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原鄉村食詞。隱喻。
一席的菜,如果數量上到十之七八了,按鄉風而論,客人這時該要謝絕上菜,以示謙和禮貌。
鄉村廚師以盤子掃光為榮。淨底說明技高。
這時刻,那簾子一閃腰,就掀開來。主人家會端上來一碗丸子湯或雞蛋湯,湯的特點是辣、鹹、酸。除了能喝之外,這是一種鄉村隱喻,說明菜已經上完了。
丸子湯說明宴席完了。雞蛋湯私下又叫滾蛋湯、沒趣湯。“沒”在北中原語係裏讀作“mu”,不讀“mei”。
知道這湯道理的客人暗自明白,不能自討沒趣了,便不再吃喝了,欠身,隻象征性地舀一下湯,盤算著如何走人。他們明白客走主人安的道理。
這是對那些明白的客人而言的,對饕餮食客多不管用。
有時主人家也發愁,親戚係列裏麵,總有三兩個能“坐折板凳腿”的客人。他們剔著牙,暮色向晚,這時,才開始打算要“噴空”。
噴空是北中原的傳統文藝交流方式,裏麵有世界觀。
此時主人家又不能怯場。我二大爺會先提個引子,近似前言,他說,大家先從文天祥那句詩開始,“卷簾雲滿座”,一邊馬上有食客喝彩。
掌燈時分慢慢來臨。還得備一桌“文化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