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功過說始皇秦始皇是曆史上爭議最大、非議最多的皇帝。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各人的立場和角度不同,當然就會有不同的秦始皇。最大的爭議不外乎以下三條:
一是殘暴。其實作為一個開國帝王,沒有一點鐵血手段是不行的。如果像孔子那樣推行仁政,不要說統一天下,恐怕連自己的小國家都搞不定。為什麼呢?社會還沒有發展到那一步。秦始皇在位時,沒有殺過一個有功之臣。李斯的死與他沒有絲毫關係。後世的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除了一個發小湯和,其他人都被他搞死了。而秦始皇在滅掉六國之後,並沒有搞什麼大屠殺,而是對當地的百姓進行安撫。特別是燕國派來了荊軻刺殺他,秦始皇都沒有對燕國百姓下毒手。由此看來,秦始皇還算是仁義的。
二是勞民傷財。主要表現在修長城、挖靈渠、建阿房宮。其實修長城主要還是為了防止匈奴南侵,並不是為了欣賞北國風光的。讓人開挖靈渠,主要是為了到南方去統一南越各族,並不是為了去聽劉三姐唱歌。考古發現證明,阿房宮也就隻是起了一個地基而已。說是勞民傷財,這些工程哪一項離得了人力和財力?不想花錢,不想出力,還想要擴大疆土、強大國防,這不是癡人說夢嗎?之所以說勞民,關鍵原因是秦始皇沒有給農民工發工資。
不過從另一方麵講,中國曆史上有幾個朝代、有多少帝王真正把老百姓放在心上了?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老百姓為國家幹活是天經地義的,給口飯吃就算是皇恩浩蕩了。
第三個就是焚書坑儒了。統一思想是每一個當政者必須做的事情,就算是在民主程度很高的國家也是如此。比如,美國、韓國出口的文化產品,內容也是要把關的,要展示他們的美好。比如美國好萊塢電影宣揚的都是美國人才能夠拯救世界、美國製度是最好的。韓國影視劇宣揚的都是正能量,就算是壞人,也都是“都教授”這樣的長腿歐巴(韓語,哥哥的意思)。秦始皇想堅持依法治國,把秦國建設成一個富強的封建主義法治國家,把一些與國家治理方針相違背的書燒掉,也沒有什麼不妥。至於坑儒,這裏邊大多數是些裝神弄鬼的術士,不僅沒有什麼長生不老的功效,還害得朕頭昏腦漲拉肚子,來呀,把這幫騙人的家夥拉出去,埋了!
不要太高看這個時代的文人,他們基本沒有科學的概念,在對科學的認識上甚至還不如那些裝神弄鬼的神棍術士。他們紛紛出來為這些人鳴不平,而且他們還以為自己正處在春秋戰國時期,憑著自己文人的身份,連皇帝都不看在眼裏,反正自己很吃香,在趙國混不下去,就立馬風風光光地在魏國實現再就業。現在是秦國了,沒有其他國家了,你在秦國混不下去,天下就沒有地方去了。因此,對於這種不識時務的文人,秦始皇壓根就沒看上,一揮手,就讓他們跟術士一起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