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九小姐回來的事情一下子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燕山府的大街小巷,連帶著七爺房中宋姨娘被禁足一事,也在市井被人們津津樂道。
內在原因旁人雖不甚清楚,但是江家七爺寵妾滅妻的事情,早早就被許多人所不齒。
更何況徐氏每每總是會掏出自己的私房樂善好施,脾性溫和,不少百姓都受過徐氏的恩惠,以至於徐氏被妾氏壓得抬不起頭時,即使徐氏不在乎,但民間總有為徐氏鳴不平的聲音。
從前,江浸月隻覺得自己的母親偏心自己的兄姐,不喜自己,是因為三人爭吵之時,徐氏鮮少會站在自己這邊。
但其實大多數是發生在宋姨娘挑撥關係的情況下,本身江浸月就是無理取鬧,嬌蠻任性,徐氏是讀過詩書的才女,定不會因為喜愛便偏疼誰,於是兩相爭端,鬧出許多事情來。
上一輩子徐氏為了保護自己的這個女兒,溫和的徐氏變得十分倔強和剛毅,為此不惜挑戰自己的公婆和丈夫,最後叛軍入城,宋姨娘算計她被扔下,為了貞潔和體麵,她最後吊死在江家荒院中,找到的時候,屍體都發腐了。
江浸月那是根本沒辦法承受,竟哭出血淚來,暈過去好幾次。
那時候江浸月才想起,年幼時,因為早產病弱,徐氏是對她極好的,很偏疼她,有什麼好玩的好用的好看的,總是會先讓她挑,她挑剩下的才是兄姐的。
可是江浸月年幼,又實在愚蠢不能明辨是非,受了宋姨娘的手段荼毒,給正房引了許多的亂子,甚至還算計自己的兄姐,徐氏即使再愛,再手心手背都是肉,卻也被再三發生的事情消磨殆盡了。
可終歸是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不護著呢?
江浸月站在蓮汀中,過了院的青石門檻,眼前是九轉連廊,簷角上翹,雕刻的鏤空和花鳥圖案栩栩如生,架構在蓮池之上,移步異景,周圍種植了不少挺拔的翠竹,被風一吹颯颯之聲,令人耳目一新。
此時春意盎然,穿堂風經過江浸月時,帶動了廊上的小燈左右搖擺,睡蓮葉此時還隻有巴掌大,池水是從外頭引來的活水,如茶綠一般清澈,假山石群立在池中,上麵長著些野花青枝葉,引得幾尾小魚爭相玩鬧。
不遠處還有一個驚風亭,她還記得同兄姐喂魚時候,幾人玩笑之間她栽進池中,池水寒冷徹骨,是江浸雲把她拚死帶上來的。
兩人都感染了許久的風寒,見麵時又互相取笑對方生病時可憐的模樣。
江浸月思緒回籠,她的美貌遺傳自徐氏,徐氏是江南人氏,性格溫柔小意,極少大聲同人說話,待人接物都很溫和,隻是在是是非非麵前,過於心軟,否則也不至於總是讓宋姨娘被拿捏。
長得好看,但是沒什麼脾氣,也學不會那些纏人的下流手段,便宜爹總是容易被宋姨娘勾到院中去。
“浸月見過母親。”江浸月眼中早就恢複了一貫的清明,行叩拜大禮。
隻是沒想到江浸雲也在,見她前來,一絲眼神也未分給她,不過瞧著她手上繡花的動作似乎變慢了些,應當是在豎起耳朵聽她說話。
江浸月許久不曾來過主院請安了,來了也是劍拔弩張。
徐氏知道孩子久未歸家的緣由,自然是心裏著急的,每日求神拜佛,生怕自家孩子遭遇什麼不測,今日終於見麵,她眼眶一紅:
“阿稚,你終於回來了,母親還以為......”
下一瞬,徐氏的淚水就奪眶而出,江浸月連忙起身握住自己母親的手順勢坐在徐氏身邊:
“母親,這一路我並無大事,莫要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