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幾人被我這麼一喊,頓時全都醒了過來。
老吳急忙四下裏尋找:“嘿,老薩這小子去哪兒了?”
吳顯彰更是焦急,畢竟,他要靠著薩奇來帶路,他高聲呼喊:“薩奇同誌,薩奇同誌。”
梅若裳與董勝武也跟著尋找起來。
我正要也喊薩奇的名字,老吳卻突然拉住了我,隻聽他低聲說道:“老烈,別管啦,薩奇沒了正好。”
我大驚:“你這是什麼話?”
“你想啊,這一路走來都是薩奇帶路。那位吳教授可還有尾款沒給呢。萬一他要給了薩奇呢,那咱們哥們兒不是白忙一趟嗎?算啦。”
老吳這小子貪財好利,但薩奇是我們的朋友,他整個人迷迷糊糊,萬一出了事怎麼辦?
我執意不從,圍著巨樹找了起來。
說來也奇怪,薩奇帶我們來到這裏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眼前波瀾壯闊的場景所吸引,沒人注意到薩奇去了哪裏。
我斷定這麼短的時間內,薩奇不會走遠,所以先繞著巨樹尋找。
可是就當我來到巨樹後麵的時候,腳下一空,我迅速陷了下去。積雪瞬間沒到了我的胸口,驚得我叫了一聲。
老吳等人急忙趕來:“咋了,老烈你沒事吧?”
“媽的,這下麵有個深坑,拉我一把。留神,你別踩空了。”
老吳小心翼翼地走過來,將我從坑中拉起。
在力量的拉拽之下,轟的一聲,地上的積雪簌簌而下。我們的腳邊,出現了一個四尺見方的洞口,黑乎乎的,深不見底。
站在洞口邊,隻覺得有一股徹骨的寒意從裏麵吹出來。
“我去,這麼深?”老吳拚命探著身子想觀瞧清楚,“你說老薩會不會掉進去了?”
我搖搖頭:“附近沒有腳印,他要是掉下去了,我們早就發現這個洞口了。”
“哈哈,是這裏啦,是這裏啦!”吳顯彰抖動著地圖擠了過來。
“吳教授,小心。”我怕他年事已高,有什麼閃失。
吳顯彰卻隻顧著激動:“沒錯,這裏就是我們要找的那個山洞,你們看。”
我看了一眼地圖,從位置上來判斷,應該就是這裏了。但是這洞口位於巨樹的後麵,未免有些出乎意料。
董勝武從兜裏拿出了一隻手電筒,看著眾人,意思很明顯——誰先下。
這洞口深不見底,誰也不知道下麵有什麼,地形如何。
我沉思片刻,說道:“我先下去看看。”
我讓老吳將繩索係在了附近的一棵樹木上,將繩索的尾端係了兩個巴掌大的圓圈結,然後又找來了一根碗口粗的樹枝,將繩子的中端繞在繩子上,我則是拉著繩子的尾端,腳踩在繩圈上,通過老吳控製樹枝前後的位置,來控製繩索的下降速度。
董勝武將手電筒遞給了我。
梅若裳目光關切,對我說了兩個字:“小心。”
我點了一下頭,示意老吳將我緩緩放下去。
甫一進洞,一股刺骨的寒風吹在了身上,讓我情不自禁地打了個冷戰。
手電筒照射過去,隻見洞壁怪石嶙峋,巴掌大的石頭猶如一把把鋒利的尖刀,倒插在洞口周圍。
一不小心,我後背的棉襖被一塊尖石劃破了,我忍不住“啊”了一聲。
上麵的老吳急忙問道:“沒事吧,老烈,還活著呢嗎?”
“且死不了呢。”
吳顯彰跪在洞口,不斷地囑咐:“蘇同誌,千萬小心啊。”
“放心吧。”
這捆繩子差不多有二三十米長,我隻感覺自己一直在下降。手電筒照射下去,光柱很快被黑暗所吞噬。抬頭望去,洞口已經變成了足球大小的光。
又繼續下降了一段的距離,繩子停住了,我知道,這是繩索到頭了。
我用手電照向腳下,已經隱約可以見到地麵了。我終於鬆了一口氣,輕輕一躍,到了地麵上。
這條幽深的山洞大概是呈南北走向,北麵是斷頭路,而南邊一眼望不到頭,腳下路約有三五米寬。
“老烈!”頭頂傳來了老吳的呼喚聲,幾不可聞。
我拽著繩索的尾端,使勁扥了兩下,這是我到底的信號,表示安全。
然後就見繩索被拉了上去。
趁他們都還沒有下來,我現在附近探查了一下環境。這山洞不像是天然形成的,洞壁有刀砍斧鑿的痕跡。雖然十分粗糙,倒也不難看出人工的痕跡。
周圍除了風聲,我還聽到了一陣流水聲,聲音很細微,等閑難得察覺。
我往前走了一段路,想要看清楚更多。隨著我步伐往前走去,那陣流水聲也越來越清晰了。
天寒地凍的東北,能發現這處山洞已經殊為不易了,居然還有地下水。
正在我好奇的時候,冷不防後麵有一隻大手突然拍向了我的肩膀!
嚇得我陡然一個激靈,差點兒把手電筒給甩出去。
扭頭一看,老吳一張大肥臉正衝著我笑。
“人嚇人嚇死人你知不知道?”
“你還好意思說,你說你不在原地等大家,一個人跑到這兒了。要不是有點兒光亮,我他媽都不知道上哪兒找你去。”
“行了,別廢話了,先去接吳教授下來。”
我和老吳返回,不一會兒繩索緩緩降下,吳顯彰的背部擰了一個水手結,被吊了下來。
接著,是梅若裳,最後才是董勝武。
五個人到齊了,吳教授迫不及待地從我手裏拿過了手電筒,照射著周圍的區域:“錯不了啦,錯不了啦。小蘇,小吳,你們兩個立了大功啦!”
說著,他撲上去,一隻手掌愛惜地摸著洞壁,眼神中透露出了亢奮。
老吳不明所以:“吳教授,啥呀,啥就立大功啦?”
吳顯彰說道:“傳說,當年武王伐紂,派遣大軍來消滅貊族,貊族人就躲到了深山老林的地道裏。沒錯了,一定就是這裏。”
他說完後,轉過身來,煞有介事地和我與老吳握手:“感謝你們,感謝你們為了祖國的科研事業做出的貢獻。”
我和老吳都是山炮兒,不知道考古與科研是什麼關係。但是聽到他這麼說,我也覺得自己的辛苦算是有所回報。
不過老吳就不一樣了,他等吳顯彰轉過身去,小聲嘀咕:“這老頭兒,就知道嘴上說說,倒是給我們點兒實際的呀。”說完,還做了一個點鈔的動作。
吳顯彰又看了看前麵的路:“前麵應該有水源吧?走,我們去看看,說不定能在那裏找到更多關於貊族的線索。”
我們一邊往前走,吳顯彰一邊給我們講述著有關於這個古老民族的故事。
原來,當年武王伐紂,平定天下。但是並非所有的商朝臣子都願意臣服,比如說商紂王的叔叔箕子就去了朝鮮,開創了曆史上有名的箕子朝鮮。
老吳笑嘻嘻地說道:“吳教授,我們都是大老粗,不認識什麼雞崽兒。不過你說的那個商紂王,是不是被妲己迷住的那個?”
我知道這可能是老吳從村長家裏的收音機聽來的,有意賣弄一下。可惜他把曆史和封神榜弄混了。
吳顯彰聽他這麼一說,反而笑了:“對對對,就是那個紂王。貊族當時的百姓也不願意臣服周武王,就率兵反抗。可惜不是周軍的對手,部落被毀,隻好退到了這裏,依靠著環境優勢,繼續對付周朝大軍。”
“嘿,敢情薑子牙幫了個昏君啊!”老吳覺得自己有了個了不起的發現。
吳顯彰隻是搖了搖手,笑而不語。
一路聽著故事,我們腳下的步子也輕快了許多。轉過了一個彎兒,麵前的場景再一次令我們驚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