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5、沒有百分百理想的原生家庭

毀掉幾代恒河猴幸福的強迫性重複

在研究人類的依戀理論中,科學家用恒河猴做了實驗。將一群剛出生的小恒河猴從媽媽身邊帶離,給了它們兩個“代母”,一個是可以不斷提供奶水的鐵猴;另一個是猴媽模樣的絨布玩偶,隻能抱抱沒有奶。

實驗之前一個必須的步驟就是:強行將一群剛出生的恒河猴從它們的親生母親那裏硬生生的拖走。然而更殘忍的還在後頭:科學家讓布偶媽媽放鐵釘、射水柱來攻擊小猴。

這個實驗的最終結果是:撫觸和擁抱才是人與人之間產生愛的最重要元素。這批恒河猴為人類的認識自我做出了貢獻,然而卻毀掉了幾代恒河猴的幸福生活。

這些小猴子長大之後無一例外地出現了自閉、反社會或攻擊性的行為。在生下下一代之後,也不能發揮母愛的天性,反而忽略照顧甚至殺死幼猴。就這樣,幾代恒河猴們本可以有的幸福生活,就被徹底毀了!

的確,有很多的心理學流派都認為,6歲以前的人生經曆對一個人的人格和內在關係模式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甚至,還有人提出了“母嬰關係決定孩子的一切關係”,以至於很多人在學習了心理學之後,不是活得更快樂了,而是活得更痛苦了。

壹點靈平台總裁徐穎奇說,“心理學能為我們的生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父母從來都不是阻擋你成長的借口。”

有一對黑幫夫妻,為非作歹無惡不作,最後雙雙被依法逮捕槍斃,那時他們的雙胞胎兒子才三歲多。由於無人撫養,兩個孩子被送到了孤兒院。若幹年後,雙胞胎中的哥哥也成為了和父母一樣的人,最後也因為犯罪被判處死刑。而雙胞胎的弟弟則成為了一名德才兼備的成功商人,不僅取得了事業成功而且樂善好施,經常捐款做善事。

有一名記者得知了他們的故事,在哥哥執行死刑前分別采訪了兩個人,當被問到是如何走上現在的人生道路時,哥哥回答說:“有那樣的父母,我有什麼辦法!”弟弟回答說:“有那樣的父母,我有什麼辦法!”

成長,是為了成為自己的好父母。曾經年幼時,你無法選擇自己的人生,而如今,在生命的有限與無限之間,你可以選擇過一種自己想要的生活。——徐穎奇

原生家庭的分類:沒有百分百完美的類型

有些父母覺得自己很愛孩子,甚至於沉浸在自己所謂“偉大”的父愛母愛中,自我感動。但是,問及他們的孩子,卻完全沒有被愛的感覺。這些父母的“愛”,全是以“愛”的名義對孩子實施著控製和恨。有一種愛,叫做爸爸媽媽覺得他們很愛你,就像是你很熱時還要給你加上大棉襖;你很飽時,非要讓你再吃上一大碗飯,因為爸爸媽媽很“愛”你。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孩子的內心完全是父母塑造的,如果孩子感覺不到愛,那說明父母確實是在愛的方向和愛的對象上,出了偏差,導致了孩子接收不到愛。就好像一個信號台發出了信號,接受器沒有接收到,不是孩子這個接收器的問題,而是父母這個信號台發錯了信號。

所以,評價父母好還是不好,隻有孩子有話語權。就好像是心理谘詢師在給來訪者做谘詢,感覺和感受怎麼樣,隻有來訪者自知,旁人說了不算,督導說了也不算。

原生家庭的分類:

百分百理想的原生家庭:0%,父母能真正的愛孩子,與孩子關係融洽,親子之間平等民主。父母把孩子作為一個有獨立精神生命的個體來對待,充分尊重孩子的需求。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充足的土壤、陽光、空氣、水份,父母隻是作為一個引路人,引導孩子走上康莊大道。父母的人格比較健康,父母自己能過得幸福快樂、擁有愛和喜悅。父母與孩子之間能保持各自的界限,能保持愛與獨立之間的平衡。孩子對自己的人生發展,有選擇權和決定權。

不好不壞的原生家庭:90%,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不合理,但同時,父母能夠保持一定的自省能力,能實時地進行學習和成長,並且提升自己以及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父母人格相對健康,父母自己過得不好不壞,與子女之間的界限不太清晰,經常性的不能保持親子之間愛與獨立之間的平衡。有時會幹涉孩子的人生,小到吃穿喜好,大到擇業擇偶。但是能通過時時自省,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及時進行修正,願意向孩子道歉。

糟糕的原生家庭:10%,父母不愛孩子,或者不是真的愛孩子。父母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附屬物、私有物,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或是高度控製,不允許孩子表達自我,嚴格監控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或是堅持打罵教育,對孩子非打即罵、進行各種身體上或精神上的淩虐;或是對孩子進行深度感恩的洗腦,向孩子哭訴你為了養他,你付出了多少多少;或是無原則的無條件滿足,溺愛至極……………..父母人格不健康,小時候曾經是小白菜,成年後過得很痛苦,隻有把痛苦投射在孩子身上,自己的心理上才會有些微的安寧感。在虐待孩子的時候,有著些微的快感,能意識到自己是在傷害孩子,但是無法改變。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百分百理想的原生家庭。生活中真正會出現的,雖然不至於是糟糕的原生家庭,但是時不時的會傷害孩子,而在孩子最需要守護時,卻不能很好守護好孩子的家庭才更加的真實和常見。

不做受害者,請讓我終結

當”父母皆禍害”在網絡上傳播的時候,一些原生家庭糟糕的人,仿佛是給自己的一些痛苦和挫敗找到了根源一樣,紛紛加入了討伐父母的大軍。他們不停地在小組裏舉起“義旗”,舉出若幹個例子,為的就是要說明一件事,“看吧,爸爸媽媽,是你們害了我!”由此,他們就可以不用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了。

然而,這種將原生家庭當作複仇子彈打在父母身上,自己卻逃避所有責任的人,才是真的正在毀掉自己的人生。責備父母,會讓我們感到舒服。因為這些責備和埋怨,可以把我們的問題合理化,把責任算到父母頭上。

有的人堅持不肯原諒和接納父母,本質上隻是為了可以讓自己繼續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我們要不要思考一下,“毀掉”你人生的父母,他們的人生是否也被人“毀掉”了呢?

有些家庭裏有世代流傳下來的家族問題,比如暴力,比如高度控製,比如欺軟怕強,等等,代代相傳,你很難去追根溯源,找到最終原因出自哪一對父母那裏,即便追朔到,人已做千古,你也無法把人揪出來問責。

千萬個家庭,千萬種模式,而這些模式就成了家族的基因一樣,在不斷複製和傳承。因此,我們的記憶裏即便有童年受創傷的經曆在,很可能是我們的祖輩,或者更上層的祖輩那裏延續下來的傷害。

但我們一定要記得:任何人都是受害者,因為每個人都會受傷,每個人都會遭遇不幸;任何人都不是受害者,因為當你成年以後,你就能自我負責,你就能扛起自己的命運。

決定我們人生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們自己。世界上千千萬萬個家庭,每個家庭都存在各自的問題,可能每個人都在或多或少地和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中掙紮著成長。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陽光照進來的地方

人生無處不創傷。我們的出生就是一次創傷,子宮內是安全、充滿保護的;子宮外則是各種未知、各種陌生。斷奶、入園、入學也是創傷,甚至連結婚都是創傷。可以說,生命裏每前進一步,都有可能伴隨著創傷。

創傷往往也意味著跟過去告別,以及一次新的成長機會。正是在這樣不斷承受創傷的過程中,我們走向成熟,變得茁壯。就好似樹木,受過傷的地方,會留下一個疤,有時,這個疤會很大很醜,但有疤的地方會變得比別處更堅硬。

創傷即天賦。創傷性的事件,不一定帶來創傷性的結果。同樣是創傷,我們可以拿它蓋成圍牆,困住自己;也可以將它做成擋雨的屋簷,甚至防彈的鎧甲。

隻有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直麵傷口,才能與過去和解,否則可能會越陷越深。或許過去不美且醜,但我們就是靠它活下來的。沒有這些不堪的過去,哪來現在這個獨特的我?如果真的切掉過去,我如何還是現在這麼一個完整的我?正因為直視過去,漸漸就成了指引方向的明燈。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我們的父母不完美,我們自己不完美。正因為各種各樣的不完美,才使得人各不同,人類社會才變得有趣而生動。如果大家都是完美的人,世上就少了很多愛恨情仇,少了很多刻骨銘心的精彩。

有網友說,“我的原生家庭就不完美,我爸媽虐我千百遍,小時候沒少揍我罵我,但現在的我依然健康快樂。”那麼恭喜你,你的原生家庭不完美卻很健康,即使父母體罰你,甚至對你做一些在大家看來非常錯誤的事情,對你的人格不會有太糟糕的影響。

揭開原生家庭的傷疤,並不是要讓我們和過去死磕,而是知道是什麼造就了今天的我們,當我們對自己更加了解了之後,才能不被過去限定,才能勇敢地和過去告別,去創造幸福。

每個家族都有幾個傳家寶,幸運的是很多家庭的傳家寶是好的,一代代傳下去就製造了一代代健康的人;不幸的是很多家庭的傳家寶是壞的,一代代傳下去就製造了一代代不幸福的人。

隻有我們把自己的創傷治療好了,才能學會該如何去愛,如何把壞的東西在我們這裏終結,如何把好的東西代代傳下去,效果上,治療好自己,也就是治療了整個家族鏈。

老天爺對我們太好了,給我們做孩子的機會,也給我們做父母的機會。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其實也是把童年的自己養育一遍,把自己的創傷療愈一遍。我們學會如何正確地愛孩子,其實從效果上,是我們童年的自己被重新正確地愛了一遍。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