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向有需要的地方去
1.革命者要在困難麵前逞英雄。
2.我是個共產黨員,隻要是黨需要我,我就要克服一切困難盡力完成。
3.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煉人。
4.拚上老命大幹一場,決心改變蘭考麵貌。
5.幹革命就得敢闖!隻要敢闖,就能從困難中殺出一條路來。
6.新幹部不參加勞動就不能明確樹立群眾觀念,老幹部長期不勞動,思想就要起變化,就要變顏色。
被抽調工作隊,南下中原 ■
1947年6月,劉鄧大軍強渡黃河,8月,千裏躍進大別山。為了擴大和鞏固解放區,黨中央決定從山東老區抽調一批青年幹部組建南下工作隊。焦裕祿積極報名,被魯中區黨委安排到渤海地區惠民縣油坊張村集訓。母親李星英有點舍不得。焦裕祿耐心做母親的工作,說:“我是黨員,就要做到哪裏需要哪裏去。我們要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支援前線,打倒國民黨反動派。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家園,保護我們的勝利果實。”母親含著淚說:“孩子,我知道你是黨的人,媽不攔你,你放心走吧。”
南下幹部工作隊有1000多人,是部隊建製,著軍裝、配武器。工作隊分為江南大隊、華中大隊、淮河大隊,三個大隊各有三個中隊。焦裕祿被編到淮河大隊一中隊一分隊任三班班長。
1947年10月,淮河大隊從惠民縣油坊張村南下。行軍非常艱難,一路上要經過很多敵占區,白天還常有國民黨的飛機尾隨轟炸、掃射,隊伍隻得夜間行軍,很是辛苦。許多女同誌有點吃不消,跟不上隊伍,有的班長就不想要女同誌。焦裕祿不但不歧視女同誌,還熱情歡迎她們到自己班裏來。行軍時,他常替女隊員背背包,最多時,他扛了三個人的槍,背了四個人的背包。焦裕祿由於太累,就發起了高燒,中隊長要把一匹棗紅馬讓給他騎,焦裕祿說:“我能堅持,還是讓其他同誌騎吧!”他堅持步行。
1948年年初,經過近三個月的艱苦行軍,淮河大隊到達蘭封縣(舊縣名,1954年與考城縣合並為蘭考縣)黃河岸邊,由於當時開封、蘭封還沒有解放,淮河大隊趁著夜色,在蘭封縣東壩頭渡口(今蘭考縣東壩頭村)渡過黃河,急行軍到民權縣野雞崗村附近。由於天黑,一名女同誌不小心掉進了雪坑裏,焦裕祿趕緊扒開積雪,把她從雪坑裏救了上來。隊伍連夜越過隴海鐵路,到達豫皖蘇區河南境內。焦裕祿被分配到尉氏縣區黨委民運部,從此便留在河南工作。
焦裕祿總是將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從來不考慮個人的得失。麵對母親的不舍,焦裕祿毅然選擇了離開家鄉,隨軍南下。離開熟悉的家鄉,到剛剛解放的陌生地方工作,的確需要很大的勇氣。焦裕祿帶著革命的豪情壯誌一路走來,走出了一片新天地,也走出了精彩的人生。
鐵人焦隊長,光腳走雪地的支前模範 ■
1948年年初,焦裕祿隨軍南下,來到尉氏縣,在彭店區領導群眾剿匪反霸,搞土地改革。淮海戰役打響後,為了保證作戰部隊的糧食供應和後勤保障,尉氏縣組建了支前總隊,各區分別組建大隊,焦裕祿任彭店區支前大隊兼擔架隊隊長。他帶領擔架隊,日夜行軍,他總是走在前邊,遇到國民黨飛機掃射轟炸,他常不顧個人安危,指揮大家隱蔽。遇到河流,焦裕祿帶頭蹚著刺骨的河水,將糧食一袋袋扛過去。遇到下雪天,道路泥濘不堪,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剛到達一個兵站,還沒等喘口氣,前線急需彈藥,焦裕祿又接下這個任務,把糧食合車,騰出來一部分裝彈藥。車上的重量增加了,再加上道路泥濘,大家都累得筋疲力盡,焦裕祿就編順口溜給大家鼓勁:“尉氏來支前,任務是運麵。一人推四袋,個個幹得歡。增添手榴彈,趕快送前線。轟隆一爆炸,敵人就完蛋。”
他們冒著槍林彈雨,將糧食、彈藥及時送到前線,然後,再用擔架將傷員運到後方醫院。由於長時間奔波,焦裕祿的鞋子已經很爛了,他就用繩子綁住,後來實在綁不住了,他幹脆光著腳在雪地裏走了100多裏。腳磨破了,流血了,但他咬牙堅持。當時,麻鳳仙有一雙備用鞋,給他穿,他堅決不穿,並說:“這比長征好多了,還是把鞋給更需要的人吧。”他那鋼鐵般堅強的意誌,感動了大家,隊員說:“焦隊長真是個鐵人,他能頂得住,咱還怕什麼。”
尉氏縣支前隊不分晝夜苦戰58天,勝利返回尉氏。由於表現突出,豫皖蘇軍分區還獎給他們一麵“支前模範”的錦旗。
無論什麼工作,無論什麼崗位,焦裕祿總是衝在前,不懼困難,勇往直前。他好像從來不知道疲倦。焦裕祿之所以有用不完的勁,就是因為他經曆過顛沛流離的日子,他見到過舊社會的黑暗,他了解新中國的美好,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平安生活。
到洛陽籌建礦山機器廠 ■
1953年,全國開始了大規模的工業建設,焦裕祿再次響應黨的號召,來到了洛陽礦山機器廠籌建處工作。他負責收集當地的水文、地質資料,為選定廠址做準備。一天,幾種新“土樣”需要及時送往北京。當時,正下著大雨,廠裏的車又不在,正在大家不知怎麼辦時,焦裕祿拿起“土樣”衝進了雨霧裏。他在風雨中跋涉10餘裏路,才趕到火車站,將“土樣”準時送上了火車,而他卻成了泥人。
1956年,焦裕祿負責搶修一條直達建廠工地的公路。一天,他正帶著工人在挖路基,技術員找他來審批設計圖。他了解到,光沙子、碎石就要數萬立方米,這些費用頂得上幾個縣一年的公糧,而這條路不過是一條臨時公路,他就與技術員商量,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能不能降低沙石厚度。他們經過仔細研究,將路麵總厚度降低,一下子為廠裏節約了10萬元。
一天夜裏,下起大雨,工人們住的地方到處漏水,有人抱怨說:“外麵下大雨,屋裏下小雨,這一夜別想睡了。”很多人跟著唉聲歎氣。焦裕祿發現大家情緒不對,立即笑著說:“不就屋子漏點雨嗎?咱們坐起來在鋪蓋卷上打個傘,不就不漏雨了嗎?”大家見焦裕祿如此樂觀,也不再抱怨了,相互逗起樂來。
焦裕祿是第一批到洛陽礦山機器廠報到的幹部,當時的洛礦還隻有一個籌建處,是他和戰友們一磚一瓦建起洛礦,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建廠元勳。焦裕祿始終將工作放在第一位。他幹最臟最累的活,過著最節儉的生活。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在什麼崗位,他總是衝鋒在前,用自己的高尚品格帶動和影響著身邊的人。
珍惜在哈工大的學習時光 ■
1954年8月,焦裕祿作為調幹生,被洛陽礦山機器廠黨委選派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工業管理知識。
進入哈工大後,他們調幹生被統一安排在南崗平房住宿,一個房間五人。調幹生大多文化水平不高,需要先學習中學課程,達到高中文化程度以後,才能編入大學本科學習。他們每人領了十幾本初、高中課本,編入速成中學班學習。白天上課,晚上自學。焦裕祿的文化程度是高小,但他善於學習,在洛陽礦山機器廠時就自學完了初中課程。焦裕祿學習很刻苦,每天下課之後,他從不外出,就在宿舍學習,完不成作業不休息,經常要學到深夜。最難學的是數理化,遇到難題,他就問同學,同學不會,就問老師,非得把問題解決,他才安心。就這樣刻苦學習了幾個月,焦裕祿的數理化水平提高得很快,趕上了班裏文化程度高的同學,他能跟班學習了。
一個星期天,焦裕祿和同學們來到秋林公園,他們並沒有遊山玩水,而是參觀了趙一曼烈士和抗日聯軍事跡展覽,大家都被趙一曼的事跡深深感動。回到宿舍,焦裕祿向同學們講述了他過去的苦難。他被日本鬼子抓去做苦工,監工頭讓他們脫光衣服下井背煤,他身體瘦弱背不動,隻能爬著出來。背一天煤也不讓吃飽,隻讓喝一點稀飯。平時還拿中國人取樂,日本鬼子曾讓他趴在地上學狗叫,不學就用木棒打,晚上被關到一個大屋內,大家擠在草堆上睡覺,大小便都不讓出去。從那時起,他就下決心要當八路軍打鬼子,最後他說:“我們一定要學好本領,把我們國家的工業搞上去,不再受帝國主義侵略和壓迫。”
冬天到了,哈爾濱的夜晚特別寒冷。一位來自大連的同學沒有帶被子,隻帶了一條毛巾被,晚上凍得睡不著。焦裕祿知道後,提議把他們睡的小床並在一起,大家合蓋被子,抽出一條被子給那位同學。焦裕祿助人為樂的精神,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個叫石青的同學,得知家中老母親生病,孩子沒人管,想放棄學習,回到廠裏。焦裕祿就主動找他談心,談國家建設,談組織關懷,談學習的重要性。他最終說服了石青安下心來認真學習。
1954年9月,調幹生也隨著學生幹部在哈工大禮堂,聽毛主席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這是焦裕祿第一次聽到毛主席的聲音。當天晚上,焦裕祿非常激動,他和同學們討論了很多,決心盡快學完速成中學課程,早日進入大學本科學習。
可是,就在他們完成速成中學課程學習任務準備轉入大學本科時,廠裏來了通知:培訓計劃改變,一律回廠工作。大家一時都想不通,幾個年輕人表示堅決不回廠,寧願不要助學金也要學完大學課程。焦裕祿思考了一夜,決定響應黨的號召,回廠工作。他對大家說:“回廠吧,我們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建設工廠,現在廠裏需要我們回去,我們是共產黨員,就得服從組織決定。”最後,說服了大家,他們一起回到廠裏。就這樣,焦裕祿放棄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學深造的機會。
焦裕祿在麵對人生的重要抉擇時,始終將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了絕對服從組織安排。我們可以感受到,他非常珍惜這一次大學深造的機會,半途而廢,他也不願意。可他還是選擇了放棄深造回廠工作。焦裕祿的選擇正是他堅持黨性的具體體現。
帶著承諾到蘭考上任 ■
1962年,正是蘭考縣遭受風沙、內澇、鹽堿最嚴重的時刻。全縣90萬畝耕地,遭受風沙災害20萬畝,內澇麵積30萬畝,鹽堿地10萬畝。糧食產量下降到曆史最低,畝產隻有46斤。全縣36萬人,有近10萬人外出逃荒要飯。
這年春天,河南省委、開封地委就開始物色到蘭考的幹部人選,因為蘭考是重災區,找了幾個人,都不願意去蘭考。甚至有個幹部聽說要派他去蘭考,竟嚇得在廁所裏哭起來。
這時,組織上想到了不怕苦、能打硬仗的焦裕祿。開封地委書記張申是焦裕祿的老上級,他很了解焦裕祿。張申找焦裕祿談話,告訴他調他去蘭考的安排,並明確告訴他蘭考是全開封地區最苦、最窮、最困難的縣,要他在思想上做好接受最嚴峻考驗的準備。
焦裕祿沒有半點猶豫,堅定地說:“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煉人,請組織上放心,不改變蘭考麵貌,我決不離開那裏。”
1962年12月6日,焦裕祿帶著對黨的承諾到蘭考上任,在蘭考的每一天,他都沒有忘記自己的承諾。
焦裕祿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真正做到了絕對服從組織安排,黨讓幹啥就幹啥。麵對無人願意任職的蘭考,他毫不猶豫接受組織的安排。焦裕祿作為一名黨的幹部,真正做到了迎難而上,敢於擔當,麵對災難深重的蘭考,他留給組織的是堅定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