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日月如流,哪有時間老去

懈怠之人,猶如舂杵,有二種事:一者不能自使,日益損壞;二者不能自立,棄地即臥,漸不堪用。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佛偈釋義】

這句話出自大乘佛法綱要《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意思是懈怠的人就像用來舂東西的木杵,不外乎兩種情況:其一,不能支配自己,於是就在別人的支配下一天比一天損毀嚴重;其二,不能自我獨立,被人扔在地上就隻能置於地上一日複一日,漸漸變得無法使用。勤力是忍耐力的推進器,動力強勁,一旦馬力全開將一路高歌猛進,反之如果放棄了勤力選擇了懈怠,那麼忍耐力將失去動力,我們也會在人生的道路上拋錨。因此我們不能自棄勤力,以免自絕前路。同時,這也從側麵說明,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唯有珍惜時間,努力奮鬥,最終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

有一個著名的“三八理論”,即一個普通成年人的一天應該分為“三個八”:八小時工作、八小時睡眠、八小時自由時間。前麵兩個“八”,大多數人都是一樣的,沒有多少差異;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往往就在於度過剩下八個小時的方式不同。

你如何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將最終決定你的一生是渾渾噩噩還是轟轟烈烈。你選擇看肥皂劇和與人閑聊,就將收獲一段閑適的,卻有些空洞的時光;你選擇埋頭苦讀和辛勤工作,就會換來一段寂寞的,卻指引著光明未來的時光;你選擇陪伴家人和親近朋友,就會換來一段甜蜜的、持續的溫暖時光。我們在閑暇裏的每種選擇,都會成為既定的事實,成為真實的足跡,決定著我們未來的旅途。

佛陀提醒我們:要麼珍惜時光的每一絲閑暇,駕馭自己的生命;要麼被時光狠狠地拋棄,被命運駕馭。不要等到時過境遷,繁華散盡,才發現自己垂垂老矣,卻一無所獲。

佛光禪師門下弟子大智,出外參學二十年後歸來,在法堂裏向佛光禪師述說在外參學的種種見聞,佛光禪師以慰勉的笑容傾聽著。最後,大智問道:“老師!這二十年來,您老一個人還好嗎?”

佛光禪師回答:“好!很好!講學、說法、寫經,每天在佛法裏泛遊,世上沒有比這更欣悅的生活了,每天,我都忙得好快樂!”

大智關心地說:“老師,您應該多一些時間休息!”

佛光禪師笑笑,對大智說道:“夜深了,你休息吧!有話我們以後慢慢談。”

清晨,大智還在睡夢中,便隱隱聽到佛光禪師的禪房裏傳出陣陣誦經和木魚聲。

大智看到佛光禪師總是晚睡早起,白天不厭其煩地對一批批來禮佛的信眾開示,講說佛法;夜晚不是批閱學僧的心得報告,就是編寫佛學教材,每天總有忙不完的事。

好不容易等到佛光禪師與信徒談話告一段落,大智爭取這一空當,搶著問佛光禪師道:“老師!分別這二十年來,您每天的生活仍然這麼忙碌,怎麼都不覺得您老了呢?”

佛光禪師道:“我沒有時間老去!”

“沒有時間老去!”真是一句精彩的回答!越是忙碌的人,仿佛時間就越多,就像孔子所說的:“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參佛之人的人生觀也是如此。像佛光禪師一樣,當你將全部的生命與精力都投入到有意義的生活中時,哪裏還有時間去關注自己鬢角催生的白發、額上乍現的皺紋呢?

而且,當你沒有時間去在意和關心身體上的這些變化時,這些變化就會比平時要來得慢一些。也許,這就是時光對我們的讚許吧。正如那句發人深省的話:“時間是公平的,給每個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又是不公平的,每個人擁有的都不是二十四小時。”你吝嗇時間,時間反而對你慷慨;你揮霍光陰,光陰也就加速離你遠去。

其實,我們的衰老往往都是從心態的衰老開始的,有多少人擁有年輕的體魄,卻揣著一顆衰老的心呢?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除了我們內心的畏懼;沒有什麼可以羈絆我們精進的步伐,除了我們心中的倦怠。光陰荏苒,我們不妨卸下心頭的那些擔憂和踟躕,輕裝前行。每天,我們都會看到生活為我們準備的不同風景,嗅到生命呼出的每一絲清新空氣。

沒有時間老去,每一秒鐘都可能創造奇跡,每一天都會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不必傷春悲秋,時刻保持年輕的心態,即使萬木凋零,也依舊會有挺拔的青鬆在傲人地青翠。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