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旋律的樂章旋律的樂章
山茶麥穗

第十九章 糾正誤解

“原來如此。”賀嵐施點了點頭。“這是偵探小說的慣用手法,很有研理的風格,其實我更想聽聽佳禾的意見。”

“對不起,賀教授,我現在還不能同意吳經紀人是凶手的方案。”

由於穀佳禾親眼目睹了第一發現者的言行,大家都聚精會神的側耳傾聽他的話。

當然,王研理也想要問個清楚。但她還沒開口,高俊夫就開始問詢穀佳禾。

“佳禾先生,你認為吳經紀人不是凶手的理由是什麼?”

“我並沒有說吳經紀人不是凶手,隻是說目前對吳經紀人是凶手的方案持懷疑態度。”

穀佳禾皺著眉頭搖了搖頭,糾正高俊夫的話。有些話絕對不能弄錯,比如無罪報道。

在刑事訴訟中,為了判定有罪,除了必須具備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以外,還要求行為人具備有責性。如果本案的證據在判決前,存有疑點,矛盾沒排除,既有肯定有罪的證據,又有否定有罪的證據,不能得出唯一的結論,就形成一個疑案,疑案的存在就是證據不足的表現。根據疑罪從無的原則,凡屬於證據不足、事實不清的案件,一律做無罪處理。

再加上,“疑點利益歸於被告人”這一原則起作用,如果檢察機關的舉證不充分,不能斷言有罪,也會判無罪。該原則又稱為“存疑時有利於被告”原則,是指在刑事訴訟中遇到事實無法查清或查清事實所需成本過高的情況,依有利於被告的原則判決,該原則是刑法通過限製國家的刑罰權從而保障行為人自由的機能的體現。

這是由於相對國家機關的強大,被告人的力量要小的多,檢察機關的偵察能力、執行力量都遠勝於被告人個人的辯護能力與保護力量,當檢察機關所獲取的證據都不能達到使人們消除合理懷疑的程度,理所當然隻能作出有利於被告人的判決。

在律政題材的電視劇中,為了讓觀眾更容易理解無罪判決,把它和前者的無罪區別開來,也有“推定無罪”的說法。雖然同樣是無罪,但偶爾也會看到不理解兩者之間差異的記者。

結果,記者聽到“不能斷言不是正當防衛,所以無罪”的判決,就寫了“正當防衛無罪”的報道。這完全是對事實的誤解。

作為燦穀集團的副總裁,穀佳禾也有很多出席記者發布會的機會,但也有因為穀佳禾每次都對誤解事實的記者提問進行糾正說“你的說法是不對的”而對他感到厭煩。

雖然王研理對金融方麵的領域並不是很了解。但是,考慮到也會有讀者參考黎明社周刊雜誌部的報道來討論股票的購買、交易和消費問題,穀佳禾能預料到這一點,果斷糾正記者的誤解,果真是一位優秀的企業經營者——王研理作為朋友很尊重他在這方麵的態度。

但是,這裏是封閉的殺人案發現場,警方隻能通過犯罪心理側寫來模擬犯罪過程並提出方案,但穀佳禾的風格在這種場合也沒有絲毫改變。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