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小青忍著笑:“蘇大哥,你真來考俺的?俺們倆人是娶女客(kei),你懂嗎?陪伴新娘子的。”
“哦,就是伴娘嗎?”蘇誌強恍然大悟。
“嗯,應該是吧,這是你們洋氣的叫法嗎?”公小青燦爛地一笑。
“是,你這個隻是方言,離開地域就不懂了。”
公小青眨著眼睛,懵懂地點著頭,也不知道是懂了還是沒懂。
蘇誌強感覺這婚俗還真不一樣,在他們那裏,一般都是請最好的朋友或者親戚來作伴娘,很少有親姐妹做伴娘的。
身邊的人們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臉上也像是沾了喜氣,都喜氣洋洋的。
蘇誌強看公小青也無聊,倆人正好可以聊個天。“我說,你能改個字嗎?”
“改名字嗎?”公小青沒明白。
“我是說稱呼,你說話的時候,不用總是俺俺俺的。”
公小青更加疑惑了:“俺?俺就是俺啊?俺們這兒的人都這樣說。”
蘇誌強忍著笑:“可你將來不一定光在這個小地方啊,你可能走得更遠呢,得習慣稱呼的標準化,我。即使不是普通話的語音,字標準也行。”
“那,把俺改成我,像你們一樣?”公小青恍然大悟。
“對,你還小,將來遇到的人和事會很多,能改過來,與外界打交道,就沒,不會太露怯。”
看蘇誌強在想著什麼詞語表達這件事,公小青認真了:“俺,哦,我,還能與很多人打交道的?”
看起來,公小青像是在說服自己的樣子,蘇誌強忍著笑:“當然,隻要你好好學習,考個中專或者大學的,未來就會很寬廣。”
公小青隨著蘇誌強的提醒,暢想了一下自己的未來,笑得捂起了嘴,眼睛裏都是笑意了。
“真的,你學習不是挺好嗎?初中畢業了,再上完高中,就能”
公小青打斷了蘇誌強:“蘇大哥,俺,我上完初中就要回家幹活了。我大姐也就初中畢業,二姐才上到初二,我也是快沒學上了。”
“可你這麼小?”蘇誌強皺眉。
“俺”公小青吐了一下舌頭:“怎麼改個字這麼難呢?我我我。”她努力練習著。
蘇誌強忍著笑,向她豎了一個大拇指。
“我,我爹說了,上完初中就十六了,都可以說婆家了,家裏也沒錢,不能繼續供我上學了。”說著,公小青就惆悵起來,她心底裏也是希望繼續上學的。
“公叔這想法可是不對,等有時間,我跟他聊聊。”
公小青眼神一亮:“真的?”
“真的,上學是目前最好的出路,你老師沒說過啊?”蘇誌強打量著公小青。
公小青很無奈:“說是說過,可是,最後做決定的還是家長嘛。”
兩人都不再說話,四周的人漸漸坐滿了,說話聲也越來越大,很吵,他們也沒法繼續聊下去了。
公小紅走過來,向公小紅招一下手:“趕緊走啊。”
公小青趕緊站起來:“蘇大哥,我們去另一桌了?”
“去吧。”蘇誌強應了一聲,看著風一樣刮走的公小青,心裏不禁惋惜起來,這麼小的學生就要輟學了?太可惜了,這事必須得阻止。
蘇誌強默默地思索著,他忽然有些理解父親的希望了,父親沒有為這裏的人做更多事,他確實可以延續父親的希望,比如眼前這一件。
從公小青麵臨失學這件事,蘇誌強還想到了山村更多渴望上學的孩子,連得到基本教育的機會都很難得到,怎麼讓他們更有出息?發展得更好呢?這讓他感慨萬千。
能讓這裏的更多人上學,學到文化,能讓更多人走出大山,能讓山裏的人過上更好點的日子,這個理想是不是很美好?
......
蘇誌強還是說做就做,他找了廠團.委書記周英,周英非常支持,已經成立了學雷鋒小組,他們決定再成立一個助學小組。
助學小組主要幫助找不到學校的孩子找學校,幫助快要輟學的學生完成學業,資助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完成學業......
他們決定每個周末都去附近村裏了解情況,與村民交朋友,掌握更多信息。更多人都是單身漢參加,石強、李進也加入了,
黨.委.書.記知道了這件事,還在廠裏大會上給予了口頭表揚,這件事有利於搞好與當地村民的關係,也為教育事業助力,培養更多人才,能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增加力量。
方主任也很高興,很支持他們的工作,看到蘇誌強與工友們漸漸熟悉和走近,還在做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他激動地給蘇城寫了一封信,表揚蘇誌強的進步。
......
石強最近悶悶不樂,李進心大,沒發現,蘇誌強發現了。趁著李進出去了,蘇誌強問他:“石哥,你怎麼了?有心事啊?”石強比蘇誌強大兩歲,叫哥很合適。
“沒事,唉,就是,想點事。”石強唉聲歎氣著。
“那,不會是你談對象那事吧?”
石強淡淡一笑,默認了。
蘇誌強好奇了:“他們家不同意了?還是你看不上人家了?”
石強看著蘇誌強欲言又止。
蘇誌強擺一下手:“不強求啊,不想說就不說。”
“也沒啥不能說的。”石強從床沿路站了起來,走了幾步:“我也想找人聊幾句。”
“那好啊,我會是一個好聽眾。”
石強笑了一下,笑容馬上消失了:“他父母提了個條件,讓我當上門女婿。”
“嗨,這算什麼事啊?你家又不在廠裏,這個形式也不重要吧?”
“重要。”石強嚴肅地看著蘇誌強:“我在家是獨子,就算在天涯海角,我也是石家的兒子。”
蘇誌強納悶:“可是,你當了上門女婿,也是你爹媽的兒子啊。”
“那不一樣,我給家裏打了個電話,正好我大姐在家,和我媽一起去接的電話,直接把我臭罵了一頓。唉。”
“她嫌你啥啊?”
石強一臉無奈:“忘恩負義唄,我父母年齡大了才有了我,一家人當我寶貝一樣地照顧,雖然工作單位遠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