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離院起火時,沈青蕪正端坐在桌案前,咬著筆頭專心致誌地回憶《毒經》上記載的解毒之法。
《毒經》是本奇書。
吳博士說,這是一個百人團隊花了幾十年的功夫搜集資料,實驗論證,最後集結成冊的一本毒物大全。
凡是人類史上出現過的毒蟲毒草和毒藥,不管多冷門多偏僻,書上應有盡有。
培訓時,沈青蕪花了兩周的時間硬啃下來,腦子都快爆了。而更讓她鬱悶的是,書中半數以上的條目後麵都有個小括號,括號裏寫著“此條目疑為杜撰”。
都“疑為杜撰”了,為什麼還要把杜撰的內容一字不差地印出來浪費她的腦細胞啊?
因此,她在埋頭硬啃的過程中不止一次吐槽研究團隊浪費納稅人的錢,應該跟納稅人道歉。
現在看來,是她欠人家一個道歉。
根據《毒經》上的記錄,李無疾中的是一種名為“九龍飛天”的奇毒。這個“九龍飛天”的條目後麵也標注了“疑為杜撰”。因為配置此毒需要用到的毒蟲之中,有幾種研究人員翻遍資料也沒找到。
根據書中的記載,配置此毒要用到九種毒物:紅尾毒蠍、七步蛇、紫紋蠍虎(就是壁虎)、金眼蟾蜍、黑環蛛、玉帶蟲、藍斑螺、腐屍蟻和鬼天龍(就是蜈蚣)。
這九種毒物隨便一種都能置人於死地。但偏偏有好事之人,將九種毒物的毒素提煉出來,按比例融合到一起,配成了一種奇毒。
這種毒無色無味,中毒後不會立刻出現症狀,即便出現症狀,也很容易被誤診為風寒或者積勞成疾,所以極難察覺。
十天後,中毒者心口處會出現不太明顯的蛇紋紅斑,之後每過十天,蛇紋就增加一條,三個月後,九條蛇紋首尾相連,赤紅如血,中毒者就必死無疑了。
對這一點,《毒經》引用古籍原文的說法:九龍相連,命歸西天,故此名為“九龍飛天”。
在這個過程中,中毒者的五臟六腑以及血肉骨骼都被毒素慢慢侵蝕,一日比一日痛苦,最後痛入骨髓,生不如死。
配置此毒十分不易,九種毒物都是可遇而不可求,因此可操作性幾乎為零。據說這種毒藥被發明出來之後就基本失傳了,有好事者道聽途說,覺得有趣便隨手記了下來,一千多年後被研究團隊從某個犄角旮旯的故紙堆裏挖了出來。
除非天縱奇才如藥王醫聖,此外估計都沒人聽說過這個“九龍飛天”是啥東西,更不知道怎麼解。
更絕妙的是,這個毒在流行銀針試毒的古代是根本查不出來的。
中毒者隻會被當做罹患怪病,不治而亡。
綜上所述,“九龍飛天”堪稱毒藥界的極品,複仇者的大殺器。
沈青蕪一邊寫,一邊暗自腹誹:李無疾是有多招人恨啊,居然有人苦心孤詣地尋了這種奇毒來置他於死地。
史書中對李無疾的死隻簡單地寫了個“昭元三年,秦王薨,帝臨其喪”。相比於對他殺人如麻,暴虐恣睢的詳細記錄,此處惜字如金到令人起疑的程度。
吳博士說,北周史書也是篡改過好幾回的,隻能參考,不能全信。或許史官原本忠實記錄下了李無疾的死因,隻是後來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被刪掉了。
沈青蕪寫字的手頓了頓——昭元三年,似乎就是五年以後啊......
算來李無疾死的時候還不到三十歲,離古代平均壽命還有兩三年呢。
他英年早逝會不會跟這次中毒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