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第二章 積極主動機智勇敢

第二章 積極主動機智勇敢

1.小雞憑著一雙爪子撓食吃還餓不死,我們有黨的領導,有36萬蘭考人民,每人都有兩隻手,還愁治不了災,養活不了自己嗎?

2.先顧吃飯,再顧好看。

3.幹工作,要走上步、看下步,心裏想著第三步。

4.十條工作經驗:(1)要依靠群眾;(2)要發揚民主;(3)要經常總結工作;(4)要學習政治;(5)要利用積極分子做工作;(6)要了解群眾思想,關心群眾生活;(7)要依靠黨的領導;(8)要搞好團結;(9)要學習黨的政策;(10)要主動向上級彙報情況。

5.圈要跑圓,理要講全,心平氣和,抓緊時間。

趕毛驢回家鄉參加民兵 ■

1945年,新四軍解放了宿遷縣,宿遷縣委積極發動群眾,經常召開群眾大會。三年前被日軍以“八路嫌疑”罪名抓進監獄的焦裕祿終於見到了真正的共產黨,他非常激動,積極參加會議。在會上,他受到了革命教育,聽說自己的家鄉已經解放,立即決定帶著妻子、女兒回家鄉博山。焦裕祿賣掉所有家當,買了一頭毛驢趕著回到家鄉,此時的博山還未解放,但北崮山村已經建立人民政權,還成立了民兵隊,民兵隊長叫焦方開。焦裕祿找到焦方開提出參加民兵的要求,焦方開一聽,非常高興,他知道焦裕祿識文斷字,還多才多藝,拉著焦裕祿的手說:“好哇,我們熱烈歡迎呀!”就這樣焦裕祿成為村裏第一批民兵。焦方開不僅發給他一支漢陽造步槍,還拿來一把軍號塞給他,說:“這把軍號是區上發下來的,可咱沒人會吹這玩意兒,你來得正好,就歸你了。”焦裕祿不僅參加了民兵,還成了司號員。這把軍號還成功嚇退過敵人呢!

有一次,敵人兵分三路對崮山解放區發起突然襲擊,民兵們三麵被圍,形勢危急。區武裝部部長王祥章決定自己留下來掩護,讓其他民兵迅速往東南方撤退。但焦裕祿不願意走,他要求獨自留下來掩護,理由是自己熟悉地形,有辦法擺脫敵人。王祥章拗不過他,隻好同意了。焦裕祿利用地形來回穿梭,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成功拖住了敵人。可是畢竟敵人太多,眼看就要圍上來。焦裕祿急中生智,快速跑上一個小山崗,拿出軍號吹起了衝鋒號。敵人一聽,一下子就蒙了,以為中了埋伏,嚇得紛紛後退。焦裕祿趁機躲到一條隱蔽的山溝裏,成功撤走了。焦裕祿勇敢機智地利用軍號嚇退敵人,得到了區武裝部的表揚。

生活的磨難並沒有打垮焦裕祿,而是鍛煉了他堅強的性格,培養了他的鬥爭精神。家鄉的解放,讓焦裕祿明白一個道理:隻有共產黨才真正與人民群眾一條心,真正在為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奮鬥,隻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因此,他毫不猶豫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兵,走上了革命道路,保護革命勝利的果實。

帶領民兵,英勇鬥爭 ■

焦裕祿作戰勇敢,足智多謀。他經常帶領民兵,在夜裏摸到敵人占據的嶽莊、岱莊一帶,悄悄地在牆上刷宣傳標語。有時,故意跑到敵人的炮樓前放槍、喊罵,敵人一出動,他們就沒影兒了,攪得敵人惶惶不安。由於焦裕祿表現優秀,不久就當上了民兵班長。

當時民兵們的武器彈藥比較緊張,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焦裕祿看著滿山的石頭陷入了沉思。忽然,他眼前一亮,有了主意:“何不利用山上的石頭造地雷呢?”焦裕祿將這個想法彙報給了區武裝部,武裝部非常讚成。焦裕祿帶著幾名同誌立即上山,找到一個山洞,開始了石地雷的研製。手磨破了,眼熬紅了,焦裕祿仍然堅持。就這樣,經過幾個日夜的奮戰,他終於成功研製出石地雷。焦裕祿乘勝追擊,又研製出了拉雷、絆雷、連環雷、子母雷等十幾種石雷。在對敵鬥爭中,石地雷發揮了重要作用。

焦裕祿經常指揮民兵帶著石雷與敵人開展地雷戰。在敵人必經的北崮山橋頭埋上地雷,再在上麵用石頭壘個假人,給假人畫上光頭,寫上“打倒蔣介石”,然後把地雷引線藏到假人裏。敵軍來了,就會氣急敗壞地走過去,用力推假人,假人一倒,地雷就響,常常將敵人炸得暈頭轉向,死傷無數。後來,敵人學精了,見了假人就繞著走。焦裕祿也將計就計,在假人身上寫上“小心地雷,一觸即炸”,其實並沒有埋地雷,而是把地雷埋在假人周圍。把敵人炸得哭爹喊娘。後來,敵人吃的虧多了,就躲在據點裏不出來。焦裕祿也有辦法,他帶著民兵摸黑來到敵人據點前,先偷偷埋上地雷,再讓人放冷槍、罵陣,引誘敵人出來,敵人一出來,又會被炸得東倒西歪。

由於焦裕祿作戰有勇有謀,敵人對他恨之入骨,下了懸賞令:“誰能活捉焦裕祿,當麵過秤,焦裕祿有多重,就賞給誰多少斤鈔票,一斤肉一斤鈔票。”

焦裕祿滿腔熱忱投入革命工作,他知道隻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隻有跟著共產黨,才能當家做主人,過上好日子。這是焦裕祿英勇鬥爭的力量源泉。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知道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是無數先烈用生命和熱血換來的,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堅定信心跟黨走,樹立起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奮鬥一生的遠大理想。

主演歌劇《血淚仇》 ■

1947年10月,焦裕祿作為南下幹部,被編入淮河大隊一路南下。為了宣傳革命、發動群眾,鼓舞全體指戰員的士氣,淮河大隊決定成立宣傳隊,多才多藝的焦裕祿積極報名,成為宣傳隊中的一員。每當隊伍停下來休息的時候,焦裕祿不辭辛苦,從背包裏拿出竹板,即興唱上一段山東快書,消除大家的疲勞。

為了做好宣傳工作,大隊黨委要求宣傳隊在短時間內,排出歌劇《血淚仇》。《血淚仇》是當時與《白毛女》齊名的大型歌劇,講的是河南貧苦農民王東才被地主惡霸田保才逼得賣兒賣女,以討飯為生。焦裕祿又一次主動報名,參演歌劇,扮演劇中的男主角王東才。時間緊任務重,他們就邊行軍邊背台詞。一到休息或宿營的時候,他們就抓緊時間在一起排練,常常忙得顧不上吃飯。有的宣傳隊員嫌累不願意參加排練,還發牢騷:“光行軍就夠苦夠累了,哪有精力去哼哼唱唱、蹦蹦跳跳呀!”焦裕祿就主動做大家的工作,他說:“不要小看演戲,這能教育群眾,提高思想覺悟,鼓舞戰士更好地行軍作戰。”在他的鼓勵下,大家才燃起排練的熱情。當時,由於條件簡陋,很多道具是從群眾那裏借來的。彩排的時候,演女主角的同誌嫌借來的棉襖、棉褲又臟又臭,裏麵還有虱子,不願意穿。焦裕祿又主動開導她:“這是為了宣傳、教育群眾,做好咱們的工作,怎麼能嫌破怕臟呢?”最後,那名女同誌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不再嫌棄服裝臟破了。大家共同努力,終於克服重重困難,在20天內排成了《血淚仇》。

隊伍行進到陽穀縣,在這裏,他們進行了《血淚仇》的首場演出。當晚,方圓十幾裏的群眾都趕來觀看,演出現場人山人海,有幾千人。有個別同誌有些緊張,焦裕祿就鼓勵大家:“敵人的槍林彈雨我們都不怕,還怕給群眾演戲嗎?”在焦裕祿的帶領下,首場演出非常成功,他們的表演,深深感染了全場觀眾。當時,台上台下哭成一片,群眾紛紛痛罵國民黨反動派,還有人帶領群眾高呼口號:“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國!”演出結束後,當地很多青年積極報名參加了解放軍。

當時,大隊還辦了一個《行軍快報》,編委會派人去采訪焦裕祿,問他為什麼能演得這麼真、這麼好。焦裕祿說:“演戲我是第一次。雖說我不會,但這是黨的工作,我是個共產黨員,隻要是黨需要我做的事情,我要克服一切困難去完成。”

《血淚仇》從山東演到河南,上演十多場,受到沿途群眾的一致好評。

焦裕祿理想信念堅定的集中表現是對黨忠誠,對黨忠誠的集中表現是堅決完成黨交給的任務。他本來沒有演過戲,不會演戲,但經過艱苦的排練,還是圓滿地完成了《血淚仇》的演出任務,正如他所說:“我是個共產黨員,隻要是黨需要我做的事情,我要克服一切困難去完成。”其實,生活中不是困難太大,而是我們的決心不夠大、信念不夠堅定。理想信念堅定是人生成功的關鍵。

機智鬥敵,完成護送任務 ■

1948年2月,焦裕祿任彭店區區委委員、土改工作隊指導員。當時華東野戰軍打下了許昌城,前線下來六名傷員,組織安排焦裕祿把他們送到杞縣老區。焦裕祿和劉庚申帶領工作隊就出發了,他們趕著馬車拉著傷員,路上沒有遇到什麼麻煩,快走出尉氏縣界的時候,他們已經很累了,焦裕祿決定讓傷員吃過飯再走。他們來到一個堡壘戶家,剛進院不久,還沒來得及吃飯,忽然,一隊國民黨兵一下子擁進院子,用槍對準他們,大喊:“不許動!”事發突然,焦裕祿他們來不及反應,就被敵人抓住了,敵人用繩子綁住他們,押著他們向開封方向走去。

工作隊的一些同誌,沒有經曆過這種場麵,一下子被嚇得不知所措。焦裕祿卻很快冷靜下來,他認識到這是一群國民黨潰兵,想把他們押到省城開封領賞。當時,開封周圍有不少我方力量,隻要機智周旋,他們還是有很大可能被救的。

一個帶頭的國民黨大兵邊走邊對他們訓話:“一個個都給我老實點,誰不老實我一槍斃了他!”

焦裕祿道:“你凶什麼凶?你們是混不長的,還不如跟我們走,加入共產黨,去解放全國的貧苦大眾。”

帶頭的大兵指著焦裕祿說:“把他拴緊點,他再胡扯,就把他的嘴堵上。”

焦裕祿還是無所畏懼地說:“捆就捆吧,俺的大部隊在這周圍,你們的省城開封也快解放了。”

敵人知道此地到處是我們的武裝力量,擔心被我軍發現,就押著他們專走偏僻的地方。

焦裕祿早猜透了他們的用意,就故意往高的地方走,還提高嗓門說:“長官,你我都是窮苦百姓,為什麼非要替老蔣賣命?你們不要與人民為敵,還是棄暗投明吧!”敵人把他拉到低窪處,並厲聲說:“不要說話,不要亂走。”

他們走了一陣,劉鄧大軍一部從天而降,包圍了敵人。敵人一看大勢已去,隻好繳械投降。焦裕祿一行獲救了。

焦裕祿對大部隊負責人說:“對待這些俘虜,要好好教育,他們有很多是被逼才當國民黨兵的。”

他們完成任務,返回彭店,在路上,有人問焦裕祿:“麵對敵人的刺刀,你為啥不害怕?”焦裕祿說:“光怕有啥用!我們既然被他們捆住了,求饒他們也不會放過。隻有靠鬥爭,靠機智和敵人周旋,才有生存的可能。”

麵對敵人的刺刀,焦裕祿大義凜然,毫不畏懼。他的底氣來自革命事業必將成功的信心,來自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堅定信念。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我們隻要有了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就會擁有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力量。

改神廟建學校 ■

1949年春,焦裕祿擔任大營區區長,在他的帶領下,大營區的剿匪反霸鬥爭,取得了最終勝利,群眾的生產生活逐漸穩定下來。

一天,焦裕祿來到大營區黃集村,遠遠看到十幾個孩童手拿書本,從一處院落出來,後麵跟著一位教師模樣的人。焦裕祿通過交談了解到,教師模樣的人是師範畢業的高鳳嶺。他把焦裕祿讓進院內,這個院子是他給本村20多個孩子上課的地方。焦裕祿看著簡陋的房屋、破損的桌凳,不由皺起眉來。高鳳嶺告訴焦裕祿,這個院子是村農會主席黃喜安的,他把自己的房子騰出來給孩子們做教室,而自己一家人擠在兩間破房裏。村裏雖窮,老百姓還是竭盡所能給孩子們東拚西湊弄來一些桌椅,他來當老師,這所學校在老百姓的努力下終於成立。焦裕祿聽完高鳳嶺的介紹,陷入沉思,他想到周圍其他村莊還沒有學校,就對高鳳嶺說:“咱建一個大點的學校,讓幾個村的孩子集中到一起上學,你負責如何?”高鳳嶺不假思索地說:“好呀!可是老百姓家都窮,哪裏有合適的地方呀,焦區長?”焦裕祿說:“我來想辦法。”

這天夜裏,焦裕祿召集黃集村、五間房裏村、丁香李村、祝家村等村農會主席,在黃集村農會主席黃喜安家開會。他把遇到高鳳嶺的事給大家講了一遍,然後,深情地說:“全國馬上就要解放了,我們不但要讓群眾有飯吃、有衣穿,還要讓孩子有學上。大家說,咱們建一所學校,讓幾個村的孩子集中到一起學些文化知識如何?”

大家聽了這個想法,都非常振奮,孩子有學上,當然是好事。可校舍在哪裏呢?大家一時犯了難。這時,一位幹部提出:“有個地方倒合適。黃集村東地、丁香李村西地的大崗上,有座祖師廟,院子有三十畝地大,殿堂屋舍也不少。隻是供奉著玉皇大帝,老百姓燒香祈福,還挺靈驗的。”村幹部一聽,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說廟裏的神靈很靈驗不能冒犯,有的說那裏麵積大是個好地方。焦裕祿一擺手說:“明天咱們實地去看看再說吧。”

第二天一早,焦裕祿和幾個村的農會主席來到祖師廟。隻見廟宇巍峨,殿堂壯麗,有觀音殿、祖師殿、佛爺殿等數間高大的殿堂。不過,由於長時間無人打理,院內雜草叢生,落葉滿地,殿內也布滿灰塵,顯得有些破敗。但此處在高崗之上,開闊平坦,綠樹成蔭,倒也十分幽靜。焦裕祿觀察了一圈,堅定地說:“學校就定在這裏,各村派人,把神像搬走。”

不大一會兒,各村派去的人、高鳳嶺,還有大點的學生,都來到祖師廟。一聽說要建學校讓孩子們讀書,大家都歡呼起來。可是一說到要把祖師廟裏的神像搬走時,又全驚呆了。祖師廟建於明末清初,幾百年來一直在周圍群眾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一草一木都敬若神明。現在要把神像搬走,大家都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焦裕祿看到眾人的反應,猜出了大家的顧慮,說:“走,跟我來。”眾人滿腹疑惑地跟了過去。焦裕祿走到正殿,拔出手槍,對準神像,啪啪兩槍,打爛了神像。眾人還沒有回過神來,焦裕祿收起槍,高聲說:“今天,我們為了子孫後代,在這裏改神廟辦學校,如果真有神明,就讓他怪罪我,大家不要怕。”焦裕祿的舉動一下子感染了眾人,大家綁的綁,拉的拉,搬的搬,很快就將神像清理走了。緊接著,焦裕祿又帶領群眾在周邊搭起土圍牆。

校舍有了,課桌、黑板、書本等教學用品,也在焦裕祿的關心下逐一到位,大廟學校建起來了,周邊村莊的孩子有地方上學了。

至今,焦裕祿改神廟建學校的事跡,還在大營鎮一帶流傳。在大廟學校內,當地群眾自發建了一座紀念碑,紀念焦裕祿興辦學校的事跡。

焦裕祿眼光長遠,群眾生活稍有穩定,他就考慮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帶領群眾破除迷信,克服困難,興辦學校,為當地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群眾的稱讚。“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表現在時時處處為群眾辦實事好事、排憂解難上。我們學習焦裕祿精神,就是要學習他這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智擒黃老三 ■

尉氏縣大營區有一個土匪頭子,叫黃老三,和偽縣長曹十一拜過把子,還當過大營鎮的偽鎮長,他手下有幾百人槍,在大營一帶為非作歹,無惡不作。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誰要是夜裏惹了我,他活不到天明。誰要是白天惹了我,他活不到天黑。”尉氏解放後,黃老三的隊伍被解放軍打散,但他潛伏起來,繼續與人民為敵。一年不到,就迫使大營區連換了七任區長。

焦裕祿通過走訪群眾,找到與黃老三有深仇大恨的李明,讓他當民兵隊長。不久,為便於開展工作,焦裕祿把大營區分為幾個鄉,將李明提為鄉長。

焦裕祿放出話來:“黃老三沒有三頭六臂,我焦裕祿一定會將他活捉!”黃老三聽到這樣的話,氣不打一處來。他決心要給這個新來的區長一些顏色瞧瞧,準備夜襲區部,殺掉焦裕祿。焦裕祿早就布好了眼線,及時得到了消息。他帶領民兵埋伏在區部,一舉抓獲十幾個偷襲區部的土匪。土匪交代出幕後主使是黃老三,焦裕祿算是抓住了黃老三犯罪的直接證據,立即部署抓捕黃老三。

黃老三人雖壞,但對父母很孝順。清明節,他一定會到父母的墳上祭奠。焦裕祿讓李明帶領民兵,早早埋伏在黃老三家祖墳周圍。黃老三果然來了,民兵一擁而上,活捉了黃老三,把他押到了區部。黃老三見到焦裕祿直嚷嚷:“我看你們也不是啥英雄好漢,趁我上墳抓住我,我死也不服!”焦裕祿卻笑笑說:“這次請你來,是想問你幾個問題,你手上有多少支槍,大營還有多少土匪?”黃老三說:“土匪,當然還有很多,數也數不清,至於槍嘛,大營西地大廟正殿的神龕下倒有幾十支。”焦裕祿立即讓人查看,果然找到五十四支手槍。焦裕祿親自為黃老三鬆了綁。黃老三拱了拱手:“好,後會有期。”說罷,大搖大擺地走出區部。李明氣得不輕,趕來詢問:“怎麼不崩了他?”焦裕祿說:“這叫放長線釣大魚,放掉黃老三,就是要讓其他土匪看看,連黃老三這樣的匪首一交槍都可以放了,會有更多的人願意自首。”

區政府又貼出告示:坦白從寬,抗拒從嚴,首惡必辦,脅從不問。號召土匪改過自新。這一招很管用,很多人到區部交槍自首,有的半夜把槍扔在街上或者井裏。

黃老三之所以有恃無恐,是因為他有個兒子在解放軍裏當營長。他囂張地說:“有我兒子在,他焦裕祿也不敢把我怎麼樣。”這時,黃老三的兒子正好給區部來了信,焦裕祿就派人告訴黃老三,他兒子來信了,讓他到區部來一趟。黃老三深信不疑,第二天,他果真來到區部。焦裕祿大喝一聲:“綁起來!”民兵迅速將黃老三按倒捆了個結結實實。黃老三大喊:“焦裕祿,你不是讓我來看兒子的信嗎,為什麼要把我綁起來?”焦裕祿不緊不慢地拿出信,給他念起來。黃老三本來想著兒子的信是給他講情的,沒想到是告訴區部,如果他爹頑固不化,區政府要按照政策處理。黃老三一聽,立即心虛起來。焦裕祿說:“你隻要交代出還有多少槍,我們就放了你。”黃老三咬咬牙說:“好,我認栽了,在我家地窖裏還埋著二百支好槍,你們拿走吧。”焦裕祿讓人挖到槍之後,再次放走了黃老三。

黃老三眼看大勢已去,槍也沒了,人也被抓得差不多了,越來越害怕,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在一天夜裏,黃老三逃跑了。

這下李明急了,找到焦裕祿說:“黃老三跑了,再抓可就難了。”焦裕祿安慰他說:“不要急,跑了和尚跑不了廟,他跑不掉的。”焦裕祿派出多路民兵,開展大範圍偵察,終於在尚村一帶發現了黃老三。他的住處雖然不固定,但他到處找人聯絡,企圖東山再起,每天晚上都趕著馬車出現在尚村。焦裕祿立即部署民兵,埋伏在黃老三必經之路的周圍。半夜,毫無防備的黃老三,獨自趕著馬車來到尚村。焦裕祿第一個跳上馬車,抱住黃老三滾到地上,民兵們一擁而上,將黃老三捆了起來。

直到現在,焦裕祿智鬥黃老三的故事還在大營一帶流傳。

再狡猾的狐狸也鬥不過好獵手。焦裕祿三擒兩縱土匪頭子黃老三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是胸有成竹,什麼是大智慧。焦裕祿之所以能如此沉著冷靜,是因為他心中有信仰,他堅信正義一定能戰勝邪惡,中國共產黨一定能夠帶領人民建設一個新世界。

勇擔重任保護麥子 ■

1948年1月,焦裕祿跟著民運部部長趙敏到尉氏開展工作。他先在彭店搞土地改革,後又調到縣委宣傳部。正當群眾懷著喜悅的心情準備收麥子時,縣委接到緊急情報,敵七十五師準備掃蕩彭店區,搶收麥子。焦裕祿主動要求到彭店區執行反掃蕩任務,他連夜來到彭店,向基層幹部和群眾通報了敵情和縣委的指示。群眾一下子緊張起來,敵人有400多人,而當時的保田隊隻有十幾個人,怎麼辦?有人說:“我們趕緊跑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有人建議留下來,與敵人進行堅決鬥爭。焦裕祿說:“敵人就是紙老虎,隻要我們團結一致,勝利一定是屬於我們的!”他首先帶領群眾搶收麥子,轉移到安全地方。又將青壯年組織起來,嚴陣以待。發現敵人後,他帶領保田隊民兵埋伏在村頭,要求拿槍的民兵挨個開槍,讓槍聲連起來,模仿機槍的聲音。其他沒有槍的群眾,隱蔽在後麵的樹林裏呐喊助威。當敵人小心翼翼地走近後,焦裕祿大喊一聲:“打!”隻聽“嗒嗒嗒,嗒嗒嗒”的槍聲響起,走在前麵的幾個敵人應聲倒下。後麵的樹林裏也響起喊殺聲,敵人誤以為遇到了大部隊,掉頭就跑。就這樣,焦裕祿帶領群眾取得反“掃蕩”的勝利。事後彭店的群眾高興地說:“老焦真有辦法,不是他,我們的麥子損失不知有多大呢!老焦真是一位好幹部。”

焦裕祿忠心為黨,赤心為民,誠懇待人。無論在什麼崗位,做什麼工作,他都能很好地與人相處,得到同事們的信任和幫助,工作自然會做得很出色。一個人的能力再大,所做的工作也是有限的。隻有依靠集體,團結一致,才能作出更大的貢獻。

二胡聲脆,多才多藝 ■

焦裕祿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他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興趣,參加了學校的雅樂隊,學習吹小號,練習鼓樂和二胡。

由於焦裕祿有文藝才能,在南下途中,他加入了宣傳隊,主演了歌劇《血淚仇》。在演戲的過程中,他的二胡演奏技巧更加嫻熟。此後,焦裕祿愛上了拉二胡,每到一個地方,行李中必須有把二胡。工作中遇到挫折、心裏愁悶時,他拉二胡;取得成績、遇到喜事時,他也要拉二胡。

拉二胡的愛好,不但幫助他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也幫助他找到了終身伴侶。

焦裕祿剛到河南省尉氏縣彭店區工作時,尉氏縣城還沒有解放,彭店又位於尉氏縣和鄢陵縣的交界處,土匪眾多,形勢複雜,群眾不好發動。工作隊想召集群眾開會,宣傳土改政策,喊破嗓子也沒人到場;想到群眾家裏去,剛到門口,群眾就關上了門。麵對這種情況,焦裕祿就發揮自己拉二胡的特長,接近群眾。每到一個村莊,焦裕祿就找到一塊開闊的地方,坐下來,拿出二胡拉上一曲,優美動聽的二胡聲吸引來很多群眾,等到人聚集起來的時候,他就開始講自己的經曆,父親如何被漢奸要賬逼迫上吊自殺,自己如何被日寇抓進監獄毒打,如何逃荒要飯,給地主家當長工。一下子便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然後他再宣傳黨的土改政策,發動群眾起來與土匪惡霸做鬥爭。利用這個方法,他很快便贏得了群眾的信任,打開了工作局麵。

1950年年初,土改工作隊來了一名年輕漂亮的女工作隊員,她叫徐俊雅,剛滿18歲,家住尉氏縣城小東門裏崔家巷18號。徐俊雅出身書香門第,祖父是老中醫,懸壺濟世,德高望重。父親是私塾先生,教書育人,受人尊敬。徐俊雅知書達理,多才多藝,思想開放,剛剛初中畢業,就參加了工作,隨土改工作隊來到大營區,時任大營區區長的焦裕祿成為她的直接領導。倆人一見麵,就深深被對方吸引。徐俊雅會唱,焦裕祿會拉二胡,兩個人常常在一起,一個拉一個唱,宣傳黨的政策,發動、鼓舞群眾。日久生情,倆人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有一次,為了發動群眾,他們打算排一出戲。徐俊雅就問焦裕祿:“咱們排什麼戲,才能更好地發動群眾?”焦裕祿說:“那就排一出《血淚仇》吧,在南下大隊的時候,我演過,發動群眾效果非常好。”徐俊雅思考了一下,說:“《血淚仇》好是好,群眾都已經看過了,不如咱們排一出《小二黑結婚》吧,群眾喜歡看,效果會更好。”焦裕祿聽了很高興:“行呀!可是,誰演小芹,誰演二黑呀?”“小芹由我來演,焦區長你演二黑怎麼樣?”徐俊雅說完,臉不由得紅了一下。焦裕祿笑笑說:“行,就這麼定了。”為了排戲,兩個人接觸得更加頻繁。最終他們走到了一起,1950年10月,舉辦了簡單的婚禮,成為一對革命夫妻。

焦裕祿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多才多藝,頭腦靈活。他會拉二胡、吹小號,會演戲唱歌,會跳交誼舞,是籃球場上的主力。他總是活力四射,精神抖擻,走到哪裏,哪裏就氣氛熱烈。焦裕祿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卻走出了不平凡的人生。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