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你可以飛翔你可以飛翔
趙大河

安靜的價值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決定先打坐半小時,體會一下安靜。並非沒體會過安靜,但每一次體會都不一樣。安靜也是豐富多彩的。我坐下來,放鬆,閉上眼睛,不讓視覺信息幹擾我。均勻地呼吸。這時聽覺靈敏起來。我聽到外邊的鳥叫,聽到微風穿過樹葉的聲音,聽到院裏孩子們的嬉鬧……我捂住耳朵,將外界的聲音隔絕開來,這時候安靜嗎?不,我聽到更多的聲音,血液奔湧的聲音,極為喧囂。

挪威探險家艾林·卡格去過南極、北極,登上過珠峰,他說南極是他去過的最安靜的地方,北極時不時會聽到各種聲音。他提出3個問題:安靜是什麼?在哪裏可以找到安靜??最後,他給出了33個答案。其中32個答案或說故事,或闡述理論,但我印象最深的是第33個答案。在33的數字下,什麼也沒有,一麵白紙,沒有文字。這才是安靜!

2010年3月14日至5月31日,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坐了736.5小時,與1545個人對視,一句話也沒說過。她說,安靜的對立麵是運行著的大腦,也就是思考。如果你想找到安靜,你必須停止思考。我理解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一種安靜。王維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是一種安靜。小林一茶的“一隻大青蛙,和我對視,一動不動”是一種安靜。還有,小時候看姥姥在油燈下紡花,也是一種安靜。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曾到荒野中去尋找安靜。荒野寂靜無聲,但她說這不是安靜,隻是悄無聲息而已。為什麼這樣說?她說她的腦海裏充斥著各種想法,“這是一種空虛的空,而她的目標是體會一種充實的空”。大多數人不可能像艾林·卡格那樣到南極尋找安靜。如果你內心紛亂,即使到南極也找不到安靜。艾林·卡格說“安靜存在於我之中”。這裏,我來說說我對安靜的一次體會。臨近春節,春運已經開始,北京西站人山人海。我要去鄭州參加一個活動,提前很多天就買好了高鐵票。那天,我提前一個小時來到車站,排隊檢票進站,通過安檢,來到候車室。離發車還有40分鐘。候車室裏烏煙瘴氣,人滿為患,我就在門口待著。我出門總會帶本書,這次也不例外。沒別的事,看書吧。我拿出書看起來。這時候我什麼聲音都聽不到,隻是沉浸在書裏。當我從書本中回過神來,掏出手機看時間,再看票上的發車時間,糟糕,我要乘坐的高鐵已經開走了。刹那間,我感到車站裏好安靜啊。從我看書以來,誰把聲音屏蔽了?我趕緊去改簽,窗口工作人員告訴我,所有車次都沒票。我說站票也行。站票也沒有。我隻好狼狽不堪地回去,想別的辦法。瞧,我是在喧囂的火車站體會到安靜的。代價嘛,也確實夠大的。我那次去鄭州,差不多就是一部《人在囧途》。

囧事不說了,我來說點好玩的事吧。1952年8月29日,《4分33秒》在紐約托德斯托克首演。演奏者在鋼琴前坐了4分33秒,手指都沒觸碰琴鍵,演出結束了。《4分33秒》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一個音符也沒有。這是約翰·凱奇的神作。半個世紀後,也就是2002年9月,一場侵權官司以庭外和解的方式告終。英國作曲家邁克·巴特因為剽竊約翰·凱奇的《4分33秒》,據說支付的賠償金高達6位數。另一個故事:蘇聯時期,音樂家肖斯塔科維奇邀請詩人阿赫瑪托娃到熱皮諾(聖彼得堡的自治市)會麵。她來了。他們就那樣安靜地坐著。誰也不說話。20分鐘過後,她起來走了。她後來說這次會麵好極了。這次會麵在他們的個人史上被稱為“曆史性會麵”。這兩個故事說明了什麼,能說明安靜是有價值的嗎?

度娘告訴我,安靜的本義是沒有聲音,引申義有:安定平靜,使安定平靜,沉靜穩重。撇開詞典,望文生義,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安靜,心安則靜。心不安定,便體會不到真正的靜。心不安定,即使到荒野也找不到安靜,找到的隻會是混亂。混亂,正是阿布拉莫維奇描述自己在荒野中的體驗時使用的詞。

現代人,每時每刻,都忙碌著,被喧囂的信息包圍著,可曾有片刻安靜?如果不能安靜下來,我們又如何體會存在的美妙和自我的豐盈呢?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