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淚珠緣淚珠緣
天虛我生

第二回

小書生秦府作西賓大花園石生謁東主

卻說金有聲去後,過了幾天,秦府家人便送關書過來。這日正是二月杪,石時告知金氏,抵裝明日三月朔,便進府去,金氏應允了。石時便自去收拾書箱,金氏替他檢些衣服被鋪,一切齊備。到了次日下午,秦府裏已備了官輿、請帖過來,石時便向母親說知,又與他姊姊作別。少不得一番叮囑,怏怏上轎,帶了管家許升出門,徑往學士街秦府裏來。

不一時,至秦府門首,見是一座宗宮牆門,懸著直矗綠地金字匾,上書大學士第。對麵開著方井,已歇滿轎馬,站著些挺胸凸肚的管家,氣象甚是巍峨,轎子便一直進門去。接著一道甬道,兩旁擺(學)著些執事,像是有大員在裏麵的光景,儀門內擁著許多親兵差役。石時看那號衣,知是中丞在裏麵。那些人見轎子進來,便多站開。轎夫便如飛的進了儀門,抬過穿堂,到大廳上歇下,早有幾個當差的上來伺候。石時出轎,那當差的便上來請安,許升遞上名帖,那當差的接了,一溜煙往裏麵跑去。

不一時,見大廳中門大開,又跑出兩個有體麵的管家來,上前請安,說請。石時隨著那管家進了中門,又繞過一帶抄手遊廊,才到一座院子。那管家卻不進院子去,望東首遊廊上的牆門內進去。見一座落地大理石屏風擋著,轉過屏後,卻是花廳的左廊,一派鳥語花香,很覺幽雅。廊上半卷著一帶的簾子,簾外便有一堆假山石擋住,從石孔望出,見隱約有些亭台花木。轉過走廊,已看見欄杆外景致,卻真華麗。

石時剛看外麵的景致,見對麵右首走廊裏,從簾子影內走出幾個管家來。看見石時,便搶上幾步請安,說:“老爺在西花廳會客,請爺在這裏稍坐會兒,便來了。”石時含笑道:“是。”那管家已打起中間軟簾,讓石時進內。石時走進,看是一所五開間的花廳,上麵榜著“雨香草堂”,中間掛著一幅刻絲的山水,兩邊鑲著一幅泥金對聯,寫的是:

花鳥與人若相識,富貴於我如浮雲。

下署“金湖退叟”的單款,想是秦文自己寫的。剛看著,許升上來裝煙,石時便坐在下首椅上吸著煙,看那帶幾椅上多鋪著嶄新大紅繡金團龍披,中間地上鋪滿錦毯,上麵設著大炕,也是大紅團龍繡圍,炕幾上擺著玩器,兩邊列著一對落地鏡屏,把天井裏的景致多映在裏麵,越覺好看。

石時剛吸著煙,看那鏡子,忽窗外一陣腳步聲,有人說:“老爺來了。”石時連忙站起,見幾個家人七手八腳的打起簾子,走進一位官長來。穿著大衣,十分威重,兩道濃眉,一雙笑眼,卻不露一點威相,項下一部斑白長須,身幹長長的。石時一見,打量便是秦文,趕忙趨前行禮。秦文帶著笑,連道“不敢”,也伏地還禮。早有管家攙著起來,便讓石時登炕。石時連說“不敢”。秦文便嗬嗬的笑道:“足下這樣拘泥,日後是常要請教的,那便反生疏了。”石時見無可推諉,便隻得登炕,欠身坐了,管家送上茶來。秦文開談道:“前兒令親金有翁講起足下,兄弟實在企慕的很。今兒得就雅教,真相見恨晚了。”石時隻稱“不敢”,也說些客套的話。秦文道:“當尊大人在日,兄弟與尊大人卻常會麵,那時兄弟也年輕的很,不道隻幾年工夫,尊大人已作故了。”因拈拈胡須道:“兄弟也老了。”說著哈哈的笑起來,道:“人生如白駒過隙,卻是真話呢。像足下這樣才幹,又在年輕的時候,正大有作為,到兄弟這裏就館,可不大材小就了?”石時連說:“晚生得叨庇蔭,已是受益不淺,那還說這樣話來?”秦文笑笑,因向管家道:“師爺可帶家人來?”那管家道:“在外麵伺候著。”秦文道:“喊他進來。”那管家答應出去。秦文便向石時道:“盛紀可不必打發回去,兄弟這裏雖然有人伏侍,總未必合式,就留在這裏當值足下的事罷。”石時連忙欠身道謝。

話未畢,隻見那管家已領著許升進來。許升便搶上前請個安,站起來挺腰兒垂手侍立。秦文將他上下打量一番,便道:“你喚什麼名字(存)?”許升又請個安稟明了。秦文道:“那你在這裏當值東書房的事,專伺候你爺,若要什麼,隻問帳房裏葛師爺要去便了。”許升答應著,便退後站著。秦文即笑向石時拱茶,茶畢,秦文站起來說:“請書房裏坐,回來再請教罷。”石時也便站起,告辭出廳。秦文送至花廳門首,便站住說:“請。”石時也便站住說:“大人請便。”秦文略一推讓,說聲:“回來再見。”便歸自己轉去了。

這石時出了花廳門,許升便上前說:“爺可去見見各位師爺及府上少爺嗎?”石時點首道:“這自然要去拜的。”秦府家人便插口回道:“陸師爺和葛師爺都出去了,大爺在園子裏。師爺要去,也好帶逛逛園子。”說著便上前引導。仍走出正廳,前麵向西轉灣,卻是一條花牆夾道,約有三五十步。地下鋪著碎紋石子,中間有一道雨廊,直接到園門口。這園門是月洞式的,上麵鐫著“一粟園”三字,有四扇大冰蘭格子嵌著。進門便有幾個小廝立起來。那跟著的管家問:“珍大爺還在裏麵麼?”那小廝道:“剛同瓊二爺向東府裏去了,三爺在裏麵呢。”管家又道:“小姐們不在麼?”那小廝道:“今兒沒來,說太太有事呢。”管家便點點頭說:“請師爺進來。”

石時便走進園裏一看,見迎麵一座假山,在欄杆外擋住。左首遊廊是漸高漸遠的,一望不盡。那管家卻向右首靠山遊廊走去,轉過山腳,便顯出一座石洞。那管家道:“走這裏近些,若走正廳又遠了,要繞過七八個院子呢。師爺還是愛逛逛呢,還是走近些?”石時笑道:“走這邊也好。”於是便走出遊廊,徑走石洞裏來。石時看那山,宛然同真的一般,形象百出。進洞迎麵一方碑石,鐫著“別有天地”四字。一路轉轉曲曲的石徑,兩邊常有透亮的石孔,隱約見些亭台樓閣。依石徑走不過三四十步,便出了山洞,一看,真換了一番眼界。山坡接著一座九曲紅欄的石橋,壓在水麵,兩岸桃花楊柳正是茂盛的時候,半遮半掩的藏些樓閣。那一池的春水,又綠的可憐,微波鱗鱗,人在橋上行走,那人影也在橋下晃動,石時暗暗讚歎。管家領著已走過幾曲橋欄,一路看兩邊池畔的樓台,或臨水開窗的、或有花牆遮著的、或有假山花木擋著的,層簷飛棟,或隱或現,真正目不暇接。石時隻當逛西湖的一般,又轉過了一個灣,過一乘橋亭。池心裏早顯出一座六角亭子來,周圍俱是白石欄杆環著。這亭子是六麵開窗的,窗子俱一色絳紗,嵌著藍玻璃窗,楹也雕得極玲瓏精致。看看已到麵前,門卻關著。榜著“洗翠亭”三字,鑲一幅楹聯,是泥金北魏書法的,道:

渡水簫聲催月上,隔湖人語采蓮歸。

下署著秦雲的款。石時暗暗點首。轉過亭後,仍接著紅欄石橋,灣灣曲曲,過一乘橋亭,又是八九曲,才走完了。

迎麵柳陰裏便有座青粉花牆,也開著月洞門,上麵標著“綠雲深處”。管家便道:“請爺進這院子裏去坐坐,我去北麵春笑軒、吟秋榭那邊找三爺看,省得回來再跑這裏。”說著,便自跑去。石時便同著許升信步走進月洞門內,見左右兩帶沿牆的曲曲回廊,中間是石子砌成的甬道,兩邊多種竹子,別無雜樹。石時便向左首遊廊上走去,看一邊是透空的花牆,裏麵還有院子藏著;一邊是坐盤檻欄幹,欄幹外麵有一帶清泉,潺潺作響,向外流去,都灌往池子裏去的。沿著遊廊走不多步,迎麵見一色碧紗卍字窗子,窗前又有一帶朱紅欄幹襯著,越覺幽雅,便沿著窗外走去,見中間一帶落地風窗開著,卻是三明兩暗的一所院子。進內一看,見列著的桌椅卻是湘妃竹打成的,也不用披墊。兩邊分間隔子也是碧紗卍字的,嵌著刻絲書畫塊子。上麵列著紫竹藤心的大炕,前麵裝著葫蘆藤的落地罩,正中懸著一麵大鏡,鏡上麵榜著“清可軒”三字,楹聯是集句的,道:

麝腦半銷金鼎火,蟲聲新透綠窗紗。

也署著寶珠的款。石時略坐一會,那管家已回來,說:“那幾處沒有,光景定在惜紅軒。”石時便跟著出外。

出了月洞門,轉南便又是假山石擋住,卻有走廊向石洞下穿過,便覺漸行漸高。原來這走欄是依山鑿成,石級五六步一級,約有二十餘級。右手牆上都嵌些碑磧,左手俱是一帶座欄。依山而上,隨處皆可小坐。從欄杆外望那些亭閣,隻露些飛簷挑角。不一時,已走盡遊廊,不知不覺已在假山上麵。從下一望,這滿園的樓閣也不止數十處,多被些花木高低掩映的遮著,惟洗翠亭因地麵寬闊,尚看的見。再看立的所在,卻與平地一般,也種滿花木,堆著假山,矗著石筍。右首一所花窗的樓屋,榜著“聽秋聲館”。左首一座青石的月台,列著石桌石凳。對麵一個秋葉式門,進門又是一座假山。石砌的台基,約有五六級。走上石級,四麵俱是碧瓦做成的欄杆圍著。望上麵是一座高樓,卻是西洋式。飛出一椽,便做了下麵的遊廊。窗楹都是紅木嵌黃梁的葵花格子,鑲著白磨花玻璃。中間榜著“紫玲瓏閣”,樓上簷口榜著“夕陽紅半樓”,窗楹卻是紅玻璃的。

石時剛要看楹聯,那管家道:“師爺吃力了,進這邊去便是了。”說著,便向西首垂花門進去。又是一座院落,榜著“醉花仙館”四字,仰麵一看,卻是三層樓,飛簷高棟,直接雲際,上麵簷鐸丁丁當當的響個不住。隱隱認得榜著“天風樓”三字,隸書的泥金匾額,映著日光,閃閃熠熠,耀人眼光。石時見那管家已向前麵走去,便跟著又進了一重花格子的圓洞門,卻又換一種景象。一帶碧瓦欄杆,環著一所小小的三楹精舍。欄杆外種著幾株垂絲海棠,又有些櫻桃花,開得正是嫵媚,芭蕉卻也綠的可愛。也有幾株石筍,靠欄杆列著一帶的盆景,各式花草俱備。那窗楹卻別樣精致,純用五色雜玻璃打成冰蘭塊子,用格子湊成,一片的光怪陸離,耀人眉睫。正中榜著一方泥金匾額,題著“惜紅軒”三字,下署“小桃花館主人婉香女史”的款,越覺華麗異常。門口掛著一扇西地錦的軟簾。

忽遊廊上的鸚哥叫道:“客來了。”裏麵便有個十二三歲小丫頭揭著軟簾出來,道:“誰呀?”那管家便站住腳,道:“石師爺請見三爺來。”那丫頭搖搖頭道:“三爺下去了。”說著,便放下軟簾進去。那管家知道裏麵有人,便向石時道:“師爺請醉花仙館坐會兒。三爺下去了,光景給師爺請安去的。”石時因不知行李安頓好未,便道:“既如此,不坐了,咱們就轉去罷。”說著,便要回步。那管家道:“天將晚了,那裏洗翠亭怕不好走,平坦點兒走這邊罷。”說著,便引了石時向惜紅軒廊下越過,又穿出一重圓洞門,見一座大院子,榜著“留餘春山房”字樣,又過了幾所院落,才漸漸的走下山來。石時已經倦極,無心賞玩,出了園門徑向東書廳來。不知寶珠見與不見,且看下文。正是:

繞遍回廊人不見,夕陽閑煞好樓台。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