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牌時分,穆與棠端著一木桶滾燙的艾草水進房,脫下鞋履,將冰涼的雙足放進赤色艾草水裏,燙得腳底發疼,立馬拿起來了,將雙腳擱在木桶邊緣上。
女人生孩子,就是從鬼門關裏走一遭,哪怕貴為皇後娘娘,有一群女醫圍著,外頭還有太醫署的大夫們隨時候命,終是她自己遭罪,誰也代替不了。
宮裏宮外盛傳當今聖上與皇後琴瑟和鳴,穆與棠掰著手指頭算了一下,在皇帝還是太子的時候,皇後娘娘就嫁給了他,當時還是太子妃,兩人一路攜手成為天底下最尊貴的夫妻,已有二十載。
每當小宮女們羨慕皇後娘娘命好,穆與棠總覺得有種說不出來的惆悵,此時此刻,忽然之間想明白了。
除了順利長大的三位公主,皇後娘娘曾懷胎三個月小產過,身體早就不大好了。
因而,皇後娘娘懷這一胎,自從診出男脈,幾乎是在床上保胎度過的,何其艱辛。
在大晏王朝尋常百姓家,三十五歲當祖母的一抓一大把,皇後娘娘卻還在為了滿足陛下的嫡子願而接連不斷地生。
世人都誇聖人對皇後娘娘是真心實意的愛,可在皇後娘娘有孕或坐月子的時候,聖人照樣寵幸別的妃嬪不誤!
皇後娘娘年紀不小了,還要為了生子而拚命,難道真的比尋常婦女來得更為幸福?
“阿棠,你在想什麼?艾草水早就涼了,也不見你泡一下腳。”柳尚食踱步進門,取笑道。
穆與棠收斂思緒,忙把雙腳放在艾草水裏浸著,“柳尚食,您怎麼來了?”
“阿棠,四下無人的時候,你隻管喊我幹娘,不必那麼見外。”
穆與棠搬了身旁的圓杌子,往前推給柳尚食坐,再道:“幹娘,皇後娘娘那兒離不了人,您是有頭有臉的女官,怎麼不去呢?”
“別人換了我來吃飯,待會兒還要去的。我特意來問問你,想不想去看看皇後娘娘生孩子?”
生孩子滿室血汙,穆與棠有點怕,猶豫著沒回話。
柳尚食一眼看穿了她的心思,解釋道:“阿棠,你放心,幹娘不是那種沒臉沒皮的。你還是未經人事的黃花大閨女,自然不宜去內室親眼看皇後娘娘怎麼生孩子的,是讓你去偏殿跟那些嬪妃們一起,端端茶倒倒酒之類的,湊湊熱鬧罷了。”
“幹娘,您總說不要去湊熱鬧,今晚這麼大的熱鬧,您想讓我去,隻怕是想讓我去觀察,再揣摩各人的心思吧?”
“阿棠,你真是鬼精鬼精的。”柳尚食笑著戳了一下穆與棠的額頭。
穆與棠滿臉堆笑,“都是幹娘教得好。”
“阿棠,你也曉得陛下與皇後娘娘琴瑟和鳴,此番皇後娘娘生孩子,陛下定會帶一幫重臣去立政殿等著皇子降生。你隻要跟妃嬪們一起呆在偏殿裏,別亂跑,沒的衝撞了聖人就麻煩了。若是各宮娘娘們差你拿東西,走偏殿的門過,千萬別走正殿。”柳尚食語重心長地交代。
穆與棠聞言點頭,“幹娘,這些事我曉得。”
“既是如此,你速速換上朝服,與我同去。”
離亥時還有兩刻鐘,柳尚食與穆與棠齊行至偏殿,各宮妃嬪們穿紅戴綠,滿頭珠翠,每人坐一把交椅,旁邊的高幾上放著瓜果點心。濃烈的脂粉氣,細碎的談笑聲。
皇後娘娘嘶聲裂肺地哭喊聲,蓋過了妃嬪們說話的聲音。
若是男人大抵會覺得是個活色生香的場麵,穆與棠卻隻覺得吵,規規矩矩地退到一旁,看是否要添茶倒酒之類的。
“幫我把這個橘子剝了,要把橘絡剝幹淨,不然我不吃。”麵若銀盤的孟寶林,頭也不抬,直接把橘子遞往肩後,仍與別的妃嬪講畫眉心得。
穆與棠回了個好字,將橘子倒放在手心裏,把像肚臍眼往裏凹的地方戳破,再撕下來一片片橘皮,將整個橙黃的蜜桔拿下來,仔仔細細地取下白絲橘絡。
這時,一個手持拂塵的宦官進了偏殿,扯著公鴨嗓對內室叫道:“陛下關心皇後娘娘,請陪侍執事出來回話。”
“老奴這就來。”
身穿百子納福團花紋的紅衣執事,跟著宦官,前去正殿回話。
瞬間,妃嬪們屏息凝神,偏殿變得鴉雀無聲。
“陛下,皇後娘娘宮口已全開,不多時就要誕下龍子了。”
大晏王朝名正言順的接班人馬上就要降生了!
皇帝搓了搓雙手,把冕旒撥到一邊,鄭重其事地吩咐:“你們一定要保母子平安,還有,皇後一生下龍兒,你們就要送上百年人參熬的參湯,別怠慢了。”
“陛下,參湯早已燉好,保準及時送給皇後娘娘喝,請陛下不必擔心。”
“成,那你快去裏麵看著。一有喜報,立刻告訴朕!”
“老奴遵命。”
紅衣執事退下後,皇帝興高采烈地抓著李宥的雙臂,眉開眼笑,“七郎,我馬上就有嫡子了!”
“恭喜四兄,賀喜四兄!”李宥滿臉笑意。
皇帝撓了撓鼻子,“七郎,我總覺得好像忘了件大事,又想不起來。”
“四兄,可是給小皇子取名一事?”李宥試探著提醒。
“沒錯沒錯,我忙於國事,倒忘了提前取名。”
按照祖製,在新皇子誕生的三個月裏,由禮部和太史局按照族譜和五行等擬多個名字,由皇帝親自選定。像李崇柏,就是太史局根據五行缺木取的名字,皇帝再選的。
憑啥早出生的皇子是太史局擬名,後出生的反而由皇帝親自取名?
李崇柏毫不猶豫地開腔道:“父親,兒認為給十三郎取名,該是太史局分內之事,何須父親費心?”
皇後即將誕下的小皇子,排行十三,被稱為十三郎合情合理。
在偏殿聽得清楚明白的妃嬪們,特別是已生過皇子或公主的,暗自點頭,認為大皇子說得有理。
“太史局根據天幹地支陰陽五行來取名,固然不錯。可是朕乃九五至尊,朕給十三郎取名,自然是上上大吉。”皇帝停了一下,看向李宥,“七郎,你說朕講得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