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玉佩您還是收著吧!”
“這玉佩對您來說有非凡意義,與我而言隻是一塊價值不菲的玉佩。”
“您寄托在玉佩的感情可是無價之寶,我不能收這玉佩!”
“更何況您和我非親非故,僅此一麵之緣,我也不能收這麼貴重的禮物!”
朱元璋心裏一陣感動,卻繃著臉道。
“你是覺得咱送不起這區區田黃石玉佩?”
“咱送出去的東西,沒有收回來的理由!”
“咱已經把這玉佩送給你,你好生收著就是了。”
“你我從今日之後就是爺孫了,說話這麼客氣莫怪咱翻臉不認人!”
“可這......”
朱瑜麵露無奈,最後還是在朱元璋的注視下把玉佩收到腰間。
朱元璋這才笑道。
“這才對啊!”
“八尺男兒怎能這麼婆婆媽媽!”
“這玉佩再貴重,也不過是一塊玉一塊石頭,咱還不放在眼裏!”
朱瑜也不是什麼扭捏的人,這塊玉佩雖價值不菲,也不可能動搖朱瑜的本心。
元老這麼執著,他收下也未嘗不可。
不過是以後為元老養老送終罷了。
他早就打算讓馬家莊的所有老人頤養天年,多一個也沒什麼。
“多謝元爺爺!”
朱元璋每次聽到朱瑜叫他爺爺都覺得身心舒爽。
“好、好!”
“我的好大孫!”
“那爺爺就走了!改日再來看你!”
朱元璋滿臉笑容的走出馬家莊,看到護衛首領的時候又繃起臉。
“去查查這個叫朱瑜的人。”
“把他的生平履曆事無巨細的給咱查出來!”
“還有,查查應天府一個叫李來的人,看看這混賬是誰手底下的人!”
“是!”
朱元璋下令後,才悠悠坐上馬車,返途應天府。
馬家莊離南京城隻有十幾裏官道的路程,朱元璋一行人沒多久就直接從玄武門回到皇宮內。
朱元璋剛坐到椅子上,大太監於淳就抱著聖旨一路小跑到他麵前。
“皇爺!您吩咐的詔書,齊大人擬好了!”
朱元璋看到於淳呈上來的聖旨,手指在桌子上有節奏的敲擊。
這份聖旨的內容就是將朱允炆封為皇太孫的詔書。
如果是從明東陵回來之前還好說,經曆過馬家莊的種種之後,朱元璋猶豫了。
那名為朱瑜的青年如果真的是他英年早逝的長孫朱雄英,那冊封之事就要重新考慮了。
“皇爺?”
於淳略遲疑的出聲道。
“這份詔書現在蓋印,就送去禮部布告天下嗎?”
朱元璋本就發愁,於淳的話直接激怒了他,拿起茶盞就扔到於淳的腦袋上。
“咱還沒死呢,你就迫不及待要認新主子了是嗎?”
這話說得於淳臉色蒼白,膝蓋一軟立刻跪在地上。
“皇爺恕罪!”
“小的大字不識幾個,哪能看得懂這聖旨寫了什麼啊!”
“小的就是照例提醒皇爺,未曾想觸了皇爺的黴頭,皇爺饒命啊!”
朱元璋重重哼了一聲,看於淳畏畏縮縮的趴在地上,也懶得追究了。
“把聖旨放下吧。”
“什麼時候蓋印,什麼時候昭告天下,咱自有定論,還輪不到你個閹人提醒!”
“是!”
於淳把聖旨放到桌上,弓著腰顫顫巍巍的後退著離開大殿。
直到來到殿外,顫抖的雙腿才停止了打擺子。
他抹了抹額頭上的冷汗,剛才差點把命丟了啊!
這時,遠處一個小宮女向他招手。
於淳很想當做視而不見。
因為這不是普通的小宮女,而是太子妃的貼身侍女。
於淳不想過去,但是他也不敢。
他最近總能聽皇上話裏話外要立朱允炆為皇太孫的意思。
太子妃呂氏,正是朱允炆的親生母親!
等到皇上退位,這大明的江山,就是這對母子的天下了!
所以於淳心裏再不願意,此時也不得不堆起麵滿笑容,走向小宮女。
“公公,太子妃在角門等您。”
“好。”
於淳心裏輕歎一口氣,小跑過去。
小宮女則留在原地把風。
“拜見太子妃!”
呂氏一把扶住欲行禮的於淳。
“免禮!”
“於公公在父皇身邊盡職盡責這麼多年,可謂替我們盡了孝心,我不過一屆婦人,難能受您的禮!”
“太子妃言重了,小的就是個替皇上傳話的奴婢罷了,受不得您這般抬舉!”
兩人象征性的客套兩句,隨後直奔主題。
“於公公,我找您是為了了解一件事。”
“皇上在詔書上蓋印了嗎?打算何時布告天下?”
心想就知道要問這個,可於淳自己也正委屈呢。
從袖子裏掏出銀子,高高舉起與太子妃視線平齊。
“小的對不住您!”
“您交代的事情,小的沒辦成,這銀子還請您收回去!”
呂氏聽罷臉色一變,“怎麼回事,難道詔書一事要生出什麼事端?”
“這小的上哪知道啊!”
“自從皇爺回來之後就怪怪的,小的方才隻是提醒皇爺為詔書蓋印,就險些被皇爺賜了死罪!”
“生氣的怒罵小的是上趕著找新主子,不把他放在眼裏,小的被嚇得魂飛魄散現在還心悸呢!”
“怎麼會......”
呂氏也被於淳的話嚇得臉色蒼白,但很快回過神鎮靜下來。
如今是奪嫡的緊要關頭,作為朱允炆的母妃,她不能自亂陣腳。
“於公公說的哪裏話,本宮賞你銀子是因為公公這麼多年在父皇身邊兢兢業業,不論誰,都說不到公公半點錯。”
於淳這才滿心歡喜的把銀子收了回來。
要不是事關性命,他可也舍不得把這銀子還回去呀!
皇上對待文武百官嚴苛,對待身邊的太監更是苛刻。
他們每個月拿到手的例銀少得可憐。
前幾日來家信說大哥計劃娶親,正是缺錢的當口。
有了這筆錢,家裏的問題就能解決了。
“小的才是,多謝太子妃的獎賞!”
“今天皇爺是去看了太子爺,難免觸及傷心事,心情不佳倒也正常。”
“等過幾日,皇爺心情好了,定會把詔書布告天下。”
“誰人不知如今的皇太孫格外孝順,太子妃的賢良更是出名,這皇太孫的名頭,怎麼可能落到別人頭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