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經意的交談中,共事過多年的朋友透露自己的身世,竟然是宋代範仲淹的第三十三代嫡係子孫。他還參與續編範氏家譜。我對範仲淹十分敬佩,尤其是《嶽陽樓記》中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讀來如醍醐灌頂,使人欽佩至極,也深感其境界絕非平常人所能及。雖說對其生平事跡知之甚微,但憑一篇《嶽陽樓記》由仰慕及崇拜所帶來的對他的興趣愈發濃烈。經這位朋友提議,我們決定去惠山範文正公祠追尋其足跡。
惠山景區隨著規模逐漸擴大,已不見原先的大體模樣了。從錫山大橋一路下來,北麵正在大興土木,一個具有現代化氣息的未來樂園即將誕生。路南,“惟惠山幽雅閑靜”幾個乾隆禦筆的大字在景區的外牆上閃閃發光,讓人覺得這裏畢竟沾些皇家氣派,有點不同凡響。進入景區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電子屏幕,上麵顯示當天入園的遊客數已近1.5萬人次,據稱現在景區最多可容納10萬人。這一驚人數字間接說明如今惠山景區之廣大。步入景區,看遊人如織,惠山直街上早已人頭簇擁,倘若乾隆再活上幾百年,看到今日惠山車水馬龍,前擁後堵,不知是否再揮灑禦筆改寫“惟惠山繁華熱鬧”?
見此情景,我們的內心反而平靜了下來,撥開眾人,一路心無旁騖,直奔範家祠堂而去!
經店家指點,我們來到了範文正公祠門前。其高高的門檻既標明了範仲淹地位的顯赫,又不由使人感到心靈上的落差。此處遊客稀少,顯得冷清許多。步入祠堂正門,首先見到敦敘堂,門前懸掛著“源從堯舜祖德流芳傳世澤,望出高平宗功浩瀚振家聲”對聯。步入堂內,叩拜範仲淹肖像畢,我們靜觀細閱其生平事跡的介紹:範仲淹(989—1052),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字希文,諡號文正,蘇州吳縣人。其秉性剛正,為官勤政清廉,敢於直諫,一生經曆築堤修湖、西征戍邊、慶曆新政等政事,以及主持興學辦義莊等義舉。由此,我們升華了對他的崇敬之情。信步來到後園,先憂亭前寫著:春開萬物乍舒眼,蕾發一枝乍滿園。後樂堂前寫著:甲兵富於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憂樂關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蘇台。堂內高懸“濟時良相”匾額。由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於嘉靖丁酉年五月十二日書寫的《嶽陽樓記》全文(影印件)掛在堂前,不由人輕聲吟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讀來甘之如飴。感慨之餘,心靈得以徹底淨化。我們隨著池邊曲徑長廊巡行,隻見長廊壁上精心裝飾著範仲淹的詩詞碑刻,耳熟能詳的有《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裏。”有《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麵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這些詩詞無一不表達了其憂國憂民的心情。而在一篇《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詞中其則感歎道:“昨夜因看蜀誌,笑曹操孫權劉備。用盡機關,徒勞心力,隻得三分天地。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人世都無百歲。少癡騃、老成尪悴,隻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係?一品與千金,問白發、如何回避?”抒發了範仲淹晚年除愈發濃烈的家國情懷外的另一番愁緒。
時代進步得飛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那些曾經的苦難或輝煌最終都已塵封在曆史記憶的長河裏!漫步在範文正公祠,唯一使人眷戀的,或許是在歲月的塵埃裏始終保持著一團火,這團火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火種不熄,光明永在!
步出範文正公祠,已過晌午。惠山直街上小吃店前排起長龍,各種香味在空中飄蕩,聞著口中生津,肚中早已饑腸轆轆。五元一碗鮮嫩潔白的惠山豆腐花,撒上些許佐料,看後著實讓人嘴饞。再看旁邊有無錫特色的豆沙、鮮肉、芝麻、蘿卜絲、菜豬油等五味梅花糕,在熱鍋上翻轉烘烤,散發出誘人香味,有人已滿嘴噴香,滿懷感情地說:“久違了,就是這種感覺,吃著過癮。”
一對三四歲穿著飄逸古裝的姐妹花在年輕爸媽的小心嗬護下,在惠山金秋菊展的花壇前露出天真而略帶幾分稚嫩的笑容,變換著各種身姿擺造型,在父親的相機中留下一張張幸福而驕傲的照片,它們將當代中國人生活之深刻變化活生生地呈現在人們麵前。這是幸福江南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發展的縮影!
花開花落依舊,歲月靜好如初。生活在你來我往、瑣碎繁忙之中可以生出質樸的意趣來。然而在描繪現代化藍圖時,看著燈紅酒綠的街道、明星出場的廣告、喧囂追逐的車流,回想範文正公祠之冷清,涉足其間的少數遊人卻興致盎然地討論起後樂堂中的紅木桌椅的價格來,眉飛色舞地誇耀這是何等的大戶人家時,飄散在空中的塵埃是否已汙染了你的傳統根脈呢?憑什麼找回千年前你在《嶽陽樓記》中許下的諾言呢?
隨意春芳歇,香移溪頭花。把希望的種子撒進這片土地!初心不就是求得天下人吃飽穿暖安居樂業,過上舒心的日子嗎?我深信:幸福源於漫長和痛苦的實踐過程。實踐“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過程痛苦是必然的,但從痛苦中必將獲得“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的幸福歸屬感。隻要於自然有感,於人生有追,一以貫之,從青蔥到皓首,那麼生命中的燦爛無不一一展現在你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