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滾蛋吧!抑鬱君

正如我所說的,我是一個資深鳳凰女、資深小白菜、資深抑鬱症康複者。同時也是一個資深的心理學者:壹點靈平台心理專家;心理健康教育碩士,本科社會工作,7年學院派教育背景;國家首批認證心理督導師、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高校心理教師;2018年1月出版《永遠成長的蘋果樹》;新書《滾蛋吧!抑鬱君》也即將出版。

作為同時擁有抑鬱症病人和資深心理學者身份的我,作為一個與抑鬱症鬥爭了8年,不但沒死,而且還康複了,還越活越豐盛、越活越精彩的我,一定要告訴世人一些什麼,才不枉我在人世間的此番經曆。

不僅在抑鬱症病人圈,在普通人圈裏,我也算是活得精彩了:有一個令人羨慕的高校教師工作;有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老公模範愛我,孩子健康聰明,婆婆通情達理;住著歐式花園洋房,開進高級進口車,有存款,生活無憂;寒暑假裏和老公孩子一起全國各地、全世界各地旅行;現在又成了暢銷書作家,開展在線課程,幾十萬粉絲。

很多人難以想象金尚的原生家庭居然是如些的糟糕:父母極度重男輕女,不生兒子絕不罷休,把年僅6歲的我送給親戚;後來,經過超生終於生出兒子之後,沒人帶孩子和做家務,又把我從親戚家要回來,天天帶弟弟和做家務;從小到大,我一直是學霸,上中學、大學的都是自己考上的重點,而父母隻給我少得可憐的生活費,而且每次給生活費,我都像是乞丐一樣的沒有尊嚴;成年工作後,又被父母各種索取和剝削,比樊勝美還樊勝美。

以至於金尚兩次得了很嚴重的抑鬱症。

第一次抑鬱症發作,是在我生下孩子之後,父母想要以帶孩子為借口,讓我把他們全家老老少少接進城裏,把他們全家老老少少一大家子全部供養起來,外加幫扶一眾村民和親戚。這件事情,直接導致我暴發了抑鬱症,在最嚴重的時候,父母特盼望著我自殺,好趁機敲詐醫院、敲詐我所在單位、敲詐我的婆家,然後借機霸占我的房產。

第二次抑鬱症發作,是在我曆經九死一生、八十一難、曆劫康複回來之後。父親找上門來,讓我出錢供養他們一家老少,因為當年拚死生出來的三胎,除了啃老就隻會啃老。然後我的抑鬱症就複發了,在最嚴重的時候,父母又特盼望著我去自殺,最好是去買個人身保險之後去撞車。然後他們就可以獲得人身保險金、車主賠償金,然後再來我婆家大鬧一場,敲詐我的婆家。

曆經兩次抑鬱症,我終於非常清楚地看清了父母的嘴臉,於是用盡洪荒之力,真正的重新站了起來。

走出抑鬱症:

第一、要到正規醫療機構精神科就診,遵醫囑服用抗抑鬱藥物。

第二、要進行一些心理治療。這些心理治療的具體方法,我已經詳細地寫在我的第一本書《永遠成長的蘋果樹》裏邊了。

第三、解決內心的一個關於愛與恨的心理衝突。這是重點。

抑鬱症病人,基本上都有一個關於愛與恨的心理衝突,其實也可以說是生本能與死本能的心理衝突,或者說是親密與分離、愛與自由、愧疚與仇恨等,都是同一個意思。而這個愛與恨指向的客體,不管在現實中是指向什麼事物,其根本的隱喻都是指向父母。

很多人對父母都有著一個仇恨與愧疚的心理衝突,如果不能釋放這個仇恨與愧疚,抑鬱症就無法痊愈,同時各種慢性病、慢性疼痛也會伺機而來。

為什麼仇恨:你對我如此控製、你不允許我有自己的意誌、你不讓我做自己、你把我當成一個工具、你把我當成了一個私有財產、你不愛我、你遺棄過我、你迫害過我……….所我,我仇恨。

為什麼愧疚:我不愛你、我不喜歡你、我不想與你親近、我不想和你呆在一起、我不想聽從你的安排、我不想成為你的私有財產、我不想要當你的工具、我想要遠離你………所以,我愧疚。

在我的很多個讀者群裏,我時不時的會與粉絲聊一聊,也會時不時引導他們來到壹點零谘詢。在大量的谘詢案例中,我發現,抑鬱症患者,基本上都有著對父母的仇恨與愧疚的心理衝突。

而要從根本上療愈抑鬱症,就要解決這兩個問題。

今天,我就重點的來說說,如何解決內心裏愛與恨的心理衝突:

第一、給自己一個愛的謊言

第二、無論如何,首先肯定愛的存在

第三、直麵慘淡的人生,哀悼過去的悲傷

第四、心的重建

第一、給自己一個愛的謊言

我們大家都知道,抑鬱症的根源是源於愛的匱乏感,這在宗像恒次教授的SAT構造化理論中曾多次的提到。SAT理論就是重新構建一個愛的記憶、愛的故理的心理治療技術。也因此,宗像恒次SAT構造化聯想技術,對於抑鬱症的治療,有著非常神奇的療愈效果,被譽為治療抑鬱症的葵花寶典。

一個孩子,從小到大,沒有父母真正愛的滋養,成年後又被各種索取、迫害、控製,以至於患了抑鬱症。你就這麼告訴他:他的父母可能沒有愛過他,他不是在愛中誕生的,也不是在愛中成長的。他可能隻是一個養老的工具和棋子,他的出生隻是一個陰謀。這是一件多麼殘忍的事情。這個不愛的真相,足以讓一個患有重度抑鬱症的病人活不下去。

因此,我就應用宗像恒次教授的SAT構造化聯想技術,給自己、也給讀者撒了一個愛的謊言。SAT療法的核心技術就是重構一個關於愛的誕生和成長的記憶,具體操作可以有三種:

1、重構成長中的愛的故事

如果成長過程中的創傷不是很嚴重,尚可以在成長過程中尋找到父母對自己愛的亮點、閃光點,成年後父母也不會對子女過度的索取和剝削,那麼可以運用SAT療法中重塑父母愛的記憶,療愈創傷。其實這個方法有點類似於吳熙娟老師的敘事療法。具體可參看我的博文《改寫父母的故事》

2、重構一個親生父母的愛的故事

如果是童年,或成長創傷過於嚴重,在父母那裏實在是尋求不到任何關於愛的重塑記憶的可能,可以創建另一個親生父母的記憶。就是把你現在的父母想象成養父母,而你的親生父母另有其人,你的親生父母是真正無條件愛你的。具體可參看《永遠成長的蘋果樹》中的《重寫你的人生劇本》

3、重構一個養父母的愛的故事

如果是成年後父母對你的索取迫害控製過於嚴重,已經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可以通過催眠創建一個自己從小就被父母拋棄,然後被養父母養大的記憶,養父母給了你無條件的愛。你對現在的父母沒了了愧疚,就可以成功的與父母分離,去過自己的人生了。(接下來,我可能會以此寫一篇小說)

第二、無論如何,首先肯定愛的存在

除了父母或重新構建出來的養父母的記憶之外,每一個人還同時被大自然、宇宙、人類集體潛意識愛著:

1、大自然之愛

我們一定要堅信,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另一對父母——天為父,地為母,或者也可以稱為上帝吧,一定是深深地愛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大自然的孩子,都是上帝的孩子。我們之所以能活到今天,那麼一定是得到過“父母”的愛的。

而且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關愛過我們的人,也並不是隻有“父母”。而是還有其他的養育者,比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姑媽姨媽、舅父姑父、鄰居親戚、老師、叔叔阿姨等,這些長者有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充當了父母的角色和職責。不管從哪一方麵來講,我們都是得到過愛的。

2、宇宙之愛

組成現在的你的一個個粒子,在137億年前就置身於一個被許多星星和銀河的光芒守護著的宇宙。這些星星和銀河的光芒,根據計算機的模仿實驗證明,有四種顏色,粉色、橙色、奶油色、金黃色,而這四種顏色也都是愛的顏色。可見,宇宙愛著每一個生命、愛著每一個生靈。

對於人類來說,維持生命最重要的物質是什麼呢?是呼吸。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宇宙給了我們每一個人足夠呼吸的空氣,那麼我們就要相信,宇宙也相應地給到了我們足夠的愛的能量。因為,宇宙是愛我們每一個人的。

3、集體潛意識之愛

在人類的社會潛意識集體潛意識裏一定是愛子女的。在人類生命之初的90天內,必須要有愛的滋潤,沒有人類的愛,新生兒是活不下去的。你之所以能活到現在,那麼一定是得到過愛的。

這份社會潛意識集體潛意識的愛,父母不一定能意識到,子女更是不一定能意識到。所有的父母在社會潛意識集體潛意識的層麵上,都希望子女活得比自己好。反向證明:如果不是的話,人類就會越來越落後,最終回到原始社會,去到山洞裏居住。

第三、直麵慘淡的人生,哀悼過去的悲傷

在對愛有了一個堅定的信仰之後,我們就可以正視一個淋漓的鮮血,直麵一個慘淡的人生:父母可能不愛我。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這其實是一個對悲傷的哀悼。

在回憶過去時,也許會有千萬種感受湧上你的心頭,哀悼可能就是其中之一。著名心理學家武誌紅說,哀悼是完結悲劇的終結力量,哀悼,意味著完整的體驗了生命中該有的情緒。

成年子女可能會為失落的童年而哀悼,因為他們從小就被當作是一個小大人,有時候還要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充當父母角色的子女,不得不快快長大,他們跳過了快樂玩耍、充滿自由與好奇心的童年。

成年子女們也會哀悼那個失落的假自我,哀悼他們為了抓住父母的愛而戴上的一幅幅假麵具。一段時間之類後,麵具幾乎變得不可分辨了,即使是戴著麵具的孩子本人也幾乎忘記了麵具的存在。

成年子女可能會哀悼那個並不存在的理想化父母。盡管他們可能認為自己與父母有著親密的關係,但他們會忽然意識到,這是因為戴著假麵具,把父母的需求擺在最前麵,並且否認自己的需求。

哀悼過後,我們會意識到。你在童年時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並不是你的錯,並不是因為你很壞,而是因為你的父親或是母親在育兒過程中的種種差錯。過去的傷痛和傷害,不是你的錯,你毋須為此負任何責任。

第四、心的重建

完成上述步驟之後,我們就可以進行心的重建,重建一個健康快樂、幸福喜悅的人生。

1、重寫人生劇本

2、當下覺醒之道

3、靈悟生而為人

這三個篇章就是我這本新書中要闡述的內容,通過本書的梳理,還你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

如果父母的結合沒有法律保障,我拒絕出生。

如果父母有種種基因和遺傳的病變,我拒絕出生。

如果父母的關係裏總是在互相抵毀和仇恨,我拒絕出生。

如果父母已經有多個孩子,還要繼續不斷的超生,我拒絕出生。

如果父母總是打著愛的的旗號,控製我人生的方方麵麵,我拒絕出生。

如果父母連自己的生活都溫飽不足,更談不上什麼孩子教育,我拒絕出生。

如果我存在的意義,隻是為了養兒防老,甚或要養一大群兄弟姐妹、親戚、村民,——因為我是整個家族“最有出息”的人。我拒絕出生。

生而為人,對不起。

然而,我已經存在。

生命熙熙為何而來,生命攘攘為何而去。

生命無法被預見,生命隻是一場遇見。

在人類的世界裏,你把自己融入到黑暗中成為黑暗。

你曾經完完全全地以為你就是黑暗本身。

你來到人類世界,隻為憶起你光的身份,

憶起你在人間的使命,憶起你為何而來,

憶起你幸福快樂、充盈豐盛的本然,

憶起你最高的思想和智慧

最高的生命鴻圖計劃………

生而為人,你值得!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