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聽聞皇將軍有曲周之賢,灌嬰之才,今日一見果不其然,侄深佩之!”
昨天賈詡早就把公孫瓚重商輕士的作風告訴了方飛。
聽到這話,公孫瓚略帶風霜的老臉上重煥榮光,整個人仿佛年輕了十幾歲一般。
“父親曾言,當世諸侯,唯有皇將軍令他欽佩。”
“哦?果真如此?”
“當然,皇將軍崛起於小吏,卻能抵禦外族,內治州縣,遊刃有餘,實乃真英雄也。”
“孟德兄真乃知音也!”
一番交談下來,公孫瓚與方飛親近不少。
一路拉著方飛的手侃侃而談,進入縣衙之後又令奉上酒食,歌女獻舞。
觥籌交錯,歌舞升平,好不熱鬧。
全然沒有一絲敗軍之將的跡象。
席間賓客大為衣著光鮮,大腹便便之輩,言語間盡是溢美之詞。
倒是公孫瓚之子公孫續與田楷、關靖等一眾將領未曾前來。
看來真如賈詡所說,公孫瓚親近商賈,與眾將離心離德。
既然公孫瓚沉溺在自己的世界裏,方飛自然也不會戳穿,隻顧與之對飲。
對於之前拜於袁軍之事閉口不提。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眾人皆有些醉意,唯有方飛與賈詡二人清醒。
忽然,門外傳來吵鬧聲。
“何人在外喧嘩?”
被攪擾了興致,公孫瓚有些不悅,大聲喝道。
門口守衛來報:“啟稟主公,田將軍與關將軍帶著一群校尉前來討要軍糧。”
話音剛落,公孫瓚便臉色大變:“今日貴客降臨,他們竟然如此不知好歹,真是氣煞我也!”
“還請大哥嚴懲之!”
“二弟放心,某定罰之!”
說完,便讓左右拿下各將,各打五十軍棍並傳示三軍!
剛才進言那人名叫劉緯台,公孫瓚結拜四人中乃一卜數師。
沒想到那劉緯台一句話,竟然公孫瓚對為自己賣命的將士如此懲罰。
方飛與賈詡眼神交流,臉上笑意連連。
這公孫瓚越是昏聵,到時候拿下幽州便越是容易。
然而,左右剛出大門準備去懲罰諸將,卻見一年輕將士大步流星走了進來。
儀表堂堂,器宇軒昂,眉宇間與公孫瓚倒是有幾分相似。
想都不用想,定是公孫瓚的兒子公孫續了。
“續兒,你怎麼回來了?遼東可有消息?”
“父親,咱們還是別寄希望於他人了,遼東偏遠之地,公孫度此人老奸巨猾,才不會因為什麼同族之情便出兵幫助我們,吾觀此人誌不在小,或想趁幽州內亂之時率軍西進!”
聞言,公孫瓚長歎一聲,整個人瞬間蒼老了幾分。
表情黯然,有氣無力。
“大哥,有何可慮,方將軍此來定有好消息!”
看來這群人是吧希望寄托在了方飛的身上。
見狀,方飛直接當著眾人的麵抹起了眼淚,哭泣道:“皇將軍,我父親實在是有難言之隱。”
“四麵出兵,兵力已經捉襟見肘,如今又攻占青州、大漢,得罪了袁紹、西涼,父親雖想發兵,無奈賬下文臣武將拚死不允,隻讓我帶著書信和詔書前來。”
話畢,賈詡便連忙將方晉書信與天子詔書一並拿出。
看過之後,公孫瓚臉上陰晴不定,不過對於方飛的態度明顯冷落了幾分。
無奈地擺了擺手,對公孫續說道:“續兒,軍糧之事,我已令你四叔前去易縣籌措,相信不日便有結果了!”
“父親,你在這樣下去,將士們隻會怨聲載道,何人再為你死戰?”
公孫續瞪了一眼一旁的劉瑋台,大聲嗬斥道。
“放肆!為父做事,哪輪得到你指手畫腳?還不退下!”
此言一出,公孫續不再多言,轉身便離開了此地。
知道方晉不願出兵之後,公孫瓚對方飛的態度急轉直下。
要不是顧慮到自己的麵子,恐怕當場就要下逐客令了。
宴席散去,最後吩咐下人安排方飛進入衙內廂房休息。
剛一躺下,腦海中便出現了係統的聲音。
【檢測到宿主已經許久未曾進行答題學習,若再不答題將關閉二級權限權限,無法指定人答題!】
好家夥!
沒想到係統竟然跟自己玩這一出。
要知道指定人答題可是能夠得到雙倍獎勵,絕對不能關閉二級權限!
眼下身在幽州之內,無法找自己的便宜老爹進行答題。
公孫瓚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打定主意之後,方飛便化身考神進入了公孫瓚的夢鄉。
原本正做著美夢的公孫瓚忽然間感覺自己的身體一輕,整個人仿佛如墜雲霧一般。
進入了霞光環繞,紫氣升騰之地。
【考生公孫伯圭準備答題!】
方飛隱匿在雲霧之後,發出聲音。
“何人裝神弄鬼,趕緊給本將軍滾出來!”
公孫瓚不明所以,竟然開始上躥下跳尋找聲音的來源。
可是這是係統的空間,這裏的一切都隨方飛的心念變化。
頓時,天空中雷霆四起,烏雲滾滾。
【公孫伯圭,吾乃三十三界外考神是也,汝竟敢對上神不敬!】
話音剛落,一道天雷降下,公孫瓚被電得蓬頭垢麵,渾身漆黑。
【念你初犯,不予追究,下次再犯,嚴懲不貸!】
“上神恕罪,某不敢了!”
公孫瓚撲通一聲,雙膝跪地連連求饒。
【汝可願答題?】
“願意願意,上神讓我幹什麼,我便幹什麼,可是我一介武夫不精學問,若是答錯為之奈何?”
公孫瓚如小雞啄米般點頭,隨後一想又有些憂慮。
【無妨答對可獲得相應獎勵,若答錯並無懲罰!】
“此話當真?”
公孫瓚仿佛聽到了什麼不可思議的問題一般。
答對了有獎勵,答錯了沒有懲罰。
怎麼聽都有點像是天上掉餡餅的事情?
聽到“考神”的肯定回答之後,公孫瓚便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話音落下,係統便接管了接下來的流程。
機械地電子音響起。
【請考⽣選擇題⽬進⾏作答,選項如下:1、東漢末年⼈物相關;2、東漢末年局勢相關;
3、東漢末年政策相關。】
公孫瓚思忖了一會,隨後便開口道:“上神,我選擇2東漢末年局勢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