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盛要在廣闊的濮陽大地,依靠最廣大的農民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造福群眾,探索實踐廣闊農村、廣大農民從未走過的一條互助金融之路,實現自己的偉大理想和抱負。以組織起來的千千萬萬的農民的力量,用他們一點一滴彙聚起來的錢,建立屬於“農民自己的互助銀行”,讓最貧困的農民也能最方便地從這裏得到資金支持,讓底層的勞動者能夠依靠“互助銀行”的幫助發展產業,脫貧致富奔小康。
一
這是一個願意為理想而奮鬥的人。
這是一個22歲就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熱血青年。
“回農村去,那裏有我的父老鄉親,那裏有我的爹娘兄弟,他們更加需要我!”
直到今天,許文盛也不會忘記當年令他熱血沸騰的誓言。為了這份責任與擔當,他願意放棄眼前的一切,也做好了承受一切考驗的準備。
2004年12月初,許文盛與中國社會科學院達成了在濮陽市合作創建小額信貸扶貧科研試驗基地的意向。
35歲的許文盛,毅然決然地辭去了他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的工作。12月8日,許文盛帶著杜曉山副主任交給他的針對“關於建立中國社科院小額信貸扶貧科研試驗基地”的批複文件——國務院辦公廳(〔1999〕辦3002號)、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銀辦函〔1999〕520號)、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國開辦函〔1999〕41號)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針對濮陽市政府所發的《關於探討在河南省濮陽市籌建小額信貸試驗基地可行性的商函》,從北京回到了生他養他的故鄉——河南省濮陽市農村,滿懷一腔熱血,全身心投入籌建濮陽市農村貸款互助合作社的行動中。
作為一個年輕人,作為一個年輕的共產黨員,他願意為了自己的理想去拚搏、去奮鬥。他始終認為,隻有為理想而拚搏奮鬥的人生,才最有價值和意義。
此時此刻的許文盛,在他的心中,燃燒著一團烈火。此行他放棄北京的工作,就是要在家鄉幹一件他青年時代一直在思考的事,將他在濮陽農行係統工作時一直在努力追求的金融報國的理想付諸實踐。
這件事情就是如何讓銀行的資金能夠惠及農業、農村和農民,如何讓貧困的群眾也能獲得貸款資金的支持,改變他們的貧困命運。當年他在濮陽農行工作時,就是一個熱血青年,有理想,有抱負,也做出了不少成績,但終究是人微言輕,自己的建議不能引起上級的重視,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終究不能得以實現。
這成為他心中永遠抹不去的痛。
許文盛要在廣闊的濮陽大地,探索廣大農民從未走過的一條互助金融之路,以最傳統的互助文化把村莊居民串聯組織起來,用千千萬萬農民的錢和一點一滴彙聚起來的力量,建立屬於“農民自己的互助銀行”,讓農民因為入社取得困難時獲得幫助的資格,最方便地從這裏得到資金支持,讓最底層的勞動者能夠依靠“互助銀行”的幫助發展產業,脫貧致富奔小康。
許文盛無數次地告訴自己:“到農村去,發動組織農民,創辦真正屬於農民自己的金融組織!多麼偉大而高尚的事業!這才是一個心懷信仰的共產黨員值得奮鬥和追求的事業。”
在最後要辭別北京的日子,許文盛一次又一次為自己的這一理想而激動。他的這份理想和行動,也最終得到了邀請他進京工作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杜曉山書記等國內知名“三農”問題專家的支持。
中國社會科學院支持許文盛在濮陽市建立小額信貸扶貧科研試驗基地——濮陽市農村貸款互助合作社,打造真正屬於農民自己的合作經濟組織,以互助貸款為惠農平台,把極度分散的農民家庭重新發動組織起來,引導他們走互助合作的發展之路,引領農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光明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