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空出世的離經叛道者
女子無才便是德,娶妻當娶賢,大約是中國封建社會對女子道德的基本要求。家有賢妻是家族興旺發達、流芳百世的基礎,然而這個美好願望在晉惠帝司馬衷這裏落空,他的皇後賈南風非但不是一個賢妻,反而因行事乖張成為曆史上臭名昭著的女人。這個女人出身高貴,嫁入皇室,成為一國之母,本應是天下女子的表率和模範,卻偏偏走上離經叛道之路。
後遂荒淫放恣,與太醫令程據等亂彰內外。洛南有盜尉部小吏,端麗美容止,既給廝役,忽有非常衣服,眾鹹疑其竊盜,尉嫌而辯之。賈後疏親欲求盜物,往聽對辭。小吏雲:“先行逢一老嫗,說家有疾病,師卜雲宜得城南少年厭之,欲暫相煩,必有重報。於是隨去,上車下帷,內簏箱中,行可十餘裏,過六七門限,開簏箱,忽見樓闕好屋。問此是何處,雲是天上,即以香湯見浴,好衣美食將入。見一婦人,年可三十五六,短形青黑色,眉後有疵。見留數夕,共寢歡宴。臨出贈此眾物。”聽者聞其形狀,知是賈後,慚笑而去,尉亦解意。時他人入者多死,惟此小吏,以後愛之,得全而出。(《晉書·列傳第一》)
婦道。三從四德是封建社會女子的行為準則,三從指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德、言、容、功。無疑,這些規則對賈南風這個異數並未有很強的約束力,她時時在尋找突破的機會。俗語雲:醜人多作怪。賈南風雖然是個醜得出名的已婚女人,但婚後的她絲毫不會遵循傳統社會要求的謹言慎行、忠貞不渝的婦德,加之丈夫癡傻,不解風情,她又手握生殺予奪的權柄,更是將傳統婦道的規則拋諸腦後。她置皇帝丈夫的尊嚴於不顧,在宮內宮外都有情人,更令人發指的是,宮外的美貌少年被她玩弄後,還要慘遭殺戮,其荒淫放蕩、麵黑手辣的形象載於史冊。
孝道。孔子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遵守孝道可謂天經地義之事,孝順、尊敬長輩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裏的美德基因,然而,在賈南風看來,若長輩一味寵溺自己尚可,一旦長輩成為自己成功路上的絆腳石,棄之如敝屣是理所應當的,極端情況下,將長輩折磨致死也在所不惜。《晉書》中多處記載她殺害皇太後楊芷的忤逆之舉。賈南風先是矯詔廢皇太後為庶人,誅太後母龐氏,後弑皇太後於金墉城。皇太後楊芷曾維護過賈南風的利益,賈南風如此對待一個有恩於自己的長輩,顧不得顏麵和身份,也就顧不得禮儀和手段了。孝道於她,早就是九霄雲外之物。
初,太後(楊芷)尚有侍禦十餘人,賈後奪之,絕膳而崩,時年三十四,在位十五年。賈後又信妖巫,謂太後必訴冤先帝,乃覆而殯之,施諸厭劾符書藥物。(《晉書·列傳第一》)
人道。孔孟之道,兩千多年來一直是中國傳統社會倡導和遵行的正道,仁、義、禮、智、信這五常是對孔孟之道理論的細化,也是中國人約定俗成的為人處世的規則。然而,這正道、人道在賈南風這裏,同樣遭遇了扭曲和破壞。皇太子司馬遹不是自己的親生骨肉,賈南風信不過他,便設計誣陷太子謀反,隨後借皇帝之手將太子廢為庶人。司馬遹被囚禁在金墉城,與他一同受罪的還有他的三個兒子。然而,司馬遹不死,終究是賈南風的一塊心病,很快,她就命心腹用一根藥杵將司馬遹活活打死。隨後,司馬遹的母親謝玖也被賈南風殺害。身為嫡母,對太子及皇孫下如此狠手,可謂不仁不義。
十二月壬戌,(惠帝)廢皇太子遹為庶人,及其三子幽於金墉城,殺太子母謝氏。(《晉書·帝紀第四》)
晉惠帝即位初期,太傅楊駿輔政,為與楊駿爭奪權柄,賈南風與楚王司馬瑋聯手發動政變。政變成功,楊駿遇害。賈南風為報宿怨,又借司馬瑋之手處死了太宰司馬亮、太子太保衛瓘,於是朝中敢於與賈南風抗衡的勢力消失殆盡。隨後賈南風調轉矛頭,借口司馬瑋是殺害司馬亮、衛瓘的凶手,將其處死。賈南風殺太傅、太宰、太子太保、藩王,每殺一個政敵都要滅其族,血流成河,其熟練利用權力遊戲中厚黑手段,置傳統正道、人道於不顧,可謂出爾反爾、背信棄義。
瑋臨死,出其懷中青紙詔,流涕以示監刑尚書劉頌曰:“受詔而行,謂為社稷,今更為罪。托體先帝,受枉如此,幸見申列。”(《晉書·列傳第二十九》)
天道。“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智者老子如是說。賈南風不守婦道、不尊孝道、不行人道,觸犯了儒家傳統社會中一個女性所應遵循的所有道德底線,然而,她並沒有就此住手。在滑向深淵的道路上,她繼續突破思想和行為的各種藩籬,直至滅亡。給賈南風帶來滅頂之災的,是她違背了天道。這個天道是全社會都在遵從的血統論、世襲製。
初,後詐有身,內稿物為產具,遂取妹夫韓壽子慰祖養之,托諒闇所生,故弗顯。遂謀廢太子,以所養代立。(《晉書·列傳第一》)
眾所周知,賈南風一直未能給晉惠帝生個兒子,沒有嫡子,晉惠帝隻得立淑媛謝玖所生的司馬遹為太子。不甘人後的賈南風為此耿耿於懷,她又一次打起作弊的主意。賈南風試圖用妹夫的孩子韓慰祖來取代司馬遹的太子之位。民間若抱養別人家的孩子立嗣,僅涉及一個家庭或家族的財產繼承和祖宗祭祀,麻煩還不是很大;但皇家抱養別人家的孩子,還立為太子,就涉及統治權的轉移,將引起千千萬萬人的死亡,統治者本宗族的人首先就不答應。可想而知,若作弊成功,晉惠帝去世後,晉朝的天下將由一個與司馬家族毫無血緣關係的外姓人(韓姓)來繼承。如此偷天換日,試圖顛覆晉朝宗法根基之舉,兵強馬壯、實力雄厚、血統純正的司馬家族的諸多藩王怎會答應?認可世襲製並歸附於正統的晉朝天下的廣大官僚又怎會允許?他們可以允許賈南風荒淫殘忍,在爭權奪利中花招頻出,但不能看著這個瘋狂執拗的女人捅破天(顛覆司馬家族的統治根基)。於是,司馬家族出手了,趙王司馬倫聯合其他司馬氏以賈南風殺害太子之名處死了她。
一生都在盡情折騰、離經叛道的賈南風,最終折戟在突破天道、背叛社會正統體製上,政治生命和肉體同時戛然而止。正如駱玉明所說:“賈南風是個極端聰明的女人。她開始滅楊氏,削弱宗室勢力,那種機智果決、膽大手辣,一般的男性政治家也很難相比。就是後來廢太子,如能及早立惠帝的其他兒子為太子,隻要處理得當,也未必維持不下去。她的錯誤,根本在於企圖立賈家的後代,這就觸犯了廣大的統治階層的利益,終於導致失敗。”1
自我救贖的窗戶,至少有三扇
人們常說,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又為人打開了一扇窗。賈南風先天條件不美好,命運待她卻也不完全苛刻,給她提供多次扭轉糟糕命運的機會,這樣的窗戶,至少有三扇。
第一扇窗戶,來自她的公公晉武帝。當時年少輕狂的太子妃賈南風肆意屠殺太子和別的女人生的孩子,甚至血濺東宮,惹得晉武帝勃然大怒,準備廢掉太子妃,還專門建造一座金墉城來幽禁她。此事雖未成行,但如果賈南風能以此為鑒,反省自己,收斂自己,做事張弛有度,命運也許會改寫,不至於落得被一杯毒酒解決了性命。晉武帝一死,宮中無人能製衡她,也就由她胡作非為了。這扇抑製狂妄的窗,她視而不見錯過了。
第二扇窗戶,來自她的得力助手、朝廷棟梁、司空張華。張華是西漢初年“三傑”之一的張良的後代,也是西晉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藏書家。他博聞強記,聲望甚高,在政治上有遠見卓識,晉武帝在世時就非常看重他。賈南風當權後,對他同樣尊重,將他當作朝廷的梁柱,委以重任。張華出身庶族,“少孤貧”,“進無逼上之嫌,退為眾望所依”,對晉室也是盡忠匡輔、彌縫補闕,當時的人就認為他有濟世之功。69歲的他被趙王司馬倫殺害後,被夷三族,朝野莫不悲痛之。
華名重一世,眾所推服,晉史及儀禮憲章並屬於華,多所損益,當時詔誥皆所草定,聲譽益盛,有台輔之望焉……華遂盡忠匡輔,彌縫補闕,雖當暗主虐後之朝,而海內晏然,華之功也。華懼後族之盛,作《女史箴》以為諷。賈後雖凶妒,而知敬重華。(《晉書·列傳第六》)
張華被譽為“西晉政壇第一人”,不僅在政治上頗有建樹,在文學史上也赫赫有名。他工於辭賦,辭藻華麗,著有《博物誌》十篇及其他文章。同時,擁有政治家之謀略和文學家之才華的張華,還有公正不阿之忠心和誨人不倦之美德。眼看著賈南風及其黨羽的氣勢日漸隆盛,長久以往,必將對晉室不利,張華決定用委婉的方式來勸諫賈後。他發揮文學家的特長,寫就一部《女史箴》送到宮中。女史是宮廷中侍奉皇後左右、專門記載言行和製定嬪妃應守製度的女官,箴是規勸、告誡,《女史箴》就是教導後宮生活規範的教科書。這本《女史箴》,後來被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配以十二幅插圖流傳於世。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成為中國古代十大名畫之一。
然而,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張華的一片忠心未能見效,賈南風根本就不把這些勸誡放在眼裏,不與張華計較,或許是她覺得張華不過一酸腐文人,說些嘉言懿行之事,純屬無聊;或許是她作為政客,隻倚重張華的治世才能,並不看重他的雅量和文采;或許是她根本就未將儒家的道德倫理認真對待,不然怎能做出餓死婆婆、打死太子、淫亂後宮之事呢?張華的《女史箴》於她而言,如同對牛彈琴,“後雖不肯改,卻也未嘗恨華”。
幸虧不曾恨張華,否則,張華人頭落地,西晉朝廷會更亂。不幸的是,“後不肯改”。賈南風依然故我,拉幫結派,網羅黨羽,一派烏煙瘴氣中,賈南風錯過了修正自己、更好地管理後宮、擺正風氣的機會。見賢思齊的窗戶,被她親手關閉。
第三扇窗戶,來自賈南風的母親郭槐。這位聞名朝堂上下的著名妒婦、悍婦,終於悔悟了。她雖然有過兩個親生兒子,但都被她間接害死。賈南風不幸,和她母親一樣,雖然生有四個公主,卻也沒有兒子。因此,老年的郭槐非常珍惜,也非常看重太子司馬遹。她不但自己愛護太子,還經常教導女兒賈南風對待太子慈愛一些,遇到外孫賈謐和太子爭吵,她也不唯親、不護短,毫不留情地斥責賈謐,要求他對太子放尊重些。凡此種種,都表現出一個悔過自新的老太太的仁愛與慈祥。太子對她也投桃報李,關心深切。
高門闊府裏,油燈灰暗。走到人生盡頭的郭槐,不再河東獅吼,而是語氣平緩、臉色安詳,她一手拉著滿麵戚容的太子,一手拉著神色倨傲的賈南風,語重心長地說:“皇後,太子以後就交給你了。你沒有子嗣,好好待太子,終會有福報的。”賈南風猶豫著,不知該不該違心地答應母親這臨終要求,正在此時,母親又想起了什麼似的,喘著、急促地說:“你的好閨密趙粲、你的妹妹賈午,整天在宮中和你聚會,雖然她們是自己人,但終究品行不端、才能不夠,將來必定會壞了你的大事。我死後,你千萬不要和她們再來往了。要時刻記著我的話啊。”真可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相信見慣了母親驕橫作風的賈南風,對此也會深有感觸。感觸或許有,實際行動卻沒有。母親的臨終遺言未能打動賈南風,亦未能勸阻她撤回作惡多端的手。
賈謐恃貴驕縱,不能推崇太子,廣城君恒切責之。及廣城君病篤,占術謂不宜封廣城,乃改封宜城。後出侍疾十餘日,太子常往宜城第,將醫出入,恂恂盡禮。宜城臨終執後手,令盡意於太子,言甚切至。又曰:“趙粲及午必亂汝事,我死後,勿複聽入,深憶吾言。”後不能遵之,遂專製天下,威服內外。(《晉書·列傳第一》)
一意孤行的賈南風,隨後將母親的臨終托付當作耳旁風,親自設計陷害司馬遹,最終派親信將太子擊斃在廁所中;最終她也頂著殺害太子的罪名,被別人送上黃泉路。
滑向深淵的賈南風,隨後未把母親的清醒警告放在心上,她聯合好閨密趙粲、妹妹賈午在宮中興風作浪,史稱“眾惡彰著”;最終賈家的這些好閨密、姐妹團,統統被殺,慘兮兮地一同走上斷頭台。
終於,來自至親諄諄教誨的醒世之窗,也被賈南風緩緩關閉。
至此,上帝再不給她留有餘地。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留給賈南風的,隻有自取滅亡。
孔子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離經叛道的賈南風大約是不相信這些聖賢語的,故而,她錯過了改過自新的機會,也就放任自己沿著罪惡之路越走越遠,直至生命終結。
縱觀賈南風的一生,可以說,她是不幸的。女孩子最看重的花容月貌,跟她是絕緣的,她先天醜陋;高門大族,大家閨秀的修養和禮儀,跟她是絕緣的,父母親的為人處世之墨,已黑入她的骨髓裏,先天教育不足;結婚後另一半能教化她、指導她的可能,也隨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化為泡影。身處特權階層,男人們爾虞我詐、骨肉相殘,屢屢為一己私利掀起血雨腥風,讓萬千生命化作冤魂;女人們拜高踩低,容貌、修養、才華、出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權力即可碾壓別人,上流社會的女人們亦在圍繞權力而奮鬥。如此的家庭教育、婚姻教育、階層教育相結合,共同塑造出賈南風這朵奇葩。
賈南風又是幸運的。幸運的是,父母親給不了她好的天賦和教育,卻可以運用人脈將她嫁入皇宮,烏鴉變鳳凰,一飛飛上天,這是當時多少女孩夢寐以求的際遇啊,賈南風卻稀裏糊塗地一步登天;幸運的是,她的丈夫雖然愚鈍,卻也對她言聽計從,宮裏宮外,她相當自由;幸運的是,因為丈夫如同傀儡,西晉朝廷給了她充分施展政治抱負的舞台,多少後宮女人一輩子都淹沒在沉悶枯燥的小小天地,獨有她可以內宮外朝一把抓;幸運的是,在她專權期間,仍有諸多賢臣良將忠心耿耿地輔佐她,替朝廷效力;幸運的是,她身邊不乏清醒者和教誨者,比如她晚年的母親和忠臣張華。
然後,她沒有抓住“停下來,等一等靈魂”的機會,在滑向深淵的道上一路狂奔,命運仍以悲劇結束,客死幽所,家族覆滅,遺臭萬年。賈南風的自我教育,亦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