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一條富有春天氣息的江流。
地處江南的富春江,全長110公裏,流經建德市、桐廬縣和富陽區。這三地,同屬杭州,雖然麵積不大,卻美不勝收。建德市曾入選全國十大世外桃源城市,桐廬縣被評為中國綠色名縣,富陽區更是兼具城區的現代化和鄉村的真山真水,位居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行列,還戴有“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區”的光環。
千島湖至建德市梅城鎮這一段,稱新安江。新安江的上端,是鎮守千島湖的新安江大壩;下端在梅城三江口彙入桐江。
桐江不長,僅為自梅城至桐廬縣城一段。《方輿紀要》卷九十《桐廬縣》載: “在縣治南。即浙江其上源也,經桐君山下,因曰桐江。”其下,貫穿富陽,直至蕭山聞堰,屬嚴格意義上的富春江。《大清一統誌·杭州府一》:“自桐廬經富春入錢塘江。”故名富春江。此段江域,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全程約68公裏,其中富陽境內52公裏。蕭山聞堰而下,錢塘江滔滔湧向入海口。
春來江水綠如藍。春天的富春江,生命在水中勃發,它用通體的藍,迎接鮮豔春天的到來。藍與綠交融。春風拂過江麵,在水麵撩起淺淺的褶皺,綠色的漣漪慢慢蕩漾開去。春光鋪在江麵上,像滿江的小魚浮在水麵上享受溫暖,魚鱗閃閃發光。平靜時,江水像一麵長長的鏡子,倒映藍天白雲。
不但江水綠,兩岸也是翠色欲流。江中綠水漣漪,山巒林木茂密。清朝紀昀忍不住讚歎道:“濃似春雲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斜陽流水推篷坐,翠色隨人欲上船。”在富春江,紀昀感到翠色緊追著他,似乎要湧上船頭了。
江邊的山,不是單調的綠。湖源的野櫻花,淡淡的羞澀紅,率先讓山岡變得浪漫起來。漁山的檫樹花,富春江春的信使,像是有人用蘸了金粉的毛筆,沿山脊濃濃抹了一筆,飾了碎金衣襟。一路的映山紅,似一張張豔紅的笑臉,迎送著富春江。
新桐的油菜花來了,黃色的潮水覆蓋了田野,淹沒了公路。富春江及江岸隻剩下兩種顏色:純淨藍和明媚黃。
江邊柳葉初剪,垂垂含煙,桃花灼灼。性急的玉蘭,來不及長葉,就像掛燈籠一樣開滿了肥大的花朵。
春到人間萬物鮮。富春江邊,躲藏著許許多多的野菜。“陽春三月天,薺菜賽靈丹。”東洲島上鮮嫩的薺菜,無論清炒還是做湯,都營養豐富、清香爽口。天鐘山下的田埂上、江堤邊,到處是新發的馬蘭頭,一蓬一蓬的,無論拌香幹還是清炒,都帶有春天的魂兒。還有永昌的春筍,潔白如玉的筍尖,豐滿肥碩的筍身,李漁《閑情偶寄》載:“食筍之法多端,不能悉紀,請以兩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葷用肥豬。’”這些都是最具江南特色的人間美味。
春天是放風箏的好季節,桐洲島上有大塊的草坪,呼吸著濕潤又有青草味的空氣,追逐著風箏肆意奔跑,人人都能找回童年的快樂。距富春江不遠的陽陂湖,既有城區之便利,又有濕地之神韻,還有公園之空闊,更是風箏翱翔的樂園。
春回大地,富春江的鯽魚開口了,青魚開口了,草魚也開口,還有翹嘴、馬口、鯧條、鰱鱅等。釣者或在磯頭,或在堤下,或在船上,甩一魚竿,化為嚴子陵,把身心融化於山水之間。
富春江邊,生活著兩百四十多種鳥。“入春解作千般語,拂曙能先百鳥啼。”春天激起了鳥兒歌唱的興致。布穀、喜鵲、黃鸝、畫眉等鳥兒麵向富春江,迎著春風,亮開清麗的嗓音,合奏婉轉的晨曲、午音和暮樂,使春天的富春江畔“處處聞啼鳥”。江上的沙洲新沙島、桐洲島,大青執中亭、場口饅頭山等,隨處可見牛背鷺、小白鷺翩然起舞。燕子掠過青山綠水,飛入洞橋文村、萬市山房,紛紛築起新巢。
春天的富春江吸引無數人從家裏走出來。江邊綠道,呼啦啦跑著活力四射的年輕人,春光無限。東吳公園樹林下草坪上,搭起一頂頂各樣花式的帳篷,大人小孩或是追逐嬉戲,或是賞花漫步。
杭州富陽,春天流淌在富春江。唐代詩人皎然十分喜愛富春江的春天,覺得“春山偏愛富春多”。每個地方的春天都動人心扉,但美輪美奐的富春江,別有一番引人入勝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