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殺盡,正合我意。
一是立威。
皇帝愚鈍,如果剛登基便是軟弱可期的羔羊模樣,恐怕很快就要被各方豺狼虎豹吞吃殆盡。
二是騰地方。
在朝堂混跡多年的官員,都非平庸之輩。
但在夏宣帝猜忌挑撥以求製衡的統治下,這些人無法施展才能治世濟民,便把心思都放在結黨營私、傾軋鬥爭上。
即便有不熱衷於此道的良才,也在幾十年的鬥爭中被擠了下去,剩下的都是些鑽營之輩。
這官場風氣短期內是無法被改變的,那就連根拔起,再造一個新的官場體係。
這是為大夏著想,也是為我自己集權著想。
我讓曹公公與父親為代表的內閣宰輔共同在奏折上批注意見,讓他們相互製衡。
但這隻是我根基未穩時的權宜之計,我必須要盡快扶植自己的勢力。
這些官位空出來,正好趁機再造一個政治清明的大夏朝堂,一個聽命於我的大夏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