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公元1704年,一位內務府包衣(皇帝的奴才)出身的漢族官員在南京的府邸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宴會,邀請江南江北的名士觀看一出名噪一時的大戲,為顯示隆重和禮遇,他還特意將這部戲文的作者邀請至南京,待之如上賓。一時間,嘉賓雲集,高朋滿座,歡聲笑語,歌舞升平,宴會舉行了三天三夜,大戲也演了三天三夜。
戲文的作者在推杯換盞中賺足了麵子,宴會結束後,他準備從南京返回家鄉錢塘(今浙江杭州),在途經烏鎮時,他一高興又多喝了幾杯,醉醺醺地登上船,誰知一個趔趄,沒踩穩竟掉入水中。清貧的他身邊並無家童陪伴,因此酒醉失足落水的他竟這樣靜靜躺在水中,很久後他的屍體才被人發現。彼時,他60歲。在他年邁淒涼的身後,他留下的那部大戲傳唱不衰,300年來感動無數對愛情懷有美好憧憬的癡男怨女。
他,就是清朝初期戲曲家、詩人洪昇。他雖出生於官宦之家,但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裏每次參加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以至白衣終身。可就是這個名副其實的考試落榜生,卻寫就了蜚聲文壇的傳奇戲曲《長生殿》。
那位將洪昇奉為座上賓,專門為他排演三天三夜《長生殿》的漢族官員,雖然出身低微,是內務府包衣,卻也是康熙皇帝頗為信任的紅人。他就是曹寅,中國小說的集大成之作——《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時任江寧織造。
清代名臣曹寅一生風流儒雅,文人朋友遍及天下,除了洪昇這個才華橫溢的落榜生戲曲家成為他府上的座上賓,同時代的另一位滿腹經綸的戲曲家,也可能是他的文友。他就是孔尚任。
孔尚任,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孫。他和同時期的戲曲家洪昇有諸多相似之處,譬如,他們都是科舉考試不如意者,洪昇是科舉不順,終身白衣;孔尚任則是參加歲考沒被錄取。譬如,他們作為清朝初期最有名的戲曲家,都有自己傳唱不衰的代表作,洪昇有《長生殿》,孔尚任有《桃花扇》。因此,世人將他倆並稱為“南洪北孔”。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南洪北孔”雖在科舉功名上一無所獲,但他們傑出的戲曲才華卻是一般士子無法比擬的。公元1688年,洪昇的《長生殿》甫一問世,就被搬上舞台,成為當時最火爆的戲曲劇目,觀者如蟻,成為一時之盛事;11年後的公元1699年,孔尚任的《桃花扇》寫成,一時洛陽紙貴。其戲劇不僅在北京頻繁演出,即便是偏遠的山區,也都在排演這部劇作。這部轟動京城的劇作甚至引得當朝天子好奇心大起,康熙皇帝專門派人向孔尚任索取《桃花扇》稿本去看。
《長生殿》和《桃花扇》這兩部清初戲劇力作,均借著兒女私情,抒發國家興亡之感。其中,這兒女私情,自有打動人心之處,也足見經典愛情故事傳唱不衰的獨特魅力。
《長生殿》講述了唐朝天寶年間皇帝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李隆基和楊玉環,一個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一個是豔冠後宮的絕色貴妃,他們的相愛相知相守,本應成為世間圓滿愛情的佳話,誰知同普天下的癡男怨女一樣,也避不開愛情路上的猜疑和嫉妒,也躲不了被國家、時代變化裹挾和扭轉的命運。李隆基先是偷瞄上楊玉環的姐姐虢國夫人,後又移情別戀於體態纖瘦、楚楚動人的梅妃,這些背叛行為惹得楊玉環醋意大發。後經太監高力士牽線,兩人冰釋前嫌,和好如初,雙雙跪在長生殿立下山盟海誓。安史之亂中,為保李唐江山,李隆基隻好下令賜死楊貴妃。名花傾國兩相歡,唐朝最美豔的名花楊貴妃,遂以三尺白綾在佛堂結束了自己年僅37歲的生命,同時斷送的,還有她和李隆基傳誦千年的愛情悲歌。
不知,在對這個世界拋下最後一個媚眼之時,雍容華貴的楊貴妃,耳邊可曾回響起某年七夕節,長生殿上的盟誓“雙星在上,我李隆基與楊玉環,情重恩深,願世世生生,共為夫婦,永不相離”?
《桃花扇》講述的是明朝末年秦淮名伎李香君和才子侯方域的愛情悲劇。李香君和侯方域,一個才貌雙全,一個文雅風流,兩人經友人楊龍友牽線相識,便一見鐘情,私訂終身。訂婚之日,侯方域將一柄上等的鏤花象牙骨白絹麵宮扇送給李香君做定情之物。李香君對此倍加珍惜。
才子與佳人、歌伎與官宦子弟的結合使得這段衝破階級禁錮的感情本應成為人人稱羨的愛情佳話,但造化弄人,兩人生活在風雲突變、改朝換代時——明末清初,恰逢一個亂世——新王朝秩序尚未建立,舊王朝死而不僵,有人為它守節盡忠,有人利用它醉生夢死、驕奢淫逸。前者的代表人物是複社領袖侯方域,他反對漢奸,為南明小朝廷奔波勞累,具有挽救民族於危亡的愛國情懷;後者的代表人物是南明小朝廷的權臣馬士英、阮大铖,他們忌憚複社文人,擅權亂政,將偏居一隅的朝廷當作人生溫柔富貴鄉。
位卑未敢忘憂國。李香君雖然是一名身處社會底層的歌伎,但她正直勇敢,不貪慕虛榮。“奴是薄福人,不願入朱門”,在愛情上,她忠於和自己情投意合的夫君侯方域。在侯方域被逼遠走他鄉投奔揚州的史可法期間,阮大铖趁機逼迫李香君改嫁給朝中大紅人田仰,李香君奮力反抗,以死相逼。麵對強行娶親的衣冠禽獸,她一頭撞在桌子上,滴滴鮮血瞬間染紅了侯方域贈予她的定情扇麵,娶親的人害怕鬧出人命,遂一哄而散。後,友人楊龍友將扇中的血點繪成桃花,此扇便稱桃花扇。“濺血點作桃花扇,比著枝頭分外鮮”,血染的桃花,便成為李香君對愛情忠貞的見證。她終究還是被奸臣們強行帶入南明小朝廷的宮中排演戲曲粉飾太平。清軍渡江進攻南京,南明小朝廷樹倒猢猻散,李香君得以出宮,她棲居在南京棲霞山白雲庵,期待遠方的愛人侯方域的歸來。
不久,侯方域果然尋到棲霞山與李香君團聚。曆盡磨難的有情人終於重逢,等待他們的卻是國破家亡、物是人非。更讓李香君吃驚和心寒的是,她心目中的英雄夫君侯方域經曆千難萬險之後,竟然很識時務地想投降當權的清朝。傷心絕望的李香君毅然決然斬斷情絲,選擇出家,以守衛自己對國家與民族的忠貞信念。悔悟的侯方域也隨之出家。
“三尺白綾若賜我,可願葬我於君側?”《長生殿》裏,愛情美輪美奐,卻也哀婉淒切,升華愛情的女人終究淪為男人權力和私心的犧牲品。
“美人公子飄零盡,一樹桃花似往年。”《桃花扇》裏,愛情驚心動魄,卻也零落衰敗,捍衛愛情的女人依然逃不脫命運的捉弄和男人對名利的追求。
唐明皇和楊玉環,侯方域和李香君,都是曆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唯其真實,方顯其愛情傳說的動人魅力。1700多年前的西晉,也有一曲傳誦千年的愛之挽歌讓人為之牽腸掛肚、慨歎不已;在這出同樣真實的曆史大戲中,女人同樣成為維護愛情的犧牲品和祭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