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裏來正月正,
正月十五喜盈盈。
走街串巷送祝福,
來年又是好光景!
1.熱 院子
村支書和俊來叔他們雖然走了,但是該鬧的社火還得繼續。正月十四下午,鑫隆領著村裏的秧歌隊來到了村委會大院。這些大姑娘小媳婦身穿紅綢襖,腰係彩綢,穿著水綠喇叭褲,一走動起來,仿佛就在水上漂。兩頭獅子也在人群中搖頭擺尾地亂竄。
正月裏來正月正,
正月十五喜盈盈。
走街串巷送祝福,
來年又是好光景!
鑫隆一曲花鼓調唱完,王俊亮的鞭炮一響,秧歌隊的女子們就壓著十字步,舞動著彩綢出了村委會院子。王俊亮的鞭炮走在前頭,秧歌隊走在中間,獅子一邊一個,晉娃和一夥娃娃一窩蜂跟在後頭。——他們要挨家挨戶熱院子了,為每戶人家都送去祝福。
不管進了誰家的院子裏,都是秧歌扭過,獅子舞過,鞭炮放過,鑫隆的花鼓調一唱後,主家就會拿出早就準備好的香煙糖塊給秧歌隊的人們發散。秧歌隊出門後,主家還要給村裏送去麻花、煮餅等食品,用於犒勞參與鬧社火的人們。晉娃他們則主要盯著王俊亮手裏的鞭炮。當然,有時候王俊亮故意將一些沒有點燃的鞭炮扔在地上給晉娃他們撿,等於變相送給娃娃們鞭炮。
到了翠翠姨家裏,翠翠姨的父親興龍迎了出來。鑫隆問道:“你女子給你掙了多少錢?”
興龍沒有反應過來,說:“啊呀,光憑著幾畝地,掙不下幾個錢。”
“以後就有錢花啦,翠翠嫁了個好人家!”鑫隆又說道。
王俊亮聽到鑫隆的話音不對,急忙指揮著秧歌隊舞動起來,趕忙點燃了鞭炮,頓時兩人的話音就被鑼鼓聲、花鼓聲、鞭炮聲掩蓋了起來。
到了該唱曲的時候,鑫隆張口唱道:
做人不能眼光短,
光看蠍子嶺看不到稷王山;
嫁女要嫁好人家,
脾氣相投才圓滿。
王俊亮一聽,這話音不對,鑫隆的話音沒落,他顧不上再放鞭炮,急忙指揮鑼鼓隊用力地敲了起來,一時間,院裏又是鼓聲、鈸聲大作。哪知興龍回過味來,他擺了擺手,讓鑼鼓停息,歪著頭、虎著臉問鑫隆:“咦,我咋聽著這話音不對哩!”
鑫隆說:“你做的好事嘛,能做還不讓人說?”
興龍打了個愣怔,看見晉娃他們,走過去大聲喊道:“娃娃們跟著幹啥?出去!出去!”把晉娃他們趕出梢門。晉娃他們一出門,就知道兩人肯定要吵起來,喜梅急忙去找六爺爺,醜孩、軍平他們則跑到窯頂去看熱鬧。
六爺爺進門的時候,兩人正如兩隻鬥紅眼的公雞,臉紅脖子粗地吵著,虎子在一旁汪汪叫著幫倒忙。興龍氣得照著虎子的肚子就是一腳,虎子夾著尾巴跑出了門。六爺爺見了虎子的狼狽相,就知道虎子挨揍了,幾步走進院裏說:“你兩人吵架,關畜生什麼事?難道你們連畜生都不如?大年節下的,有什麼事不能好好說,啊?”
翠翠姨的母親喜蓮抱怨興龍:“你看你幹的啥事!女子抱怨,巷裏人看不起,唉,這個家的名聲都叫你壞完啦!”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女子已經跟了人家,還有什麼說的!”興龍沒好氣地說。
鑫隆嘿嘿冷笑一聲說:“腦子好的人辦的事就是不一樣!”
“鑫隆,你能不能少說幾句,沒有人當你是啞巴!你這樣給人家熱院子,還不如不來!這個時候,是你們說這個事的時候?幹事情也不看看時辰!俊亮,把鞭響了,走!”王俊亮點了鞭炮,秧歌隊靜靜地出了翠翠姨家院子。
進了晉娃家的梢門,由於父親不在,奶奶就讓晉娃端著母親提前備好的香煙糖塊,給秧歌隊的人們一一分發。也是一通鑼鼓敲罷、秧歌扭罷,鑫隆張口唱道:
走過了一家又一家,
這家到了福泉家。
發家致富勤思謀,
兒聰妻賢好人家!
鑫隆歌聲一落,俊亮的鞭炮一響,秧歌隊舞著、扭著就出了門。看著秧歌隊越走越遠的身影,晉娃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他跑上窯頂,跑到蠍子嶺上,看著鎮上的方向。初升的圓月下,遠處近處的村鎮裏都是鞭炮聲聲,每家每戶都在準備過節。晉娃將目光收回村裏,但見暮靄下,村裏家家戶戶都是燈火通明,不遠處的娘娘廟更是花燈璀璨,人們已經在做著為新婚夫婦送花的準備了。他滿心悲涼地想:不知道此刻翠翠姨在幹啥?
不知不覺間,眼裏就汪了一汪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