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她有點嫌棄黃豆蛀蟲了,但是她還是又往裏麵偷放了三斤空間裏的黃豆。
然而這個時代的黃豆偏小,而且色澤暗淡,而林筠兒放進去的會大一些,顏色更為亮白,對比太過明顯,林筠兒心虛地在裏麵攪了攪,讓兩種充分混合。
於是,等林大丫生完火一轉頭就看到一個半大的小豆丁半個身子都探進袋子裏去了。
林大丫寵溺地上前把人一把抱了出來,然後伸手比劃了幾下。
“餓了麼,姐姐做飯給你吃。”
林筠兒眨了眨眼睛,然後一臉乖巧地坐在一根粗柴上。
林大丫打開袋子,拿著一個瓜瓢準備打半勺粟來熬粥。
原本是要加野菜一起煮省著吃的,但是這是他們搬來新家的第一頓自然要吃得豐盛一些,而且他們今天都在忙,沒來得及去挖野菜。
所以林大丫咬了咬牙,還是決定舀一碗粟,今晚把粥熬稠一些。
結果打開一看,頓時她疑惑了。
爹不是說隻有三斤的粟嗎?她怎麼看著不止呢?而且爹不是說三分之二都是米糠嗎?她看著怎麼是粟比米糠多呢?
林大丫也就疑惑了一會兒,然後就舀出一碗放到了小陶鍋裏。
小米粥得慢慢熬味道才香,等熬好的時候林有善也回來了,手裏還拿著一個竹編的新籃子,籃子裏放著四個木碗四雙筷子,還有兩個矮一點大一些的碗,想來是做來當菜碟用的。
林有善確實做木工有一手,木碗做的非常漂亮,打磨得非常細致,有趣是林筠兒的那個碗,碗沿上還刻了幾朵栩栩如生的小花。
林筠兒拿在手裏稀罕地把玩著,確實手藝人值得尊敬,若是在以前,她若是在林有善做木工的時候搞個直播傳統工藝,想必也是有人願意看的。
“二丫,喜歡嗎?”
林有善看著林筠兒愛不釋手的樣子,頓時臉上的笑意更深了。
“喜歡。”
林筠兒抬頭一笑,露出了自己潔白的小牙。
一旁的林大丫也趕緊招呼幾人進來盛小米粥了。
家裏的凳子不夠,林大丫和林筠兒坐在木板上,而林有善和林無憂則是坐在柴火上。
雖然條件簡陋,但是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今日的小米粥怎麼感覺比以往的更香呢。”
“是啊,原來不止我一個人這麼覺得。”
林筠兒一邊吃著小米粥,一邊尋思著如何改善家裏的生活條件,看著看著,目光就落到了那半袋子蛀蟲黃豆上,若有所思。
第二天一大早,林大丫挎著昨天林有善做好的新竹籃子,一手拉著林筠兒便朝著後山走去。
今天她們要挖一些野菜,昨天那樣子做一鍋濃稠的小米粥是不可能天天這麼吃的,他們的糧食有限隻能省著吃。
林大丫帶著林筠兒去挖野菜了,而林無憂則是幫林有善打下手。
今天林有善要砍一些木頭和竹子做一些椅子和櫃子,安置好家裏後,他就要去地主家的莊子幹短工了。
原本他們是不想讓林筠兒出去的,但是耐不住林筠兒堅持,最後還是讓她出門了,隻不過千叮萬囑要林大丫看好人。
林筠兒當然不是出來玩的,她是為了給她空間裏的東西一個光明正大出現的理由。
經過幾天的觀察,林筠兒早就發現這個時代的主食就是稻穀、小麥、粟和豆子,其他後世非常常見的紅薯、土豆、玉米等還沒有出現,或許是已經出現了還沒得到普及,總之村子裏都沒有聽說過更沒有種植。
林筠兒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其中的商機,若是紅薯這些都是高產的作物能得到種植推廣,戰亂饑荒就不會餓死這麼多人了,就算要上繳賦稅,百姓留下的口糧也足以果腹。
然而現在的林筠兒隻是個六歲的小豆丁,就算她想將這些東西推廣出去,那也得慢慢來,不然她也解釋不清這些東西的由來。
村子的東麵靠近後山,她們挖野菜也隻在山腳附近挖,不過因為口糧緊張,附近的野菜都被村民們挖光了,林大丫猶豫了一下,還是帶著林筠兒走深一些,果然在這裏就發現了幾叢零星的野菜。
林筠兒眼珠子轉了轉,趁著林大丫背對著她挖野菜看不到她,她轉到小坡的後麵,找到了一片還算蓬鬆的泥地上。
然後直接將空間的兩棵還沒有挖的紅薯,連紅薯帶藤直接轉移到了泥裏,接著扒拉了一根樹枝蹲下,開始裝模作樣地挖紅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