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抬起腳,狠狠的踢了趴在地下的皇甫澤一腳,用力之重好像皇甫澤並不是她辛辛苦苦懷胎十月生下來的骨肉一般。
皇甫澤強忍著痛意,不敢落淚,母妃最厭他掉眼淚。
按照她的話說,就是長著一張狐媚子臉哭得梨花帶雨也不知道是準備去勾引女人還是勾引男人。
他顫抖著聲音回道:“兒臣聽命。”
皇甫璿艱難地從高腳床上掙紮起來,她因為攝政王罰抄的緊閉已經結束了,自然也是需要去早朝。
這個時代的早朝甚早天色還沒有亮就要開始梳洗,黎明的時候就得在金鑾殿門口候著,等待皇帝傳喚上朝。
皇甫璿在殿前半闔著眼睛,打著瞌睡,腦子都不太清醒著和周圍可能相識的大臣點頭致意。
好在沒有多久,就聽見隨身太監尖銳的嗓音傳喚道:“早朝啟,邀各位大人覲見。”
這是她第一次來照早朝隻得跟隨著排成長列的人群一道進去,不過進了殿內她卻犯了難,原來按照各個的官職不同,大臣們所站的位置也不一樣。
好在她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最前麵的薄雲初,既然她是太子,自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胃,哦,他們國家有個攝政王,那麼就是二人之下萬人之上。
皇甫璿心中思量著,自己的位子應該就是站在薄雲初的對麵。
她在心中感歎自己的機敏,一溜煙的踏著小步溜到前頭,在那個位置上站定。
沒有人斥責她。
也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錯覺,他她隻覺得對麵的人好像冷淡的抬起了眼皮,瞥了她一眼。
她沒惹他吧???皇甫璿心中懵逼,正當她心中認真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的時候,突然聽到身後傳來一聲嗤笑。
隨後傳來一道陰冷的聲音:“太子哥哥也是許久未見,怕不是又惹事被關緊閉了。”
聽聲音卻是昨日在禦花園的畜生,皇甫策是也。
皇甫璿哪裏能忍得這種陰陽怪氣,當場想要反擊,然後就聽見太監又扯著嗓子道:“陛下到——眾愛卿行禮。”
站在朝堂底下的大臣一溜煙地跪下,皇甫璿眼尖的看到隻有對麵站著的那人紋絲不動。
因為陛下駕到,所以兩位皇子的爭鋒暫時告一段落,皇甫璿站在前端認認真真的聽著諸位大臣作報告。
此時上前一步稟報的正是戶部尚書——林瑞澤。
“稟報陛下,自從天氣入伏,江南汛期已至,沿龍陵湖一帶,短短三日已經破堤兩次,民不聊生。還請陛下撥款兩百萬白銀,以治江南水患。”
後麵還跟著一長串百姓受苦什麼的,皇甫璿隻覺得不對勁,她暗自皺眉,耐心的聽著。
終於等到了戶部尚書又臭又長的稟報結束,接著又上來幾人各種說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這早朝基本也就宣告結束了。
正當老太監準備宣布退朝的時候,站在皇甫璿身後的皇甫策卻是上前一步,行禮報道:“稟報陛下,兒臣想談一談關於皇子的教育學習問題。”
座上的皇帝點頭應允。
“近日小皇子們在太傅的帶領下學習良好,不過兒臣聽聞在學堂的小測中,太子殿下居然拿了丁等。”
“而且所修所習正是先帝一手撰寫的禦人之策,兒臣也並無它意,隻是覺得太子殿下的是否有些才疏學淺,難擔太子之位。”
此言一出頓時人群中有大臣在交頭接耳的竊竊私語,堂堂太子居然拿丁等,這不是落天家的顏麵嗎?
有些性子急的大臣已經站出來說道,“太子殿下屬實不爭氣,這天下不宜交托,還請殿下明思。”
皇甫璿頓時怒從心來,這都是什麼陳穀子爛芝麻的事了,這人還拿出來翻舊賬,真當她是好惹的嗎?
“本王確實覺得太子殿下還是有幾分本事。”還沒等她開口,對麵就傳出了一個涼薄的聲音。
隻見一身玄色蟒袍的薄雲初神色冷淡,不緊不慢的開口:“特別是在其奇工巧技方麵,甚是精通。”
“本王曾在旭陽殿看見一個可以批量印刷文章的木板,想來是太子所製。”
“如此技術,倒也不失巧妙。”
他話說的不緊不慢,字裏行間卻表露了自己的欣賞,讓諸多大臣不敢吭聲。
到時上座的皇帝饒有興趣的誇道:“想不到太子還有如此本事,也能讓王爺看上的,想來也是利國利民的好東西,當賞。”
皇甫璿打蛇上棍,當場行禮道:“兒臣剛剛聽戶部尚書述職,覺得裏頭頗有漏洞,還請陛下細聽一番。”
戶部尚書目光隱晦的看了她一眼,皇帝頷首同意。
“方才尚書說道,江南水患嚴重需撥款兩百萬白銀來治理水患,安頓百姓。”
“可是年年入夏,江南訊期也並非一日兩日之事,而是多年來一直如此。兒臣觀今年雨水,與往年並無二般,為何今年治理費用卻翻了一番?”
這話就相當於已經把工部尚書的臉打腫了,就差點指著他的鼻子罵他們中飽私囊。
林瑞澤當場下跪,請求陛下明察,自己絕未幹過此事。
皇甫璿又道:“當然,這或許是因為大壩經年失修,所以導致今年水患難治。據兒臣所知,今年收成也不太理想,國庫虧空。若陛下信的過兒臣,兒臣自有辦法解決這國庫虧空的難題。”
龍椅上的皇帝傾下身子,嚴肅的說道:“此言當真?”
“兒臣立軍令狀。”
朝堂上瞬間一片嘩然,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這草包太子居然敢立軍令狀。
反倒是皇帝哈哈大笑說道:“好!朕應允了,好家夥,不愧是朕的太子!”
朝堂上有幾人臉色鐵青,恨恨地看了皇甫璿一眼。
心情大好的皇帝宣布下朝。
這邊皇甫璿剛剛踏出金鑾殿的朱紅色大門,就見她那便宜弟弟湊了上來,冷嘲熱諷道:“太子殿下剛剛在朝堂可是好氣魄,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幾斤幾兩。”他身後緊緊的跟著剛剛被皇甫璿落了麵子的戶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