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第6章

張老道去世時給我留下了一張李家溝地理圖和一本手寫筆記,筆記用了他的道號命名,叫《旋真劄記》。

李家溝地理圖清晰標出了四口甕棺和怨主位置,筆記則記載了張老道生平所用手法,內容包羅萬象,除了有各種山脈風水理氣圖,還有手繪人體穴位運氣指引圖、以及八卦星宿等圖,細節的令人發指。

在筆記的最後一頁上還標注著,參透所有手法就可對照地理圖去解決怨主,讓李家溝百姓從此一勞永逸。

看著這本充滿師徒情的筆記我潸然淚下,這厚厚一本筆記不知道耗費了張老道多少心血。

張老道說的很對,山裏那個怨主不解決誰也別想把日子過踏實,本來我想把筆記參透後再找契機解決,但計劃趕不上變化,一個突如其來的變故加速了這件事。

我跟嶽衛軍有十來年沒見了,但偶有通信,這小子在北/京上了大學,畢業後進了文物局工作,還混成了不大不小的領導,那天他來信說要來陝北參加一個文物研討會,有兩天空檔想來看看我這個老戰友,我自然很高興。

沒多久嶽衛軍就帶著兩個下屬來了。

我作為李家溝現任生產隊隊長,給他辦了個接風酒席,又是拉橫幅又是鑼鼓喧天,算是給足了他麵子。

酒後我們沿著田埂散步閑聊,嶽衛軍看著田間長勢喜人的莊稼感慨道:“真想不到李家溝這十年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還成了豐收之鄉,黨和國家不會忘記你在這片黃土地上揮灑的熱血,人民將永遠銘記你這個功勳隊長啊。”

我打趣道:“不愧是大領導啊,說話一套套的。”

嶽衛軍的目光看向了大山,似乎想到了什麼,問道:“對了天來,記得當年山裏挖出來的那口石缸你們封回去了,難道這些年都沒動過嗎?”

我不解道:“好好的為什麼要動?”

嶽衛軍若有所思,“記得當年你說過,這東西隨時會衝破風水局禍害李家溝,我還以為你們早處理了呢。”

我疑惑道:“你不是不信這些事嗎?”

嶽衛軍不自然了一下,“這不是扯閑篇隨口問問嘛。”

我陪著笑沒說什麼了,之後帶他參觀了李家溝四處的變化,路上他問了李金山、劉貴生的事,雖然都是隨口拉家常,但我總覺得他心不在焉,像是在琢磨什麼,說話反應都慢半拍。

在村裏逛完後我將他和兩個下屬安排到公社窯洞住下。

夜裏,我思緒不寧翻來覆去睡不著,也不知道為啥,實在睡不著我索性起來翻筆記,翻著翻著我忽然明白為什麼心緒不寧了,根子在嶽衛軍身上,他白天問的話都在有意無意指向山裏那口甕棺!

我越想越覺得不對勁,披上外套打著手電匆匆往公社過去,人果然不在窯洞裏,我調頭往山裏跑,等跑到土洞那一看,不出所料土洞已經被破開了,裏麵手電光束晃動。

我惱火的衝/進了土洞,嶽衛軍站在邊上打著手電,兩個下屬一個用刷子刷甕棺上的塵土,一個在拍照做記錄,當發現我進來時三人都愣住了,嶽衛軍回過神趕緊攬著我的肩頭將我連拉帶拽弄到了外麵。

我瞪著嶽衛軍,“你可以啊,大半夜鬼鬼祟祟跑這來了,你要來考古大可以跟我商量,何必這麼做?”

嶽衛軍自知理虧不敢跟我杠,“天來,你先別急眼,聽我解釋,這不是怕你為難所以才......”

我憤憤道:“正麵回答我的問題!”

嶽衛軍收起了和善態度,冷著臉說:“作為一個文物工作者你該知道我的工作性質,這東西是罕見文物,粗略估算有千年曆史了,放在這沒任何保護措施會造成極大破壞,不是長久之計,這是國家的損失,所以我向上級彙報了這裏的情況,上頭讓我來看看,必要時可跟當地文物部門組成臨時考古隊,進行搶救性發掘。”

我沒吱聲,國家要考古我自然沒二話,也會想辦法配合,他沒明白我生氣的點不在這,我生氣的是他為什麼套我的話,還繞過我幹這事,這讓我感覺受辱了。

嶽衛軍說:“當年張老道提過山裏還有四口甕棺,我跟村裏人打聽過了,你跟張老道情同父子,還拜他為師了,想必他臨終前告訴你這四口甕棺和那怨主的具體位置了吧?”

我當即炸毛了,“想讓我告訴你啊,別做夢了,滾你娘的!”

嶽衛軍不痛快道:“粗俗!我看你在這莽荒之地待久了都被同化了,怎麼蠻不講理,文物可是國家的,難道你想阻止國家發掘文物不成?”

我冷笑道:“少來這套,國家發掘文物會這麼鬼鬼祟祟?我看是你想利用這個發現升官發財吧?”

嶽衛軍有些不自然了,惱火道:“趙天來,你胡說什麼!”

這分明是被我戳中了心思急眼了。

嶽衛軍咬牙道:“你學了張老道那一套,這是信了牛鬼神蛇那一套,辜負了黨和國家對你的信任,不配做無產階級的戰士,本來繞過你是不想你為難,現在看來沒這必要了,我一定把你在李家溝的所作所為向上級彙報,哼,我們走!”

嶽衛軍招呼下屬離開,氣得我抓起一把土扔向他們,什麼玩意兒。

雖然我很生氣,但很快就逼著自己冷靜下來了,這事開始走向不可控了,生氣無濟於事,趕緊想個對策才是當務之急。

嶽衛軍打不打我小報告無所謂,但他要發掘李家溝大山八成不是說笑,這麼一來問題就棘手了,萬一出了啥狀況我對不起李家溝的百姓,更擔不起這責任。

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把山裏的問題解決了,可關鍵是我還沒參透張老道的筆記,實在不知道該從哪入手,一時間我都急的火上房了。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沒日沒夜的研究筆記希望盡快參透,但還是來不及,嶽衛軍不出一個星期就帶著二三十人組成的考古隊,浩浩蕩蕩進駐了李家溝。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