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披著狼皮的羊和曹植相比,曹丕不僅是個寫文章的坯子,更是個當領導的料子。
世界上最難的職業是領導,難上加難的職業是好領導。作為一個人才隻用做好自己,而作為一個帥才還要帶好大家。一個人隻要某方麵突出就是人才,而帥才不一定某方麵突出,但必須得方方麵麵達到平衡,就算沒有太突出的,也得保證沒有太短板的。遍觀曆史上曆次皇權爭鬥,最後勝出的都是綜合素質比較高、沒有明顯缺陷的。
而在曆史評說和大眾印象中,曹丕大多時候都是一個壞坯子。原因在於兩點:一個是借七步作詩來殺死親弟弟曹植,一個是篡漢。這裏我要替曹丕平個反。第一點,《七步詩》在正史上根本沒有,隻在小說中出現。試想一下,曹丕如果真的想讓曹植死,方法多的是,不會因為一首詩就放過曹植。第二點,天下不是某個人、某個家族的天下。就像一個班長,不可能一直當班長,也得尊重同學們的意見,不稱職也得下野。漢朝是姓劉的,難道中國的江山必須得源遠“劉”長嗎?曹丕當上皇帝也無可厚非。
凡是精英人物,其評價都是多元、多樣的。曹丕的評價同樣也是多樣的。
曹植對曹丕:我劈!
大眾對曹丕:我批!
建安七子對曹丕:我呸!
政治精英對曹丕:我佩!
曹植和曹丕有直接競爭關係,並且是生死攸關,曹植真想一刀劈了曹丕。
由於曆史的誤導特別是《七步詩》的誤導,大眾出於對弱者的同情、對強者的仇視,對曹丕褒獎少、批評多。
曹丕是中國最早的文藝批評家。當時他評價了建安七子的文風和得失。那個年代就有了文人相輕的傳統,建安七子誰服誰呀?曹丕居然批評他們,這幾個人就不服氣,但表麵上不敢說,私下裏聚會時隻能以“呸”代表全部的憤怒。
後世的政治精英們對曹丕還是比較推崇的。畢竟,曹植、建安七子和普通大眾都沒有到君主的位置上,自然對曹丕有所誤解。而後世政治精英們有些曾經處於一國之主的位置,對於曹丕的所作所為非常理解。
有人說曹丕心胸狹窄,容不下兄弟,容不下大臣。在大多數人看來,曹丕一是屬蛇的,心毒,二是屬狼的,心狠。
其實,曹丕不屬蛇,而是屬龍的,有君王氣質。蛇與龍有天壤之別,蛇在地上,龍在天上。形象差不多,但高度不同。高度決定視野。曹丕的眼光不僅高而且遠。特別是在軍事方麵,不用參加戰鬥就可以知道戰爭的走向。當初劉備率軍東下進攻孫權,連營七百餘裏,曹丕說劉備不懂兵法,肯定要失敗,過了七天,孫權擊敗劉備的文書就送來了。當時三國領導人當中,曹丕是第二代,他能夠把劉備、孫權這樣與他父親一個級別的對手搞得心驚肉跳,的確了不起。他稱帝之後,孫權主動納貢稱臣。盡管劉備不服,但每次與魏交戰都討不到好。
其實,曹丕不屬狼,而是屬羊的,是一隻披著狼皮的羊。一個人的性格是多重、多變的,判斷一個人要看其性格的主要方麵。曹丕有灰太狼的執著,又有喜羊羊的機智,有紅太狼的狠毒,又有慢羊羊的仁義。人們對曹丕非議最大的就是他陷害兄弟,其實他根本沒有陷害過兄弟,隻是防備著兄弟,畢竟大家都有資格競爭皇權。
曆史上很多帝王在競爭皇權前後都把兄弟給害了,比如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
曹操的兒子們都很優秀,老大曹昂文武全才,可惜死得早。曹植不用說了。曹彰一度被曹操視為接班人。曹衝最為曹操喜愛,大家熟悉的“曹衝稱象”故事說明這個人極為聰明。可以說,曹丕在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能夠做到不害人已經相當不錯了。並且,曹丕為兄長曹昂報仇,殺死了張繡的兒子,整天追憶早死的曹昂與曹衝,他對曹植和曹彰的評價也都相當正麵。
曹丕稱帝之後,就把曹植外遷封王。他不得不防著曹植,因為曹植還隨時想把曹丕PK(對決)下去。曹丕把他外遷封王真的已經很仁義了。曹植如果就這樣過下去絕對是衣食無憂,但他總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時常要曹丕重新安排個工作。曹丕沒辦法,還專程到曹植的封地,與曹植見麵。這次見麵並不是“別來無恙”的寒暄,也不是例行公事的會談,直接就給曹植送上大禮,為他增加五百戶。曹丕的意思就是說,曹植你也別折騰了,給你增加地盤和人口,就不要過問政治了。
所以說曹植自視太高,有大才,沒大腦,還幻想著在朝堂上大展拳腳,但現實很殘酷。
我們有時候把曆史與小說、正史與野史混為一談,冤枉了不少人,比如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