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立誌活出個人樣
1.要像泡桐那樣,抓緊時間,迅速成長,盡快地為人民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2.隻要在群眾中紮下根來,你們的工作和事業就會像這棵泡桐樹一樣,蓬勃發展,充滿生機。
3.農村工作幹部要做到:抬腿就能跑,張嘴就能說,提筆就能寫,見飯就能吃,躺倒就能睡。
4.要好好學習毛主席著作,那裏邊,毛主席會告訴你怎樣工作、怎樣做人、怎樣生活。
5.困難,它其實是個雞蛋,外麵看是硬的,砸開裏邊是軟的。隻要我們相信群眾,就不愁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貧家少年愛學習 ■
1922年8月16日,山東省博山縣北崮山村一戶農家院裏,傳來嬰兒的哭聲,焦方田迎來了他第二個兒子。爺爺焦念禮看著剛出生的孫子,非常高興,於是請來私塾先生,給孫子起了“裕祿”這個名字,巴望著孫子將來能夠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他還傾其所有,讓私塾先生吃了一頓蘿卜丸子和豆腐湯。幼時的焦裕祿非常懂事,深受家人喜愛,長輩們都親切地叫他“祿子”。
時間飛快,轉眼焦裕祿已經8歲了,到了上學的年齡,但家中實在困難,拿不出學費。母親整日發愁,還是爺爺變賣了僅有的一些家當,好說歹說,讓私塾先生收下了焦裕祿。焦裕祿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學習非常刻苦。每天他都第一個來到教室,坐在座位上學習,別人問他為什麼來這麼早,他說:“清晨時光好,腦子清楚,學了東西記得牢。”老師留的作業,他都要超量完成。練大字時,老師讓寫兩張,他就寫四張,老師讓寫三張,他就寫六張。因此,焦裕祿的紙張、墨水用得特別快,每次給母親要錢的時候,母親都很為難。為節省紙張、筆墨,他就找個僻靜的地方,用樹枝在地上寫字。但這樣,雖然他字沒少寫,卻交不出作業。因此,焦裕祿受過幾次批評,他沒有分辯,隻是默默忍受。怎麼解決買紙張、墨水的錢呢?正在發愁的焦裕祿,看到有人在集市上賣柴,他突然有了主意。於是,每天天不亮,他就拿著砍刀來到山上砍柴,然後,再背到早市上去賣,用賣柴的錢,買回筆墨和紙張。從此之後,他又能按時交作業了。
1934年秋天,焦裕祿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南崮山高級小學,在這裏,他仍然刻苦學習,成績優異。這時的焦裕祿愛好廣泛,他喜歡上了音樂,學會了拉二胡、吹小號。他還喜歡體育運動,被老師選為體育班長。他的寫作才能也展現出來,五年級時,他寫的一篇作文《闞家泉的風景》,成為同學們傳抄學習的範文。
1937年年底,焦裕祿即將高小畢業的時候,日寇侵占了博山縣城。漢奸、土匪橫行,再加上莊稼歉收,焦家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絕境,15歲的焦裕祿不得不輟學回家。
焦裕祿從小就懂事,他為人善良,學習刻苦。艱苦的童年生活不但沒有打倒焦裕祿,反而培養了他堅韌的品格,為他以後的成長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苦難的經曆不是攔路虎,而是我們成長的階梯。
少小養家也助人 ■
1937年冬天,15歲的焦裕祿輟學了,他義無反顧地承挑起了養家糊口的重擔。他跟著父親、叔叔農忙時在地裏勞作,農閑時拉腳、挑煤、販油。一次,他和叔叔一塊兒運油,經過城門時,因為沒給日本兵行禮,叔叔被打了一耳光,焦裕祿氣不過,要和日本兵拚命,被叔叔攔住了,焦裕祿氣憤地說:“有機會,非狠狠揍這些日本兵不行,把他們趕出中國。”
為了多掙錢,焦裕祿和鄰居王希祿一起到黑山煤窯挖煤。當時,事故率非常高,天天死人,家人說什麼也不讓他們下煤窯了。於是,他們改為挑煤賣,從煤窯買了煤,挑到15裏外的源泉賣。大冬天,他們頂著寒風,踩著崎嶇的山路,跑得腰酸腿疼,一天下來,也掙不了幾個錢,隻夠買半斤粗糧。當時,王希祿沒有襪子穿,雙腳常凍得發麻,焦裕祿就脫下自己的棉襪子,送給王希祿,王希祿感動得哭了。
一天傍晚,他們賣完煤高興地往家趕,這次他們挑的煤多,賣的價錢好,多掙了幾元錢,倆人有說有笑地趕路。快到北崮山村的時候,兩個人走累了,就坐在路邊的大石頭上休息。王希祿習慣性地伸手去摸錢,這一摸一下子將他驚出一身冷汗,褲兜裏的錢不見了!“我的錢丟了!咋跟俺娘交代呀!”王希祿止不住大哭起來,焦裕祿也嚇了一跳,連本帶利十幾塊,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筆巨款哪!焦裕祿趕緊幫他找,可是翻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也沒有找到。焦裕祿看著絕望的王希祿,也很難過,這時,焦裕祿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對王希祿說:“你別哭了,我有個主意,我的錢分給你一半,回家就跟你娘說,這次行情不好,賠了。”王希祿哭著說:“你把錢分給我一半,那你怎麼辦?”焦裕祿說:“我也給俺娘說,生意賠錢了。”說著就將一遝錢硬塞到王希祿的手裏。
倆人回到家裏,天已經黑了。母親問他掙了多少錢,焦裕祿隻是含糊地回答沒掙到錢,就匆匆吃過晚飯,回屋休息了。正在他準備睡覺的時候,忽然傳來急促的敲門聲,他剛打開門,王希祿就衝進屋裏,一臉興奮地站在他麵前。焦裕祿一時摸不著頭腦,還愣愣地站著,王希祿一把摟住焦裕祿,激動地說:“錢,找著了!”“找著了?”焦裕祿一時還沒轉過彎來。王希祿接著說:“咱們今天多賣了錢,我怕丟了,就藏在襪筒裏了,一緊張就給忘了,回到家裏,睡覺的時候,一脫襪子錢掉出來了!”焦裕祿這才反應過來,高興地說:“真的找著了!”“這是你的錢,還給你。你睡吧,我走了。”王希祿說完,放下一遝錢,轉身消失在黑夜中。
焦裕祿從小就喜歡幫助別人。這種樂於助人的美德為他日後成長為親民愛民的好幹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要成為一個好幹部必須先做一個好人。焦裕祿的少年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光輝榜樣是如何煉成的。
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丁 ■
焦裕祿的母親叫李星英,娘家在南崮山村。她的父親、兄弟都有一手精湛的木工手藝,生活雖不算富裕,但也衣食無憂。李星英雖然不識字,但她為人善良、聰明能幹,且明事理有主見。嫁到焦家之後,勤勞持家,孝敬公婆,焦家上下一片和睦,日子過得倒也安穩。
母親非常疼愛焦裕祿,對他嗬護備至,但也要求嚴格,經常教育焦裕祿要做一個堅強善良的人。她經常對焦裕祿說:“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丁。地上的丁對應著天上的星,你做好事行善舉,對應的星就會越來越亮。如果幹壞事,你對應的星就會越來越暗。”母親的教誨牢牢地銘刻在幼年焦裕祿的心上。在此後的人生中,焦裕祿始終懷有善良之心、仁愛之心,樂於助人。參加革命工作之後,在黨的培養下,焦裕祿這種與人為善的品格上升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直到最後成長為縣委書記的光輝榜樣。他犧牲了自己,卻溫暖了別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往往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母親的教誨讓焦裕祿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為他日後成長為光輝榜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痛失父愛:立誌活出人樣 ■
焦裕祿的父親焦方田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平時話不多,就知道悶頭幹活,每天辛苦勞作,僅能養家糊口。1937年年底,日本鬼子侵占博山縣以後,在日本鬼子和偽政府的雙重盤剝下,焦家更加窮困。油坊拆除還了外債,牛騾全賣了,生活陷入困頓,焦裕祿也在這一年不得不輟學回家。有了焦裕祿的幫襯,日子雖然好過一點,但還是非常緊張,為此,焦方田整天唉聲歎氣,愁眉不展。
1941年秋天,北崮山一帶大旱,莊稼幾乎絕收,但偽政府仍然巧立名目,向老百姓收取各種費用。當地流行這樣一個民謠:“農民頭上三把刀,租子重,利息高,苛捐雜稅多如毛。”可見老百姓家的日子有多難過。焦家過不下去了,就隻有賣地,眼看賴以生存的幾畝薄地也快要賣完了,但保長還是不斷上門催交稅款。僅剩那二畝地,焦方田視若命根子,說啥也不願再賣了。但他不知道的是,保長與漢奸勾結,早已設計好圈套等著他呢!
一天下午,保長又帶著一幫人闖進焦家,要求焦方田無論如何也要交清稅款。焦方田當然沒有錢交,隻得低聲下氣請求寬限。年輕氣盛的焦裕祿氣不過,想與他們理論,被母親拉走了。保長指著焦裕祿的背影惡狠狠地說:“不交錢也行,就將你兒子交給皇軍,拉到槍炮冒煙的前線,長長見識。”這可把焦方田嚇壞了,他連連擺手:“不,不,不!”這時,早已等候在門外的漢奸焦兆忠一看時機成熟,就一臉壞笑地走了進來,說:“有話好商量,老鄰老舍哩,別動不動就抓人。這樣吧,我先把方田的稅款墊上,不過,我有個條件,得先用你那二畝地作抵押。”保長也應和著說:“好主意,這可是個好主意。這下我也不作難了,方田也沒事了。”焦兆忠故作關心地說:“都是鄰居,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我願意吃點虧,就這樣定了吧!”保長立即湊上來威脅說:“方田,是要你兒子的命,還是要你那二畝薄地?今個兒你自己選。”“我,我……”聽到這話,焦方田嚇蒙了,一時不知所措。保長見狀,趕緊拿出事先寫好的文書,拉著焦方田的手就捺了手印。保長笑嘻嘻地說:“這下好了,兩清了。”焦兆忠拿過文書,裝作關心地拍了拍焦方田的肩膀:“方田,不用擔心,隻要你把錢還上了,這地還是你的,我說話算話。”說完,一行人便心滿意足地離開了,隻剩下焦方田呆坐在地上。過了一會兒,他才反應過來,放聲大哭起來,家人過來勸也勸不住。
好不容易把焦方田勸進屋裏,他一直呆呆地坐著,晚飯也沒吃。第二天一大早,李星英發現床上不見了丈夫,趕緊出門找,一出門就看見工具棚子裏吊著一個人,李星英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焦裕祿聽到動靜,跑出來看,那吊著的正是他父親焦方田,早已沒了氣息,一家人頓時哭成一團。
焦方田的死給家裏帶來了致命打擊,70多歲的爺爺一病不起,焦裕祿的哥哥焦裕福(又名焦裕生)又流浪在外,生死不明,李星英拉起肝腸寸斷的焦裕祿說:“祿子,你哥回不來,隻有你給你爹送終了。”焦裕祿說:“娘,我會把這個家撐起來的,從今天起我要活出個人樣來!”
父親上吊自殺在焦裕祿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無法抹去的傷痛,也讓焦裕祿認識到了舊社會的罪惡,在他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種子,這是他日後參加革命的動力之一。生活的磨難沒有打垮焦裕祿,而是磨煉了他堅強不屈的性格。
成長很快,光榮入黨 ■
能夠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是焦裕祿的最大心願,為此,他積極學習黨的理論和黨的政策,思想覺悟不斷提高。1946年年初,焦裕祿正在北崮山村的橋頭上站崗,看到兩個人從敵占區的岱莊村走過來,東張西望,形跡十分可疑。焦裕祿和另一位民兵馬上隱蔽起來。當那兩個人走到伏擊地點時,焦裕祿和另一個民兵猛地衝了出來,一前一後堵住了那兩個人,兩個人一下子被嚇蒙了,乖乖就擒。焦裕祿立即對他們進行了審問,兩個人果然不是普通群眾,一個是偽軍排長,一個是便衣特務。他們就是要化裝深入,打探消息。另一個民兵一聽,立即就火了,舉起槍就要殺了他們。焦裕祿趕緊製止,讓他放下槍:“我們不能殺俘虜,還是把他們送到區裏,交給組織,我們能爭取一個是一個。”果然,經過組織的耐心教育,便衣特務被爭取過來了,他主動帶領民兵隊,騙開了敵人一個據點的寨門,俘虜了許多敵人。焦裕祿這次在對敵鬥爭中表現沉著冷靜,處理得當,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民兵了。
組織上看焦裕祿成長得很快,準備吸收他入黨。一天,民兵隊長焦方開及在北崮山村領導工作的區委組織委員焦念文,將焦裕祿叫到農民焦念禎家的一間閑房內,黨支部書記李景倫在這裏等著,在焦方開、焦念文的介紹下,在李景倫的見證下,焦裕祿入了黨。那時入黨是要絕對保守秘密的,並沒有舉行入黨儀式,隻是李景倫講了下黨章,念了念黨員教材,介紹了下誰是黨員,告訴他候補期三個月。
入黨後的焦裕祿,內心非常激動,革命熱情更加高漲,工作更加積極,戰鬥更加勇敢。這個受盡苦難的農民的兒子,終於成為一個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
焦裕祿的成長離不開黨的培養,正是在黨組織的關懷教育下,焦裕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得到提升,思想覺悟得到不斷升華,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樹立起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堅定信念。焦裕祿最終成長為黨的好幹部、人民群眾的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