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二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在莫斯科瑪利亞貧民醫院的一個大夫家裏,我們這位偉大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他的主送到了這個世界上。幼年時期,貧寒的家境以及從他父親供職的那家醫院所觀察到的困苦的人民生活,對他以後的創作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少年時期,他有機會在父親的小農莊裏廣泛地接觸到下層的農民,這使他對俄國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為他以後的創作奠定了充分的情感基調。
一八四六年,他因處女作《窮人》而得以成名,躋身於俄國的文學界。三年後,又因參加當時的革命團體彼特拉瑟夫斯基組織、積極鼓吹空想社會主義理論而遭沙俄政府逮捕,並被判處四年苦役和五年的流放。經過這將近十年的苦難折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創作信念有了一定程度的變化,而且創作技巧也成熟了許多。
一八六一年創作的這部三十多萬字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是他流放回來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也可以說是他創作前期關於“窮人”作品頂峰時期的代表作品。
這部小說是以兩條線索進行敘述的,最後再將這兩條線索貫穿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所有“被侮辱與被損害的”都是由貴族農奴主瓦爾科夫斯基公爵一手造成的。第一條線索是以娜塔莎為代表的伊赫緬涅夫一家被公爵百般欺壓的故事;第二條線索則是內莉母女被公爵騙取錢財之後又被拋棄的故事。這兩個故事綜合在一起,突出地揭示了瓦爾科夫斯基公爵人麵獸心、巧取豪奪的流氓無賴形象。
小說以人為本,突出地反映了作者對俄國下層遭受壓迫和欺騙的人民的深刻同情。“我可以稱他為兄弟,就算他是一個最為忍辱含垢、最為下等的人。”(本書第一部第六章)這句話,正是作者要喊出的呼聲。但在這部小說中,作者在思想上拋棄了十年前的激進,而更多地融入了含蓄,他的同情隻是以一種溫文爾雅的方式提出來的,缺少嚴格的批判力量。本書中,作者也有意無意地宣揚“忍”的精神,宣揚上帝的魅力,或許,這也是他的另一種戰鬥方式吧。
由於譯者水平有限,在翻譯過程中,錯誤在所難免,希望廣大的專家及讀者批評指正。
二○一五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