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楊修沒修養當了替罪羊

楊修沒修養當了替罪羊楊修為什麼混不進曹操的朋友圈?一是因為他的級別低,與劉備、孫權這樣的人不是一個層次的,他一進去,就會拉低朋友圈的檔次。二是因為他各方麵都有點“欠”。怎麼欠?那就是欠修養、欠修煉、欠修理。

楊修死的時候剛好四十四歲,是被曹操隨便找了個理由搞死的。為什麼是這樣?“三欠”顯然不是他致命的因素,最為致命的是他的“三錯”:

一則曰,楊修選錯行了。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對於楊修來講,他進入官場就是一個最大的錯誤。俗話說,子承父業。但凡事總有例外。楊修的老爸叫楊彪,官至太尉,楊修是個標準的官二代。但他的性格不適合官場,他學問淵博、文采飛揚、才思敏捷,但鋒芒太露、不知收斂。如果在學術界,他肯定是個好教授,如果在文學界,也是泰鬥之類的人物,可惜這種性格的人進入官場,初期憑著有才可以得意一時,但隨著職位升高,如果再口無遮攔、不知輕重,那就要得罪人,甚至掉腦袋。當然,因為老爸是當官的,於是楊修就在官府實現了就業,“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這時楊修的官職是曹操的主簿,主要工作就是寫寫材料、辦辦雜事,曹操比較滿意。如果就這樣下去也不錯,關鍵是楊修翹起了尾巴,犯了官場大忌。

二則曰,楊修站錯隊了。站對風口,豬都能飛到天上。不站風口,龍都要趴到地上。楊修就是這種沒站準風口的人。楊修的官職不高,但當時挺對曹操的胃口,算是曹操身邊的紅人。於是很多人就開始接近楊修,接近楊修就可以通過楊修的口在曹操那裏增加印象分。於是楊修成了許多人拉攏的對象,這讓楊修的感覺好極了。而讓楊修感受更好的是,他成了曹操的兩個兒子拉攏的對象。這兩個兒子為了爭奪未來魏國的領導權,爭相在曹操麵前表現。而楊修當時與曹操接觸比較多,曹丕和曹植就在他身上打起了主意。而曹植的文學水平相當高,楊修自然與他更有共同語言。楊修就選擇了曹植。但是,曹操作為國家的實際領導人,在選接班人的時候慎之又慎,不是文章寫得好就可以,曹操早就選定了曹丕,隻是沒有透露而已。但自己身邊的楊修居然看不出自己的心意,與曹植站到一起。笨人站錯了隊,這還算情有可原。聰明人站錯了隊,說明這個人心懷鬼胎。顯然,楊修不笨。楊修的優點在於有才,悲劇在於為才所困,“才”被圈住就成了“團”,就是搞團團夥夥。作為領導,最忌諱手下人搞團團夥夥,特別是與自己看不上的人一起拉幫結派。這就注定了楊修的悲劇。

三則曰,楊修吃錯藥了。《三國演義》中說了一個“雞肋”的故事,曹操進攻劉備,久攻不下,也不退兵,楊修以“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作比判斷曹操有了歸心,於是讓軍士們準備回程的行裝。這個未必是史實。但《世說新語》中記載了《三國演義》當中的一件事,有人送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一口後寫了一個“合”字。楊修立馬先吃了一口,說道:“合就是一人一口。”《三國演義》說曹操寫了三個字“一盒酥”,楊修吃了一口說是“一人一口酥”。兩個地方都有這個故事,說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很大。兩本書的故事有小區別,但本質都一樣。不就是一口吃的嗎?為了這麼一個小小的口福,動了這麼大的才智,真是手榴彈炸蚊子。這不僅顯示不出他的才智,反而襯托出他的胸襟:隻有小聰明、沒有大智慧。可以這樣講,楊修吃錯了酥倒無所謂,關鍵是他吃錯了藥。最為惡劣的是他與曹植合起夥來欺騙曹操。曹操為了考察魏國接班人,給曹植出了不少題,曹植都過關了,後來發現,這些都是楊修幫助過關的。就相當於老師出好幾套試卷,想看看學生的真實水平,但最後發現,有人居然是找人替考。而在曹植這幾場考試中,楊修都當了槍手。

於是,“替考楊”變成了替罪羊,被曹操隨便找個理由給哢嚓了。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