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本宮賢良淑德本宮賢良淑德
兔子的刀

第1章

(各位大佬好呀,本文的閱前說明:女主不是聖母,是外聖內黑;女主不會生育,一個孩子都不生;李琚不是男主,本文沒有男主,李琚純純工具人;李琚有很多很多很多側室,側室會有很多孩子;李琚永不背叛,女主永不受虐;本書不雌競,不宮鬥。)

十六皇子要娶皇子妃了。

賜婚的消息早在去年八月,就遞了出來。

皇後隻需要問一問“恍惚記得年初選秀,有個姓巫的秀女,和十六年紀相當,也不知現在如何”,自有上下默契,將消息傳到被帝後擇中的巫家。

準皇子妃巫明麗是帝京巫家的掌珠小姐,年初應詔選秀,在宮裏住了些時日,留了名兒。

算到年底,巫小姐年方十九,十六皇子十六,兩人年紀相當。

十六皇子好武,粗通文墨,而巫明麗是書香人家的姑娘,通曉詩義。

皇後說了,這是“一文一武,相得益彰”,皇帝陛下深以為然。

巫家是書香門第,巫家在京郊有一處學堂,每年頗收得幾個弟子。

蒙陛下不棄,每三年大比,尚能出幾個進士同進士。

比不得名滿天下的四大書院,倒也不算默默無聞。

這樣門第不高,也不落敗。

消息給出來,是讓巫家做好準備的意思,一般若無什麼十惡不赦的罪行,就是說定了。

巫家這一代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巫山長和巫夫人將女兒充作男兒養,頗教她識得幾個字、讀得幾卷詩。

可喜巫小姐聰慧,巫家夫妻珍愛非常,自女兒及笄,忙忙地就從自家學生裏選女婿,打的主意是先定婚,然後留女兒到二十了,女婿也該定下安家,就可讓女兒嫁在門前,不遠離。

沒想到恰好遇上皇子們陸續成年,就有了選秀的事,巫小姐也不得不進宮應詔。

巫家門第不高,巫小姐並無絕色容貌,其身形細瘦纖長,玉雕雪砌的一樣,像是生養困難,並非大家都喜歡的那種兒媳模樣。

她不出挑不落後,安安穩穩等到了出宮。雖留了個名兒,卻也不十分要緊,等到二十歲就可以自行婚嫁。

巫家天天數著日子,唯恐女兒陷在那深宮裏不得見人。

眼看皇室是忘了他家閨女,誰想到這一天巫小姐剛滿十八,就傳出來消息,被賜婚給十六皇子。

雍容華貴、端莊嚴肅的巫夫人私底下急得直跳,不是埋怨老爺沒本事給女兒疏通個好人家,就是嫌三個兒子礙眼,那麼多同窗,竟沒一個合適的早幾年給妹妹定下來,也省了進宮的事兒。

又過了兩個月,開年後不久,聖旨臨門,定下了婚期,就在八月十六,巫家上下謝了恩,便各處忙了起來。

皇後指派了宮女到巫家教導巫小姐規矩禮節,巫明麗跟著宮女學習,巫家給大小姐準備嫁妝。

按本朝慣例,皇子妃、王妃的嫁妝,自有內廷負責,按品級規矩,無不準備得妥帖,並不需要皇子妃的娘家承擔。

不過,巫家夫妻疼愛女兒,少不得私底下要貼補一二。

巫山長沒個姬妾通房,巫夫人林氏不愛張揚,內秀隻在一家之中,這小小巫家看著不起眼,隻有個小小的書院,又是幾千畝良田,在京城,不過是中等偏下人家。

實際上巫家傳了幾十代詩書,旁支眾多,大家都和睦,一大家子互相支撐,內裏殷實著呢。

巫家夫妻給女兒傍身的銀子就有三萬六千兩,又有鋪子田莊的契書十幾份。

巫明麗的兩位兄長和一位弟弟各有產業,嫂嫂也各自送了一些來添妝,和銀票契書一樣,都是紙卷子,放在賬簿子裏頭帶去即是。

弟弟雖尚未婚娶,卻也給姐姐準備了幾方名石,將來雕成文房物件,正適合賞玩。

不過宮裏的陪嫁單子,各色用品都有定數,不便夾雜替換。

巫夫人實在插手不進,隻得將小兒子送的石頭並她自己準備的一箱古董,以女兒用慣了為名頭,當做是日用之物放在女兒隨行裏送去,說是“以防女兒在宮裏想家,牽牽絆絆,每多掛礙”。

大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也就聽從了。

巫夫人於是大著膽子,又往女兒的隨行物件裏塞了好幾箱子書冊。

前來教導巫明麗的媽媽徐氏,是皇後信任的老宮女,年紀五十,嚴肅耿直,不苟言笑,行事刻板。

壞處是不會變通,好處是不會添油加醋,搬弄是非。

每隔一旬,徐媽媽回宮複命,有什麼說什麼,宮裏樂見聽,外麵也放心。

聽說巫家給寶貝女兒塞了不少金貴的傍身東西,皇後隻笑說:“可見天下父母,心疼兒女的多。”

在場眾人便齊齊恭維皇後待諸皇子皇女好。

十六皇子的生母早在生下皇子時已去世,被皇後抱養養大,皇後賜的皇子妃好,便是皇後待他好了。

十六皇子姓李名琚,滿十五歲那年搬到了玉芷宮居住。

玉芷宮本是先帝晚年修仙養心的地方,位於外朝和內廷之間,與後宮的通道還有門戶隔斷。

自先帝駕崩後,已三十年不曾有人居住,到十幾年前,才被皇帝陛下想起來,修葺一新後,給了三皇子暫時安身。

三皇子大婚開府後,又是別的皇子搬了進去。

這樣的宮殿頗有幾出,都是隔幾年換一下主人。

這個玉芷宮,等十六皇子搬走後,也會有新的皇子搬進去。

按皇帝陛下的意思,要到明年底,十六皇子才會開府封王。於是今年婚後,十六皇子和皇子妃還要在玉芷宮居住一年多。

在宮裏過日子不比在外麵自由,每天晨昏定省就不說了,出去隨便走走說不定就遇到哪個後妃,又或是哪個總管、女史,即便隻是隨意聊聊,也是一種麻煩。

在宮裏,“規矩”兩個字,已經讓人很痛苦了。

皇後私底下問起徐媽媽,“巫家閨女兒,是個能在宮裏過下去的人嗎?”

徐媽媽說:“回稟主人,巫小姐芳姿珍重。”

皇後問:“依稀記得她體弱多病,會不會於壽數有礙?”

徐媽媽說:“回稟主人,奴婢與巫小姐同寢同起,未聽見小姐咳嗽,也未見小姐請醫問藥,小姐平素打五禽戲、八段錦,見風見雪,未嘗有病症。巫夫人年不過四十五,已有四個子女,想來子女緣分也是好的。”

“這就很好,咱們的媳婦,守規矩是第一位的,健壯就是第二位。”皇後又問,“不過,我聽聞他們讀書人家的閨女,孤標傲世,其本性一時壓得住是有的,豈有一輩子守份從時?若是哪一日在宮裏拿起小性兒來,十六能哄得住麼?”

徐媽媽想了想,說:“回稟主人,巫小姐似是有自己的非同俗流,不好以常理推度,倒不難說話。”

皇後說:“那月選秀,她們好幾個秀女,是在我這裏住了小半年,當時看著她冷冷清清,不肯讓人,想是在自家自在,穩重了些。倒是好事。你幫我多看看,看仔細了。”

徐媽媽應了,回到巫家繼續教導巫小姐宮中規矩。

她留心著巫小姐素日寫的文字,看的書,往皇後那裏說了,都是規矩文字,也並無甚出格之處。

巫小姐一向很穩,穩得讓徐媽媽時常產生一種錯覺,以為巫小姐本就是宮中人。

巫明麗對徐媽媽不著痕跡的觀察,深有感知,但毫無所謂。

正如徐媽媽的錯覺,她本是深宮人。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