體地看一下釣魚城的模樣,後來終於從一幅圖上看到了它的形象,它就像高高托起的盆景,這個盆景在世界的園林中放光。
雨下過,又是陽光普照,山更透了。
臨走的時候,站立一棵桂花樹下,感染著那如雨的異香,麵對著嘉陵江,聽到一個女孩子在唱:“我有那麼好的運氣,生下來就在你懷裏……”
離去好久,你都不會忘了重慶,重慶有一個合川,合川有一個釣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