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有善負責和稀泥將牆壁的裂縫補上然後修補一下門窗,林大丫則是帶著林筠兒收拾屋子的灰塵,把一些破爛要不了的東西搬出來,而林無憂則是負責割院子裏的草,先清理出一條人行道。
一大家子忙活了一天,終於在太陽下山之前把屋子收拾得差不多了。
林大丫將掃帚放到一邊,準備去做飯,翻了翻板車,從下麵摸出來了一個小陶鍋,這還是以前麗娘在的時候,林有善怕麗娘冬日冷,拿來裝木炭烤火的。
如今這個炭火盆已經被洗刷幹淨,準備拿來做飯了,這個小陶鍋雖然不大,但是也能煮下他們四個人的飯,這也是林有善沒要李氏給他的破陶鍋的原因。
村子裏的人基本都是用陶鍋做飯的,因為慶國的鐵礦都掌控在官府的手裏,而慶國連年戰事,鐵礦基本都拿來打造武器供應前線了,所以流向百姓的自然就不多了,價格也比較昂貴。
林家就有一口大鐵鍋,那還是十多年前林有善娶妻的時候買的。
那時候林有善的妻子還不是麗娘,那是個不肯委屈自己的主,嫌棄陶鍋做飯太慢就讓林有善買了鐵鍋,當時可把李氏氣的夠嗆,直罵她敗家娘們。
沒錯,林無憂和林大丫是林有善第一任妻子懷的,林有善傷了腳沒法掙大錢之後,無法接受苦日子的她就和林有善和離了。
慶國沒有其他國家那般對女人苛刻,女子和離了後是可以再嫁人的。
林大丫的娘當年可是十裏八鄉出了名的一枝花,於是她和林有善分了後就立馬嫁了個有錢的人家,後麵再也沒有來看過自己這兩個孩子一眼。
長大後的林無憂和林大丫也漸漸忘了這個絕情的娘,一心把麗娘當成親娘對待,也對林筠兒這個同父異母的妹妹格外疼愛。
“二丫,來,把這些拿到廚房去。”
林筠兒正在掃地,忽然看到林有善拿著兩個竹筒朝她走來,頓時她也愣了一下,她記得他們離開林家的時候是沒有這兩個東西的。
竹筒不重,林筠兒拿在手裏也抱得住,林有善摸了摸她的腦袋,慈愛地笑道:“這是你二叔公家的虎子哥拿過來的一點鹽和油,二叔公家跟我們好,我們以後也要好好報答他們,知道嗎二丫。”
林筠兒抱緊了懷裏的兩個巴掌大的竹筒,乖巧點頭:“好。”
“乖,去吧,趁現在天還沒暗,爹去做幾個木碗,今晚咱們都要吃得飽飽的。”
看著林有善用一副哄小孩的語氣跟她說話,林筠兒沒有半點不耐煩,反倒是心裏暖暖的。
說是廚房,其實就是一個簡易的灶台,在院子的最西麵也就是他們收拾出來的屋子的旁邊,能用程度僅限於四麵牆壁還在。
林筠兒在過來路上看了一眼那兩個竹筒,然後偷偷又往裏麵加了一些。
這個時代的鹽相對粗一些,林筠兒空間裏的比較精細,她倒完了後還細心地用小木棍攪了攪,讓他們充分混合,保證讓人看不出來。
林筠兒將竹筒放在廚房木板上,趁著林大丫在收拾柴火,她又悄悄溜到了那袋子黃豆旁邊,接著拎起那裝粟的袋口,悄悄又往裏麵加了幾碗小米,小米也就是這個時代的粟。
在糧食緊缺的情況下,村子裏的人都會把米糠混在糧食裏一起吃,林筠兒不能把她最嫌棄的米糠取出來,但是她可以多放些小米,讓粥更稠一些。
最近林筠兒經過幾次實驗已經完全掌控了空間的用法,她可以靠意識操控空間裏的東西,包括取東西和放東西。
而且她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地方,她的小樓裏時間是靜止的,但是她的實驗田時間卻是加速了。
她將實驗田裏的稻穀收割烘幹收入倉庫之後,又趕緊種了一批,結果就一天的時間禾苗就長高了一茬,按這個速度,原本稻穀三、四個月的生長周期可以縮短一半。
林筠兒雖然不敢光明正大地把空間的糧食拿出來,但是她可以偷偷摸摸地搬運。
結果一個沒注意,她偷放的小米好像多了,林筠兒低頭看著手裏三斤變五斤的袋子,心虛地放了回去,隨後又看向了裝黃豆的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