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七娘送來的飴糖和花糕,杜小草早起蒸的竹筒飯,醃的豆豉辣魚醬,都被裝在黑瓷碗裏當祭品。
至親長輩的祭日,按風俗要供奉三頓,為了彰顯孝心,杜家今天的飯食很豐盛,可惜杜小草沾不上光。。
早上的蒸米辣魚醬,燉肉炒雞子,她趕著去山上摘桑葉,沒能吃上。
中午金氏用春筍尖、山栗子燉了一鍋蘆花大公雞,就是啄破杜寶兒手背的那隻倒黴雞,雞燉好了,拿去給“先人”聞聞味,再端下來全家人吃。
杜小草一時沒忍住,抬起筷子想夾塊雞腿肉,頭一回被妹妹彈開筷子,第二回被杜寶兒敲疼手背,第三回再要去夾,金氏不耐煩了,一腳踹在她屁股下的小木墩上,咕咚摔了個四仰八叉。
她爹杜青奎在一旁悶頭吃飯,不吭聲,像沒看見一樣。
杜小草忍著疼爬起來,識趣地不上桌了,去瓦罐裏撈了一塊醃蘿卜幹,就著野菜團子幹吃。
人家有燉雞、辣魚醬下飯,總算沒再限製她吃菜團子的數量,平常最多給她吃兩個,今天吃三個也沒被戳手背上的凍瘡。
吃完了收拾碗筷的時候,金氏一邊給杜寶兒擦嘴上手上的油漬,一邊奚落杜小草“死眉耷拉眼,看著喪氣”。
“......你弟弟現在覺醒了仙種,淬體藥草供不上,你不是會叉爻魚嘛,沒事就去山腰水潭邊上看看,多叉幾條回來,敢私藏偷吃,看我不抽死你!”
杜小草:......?
爻魚要是那麼容易叉到,也就不值二兩銀子一小條的天價了。
潭深魚猾,撒網捕不著,釣竿釣不著,全靠人站在岸邊拿削尖的長竹竿去叉。
竹竿再長也有限,隻要爻魚不往潭邊上跑,她的眼神再犀利,叉魚技巧再好,也是白搭。
這些潭水裏出現爻魚,從杜小草的爺爺輩開始。
當時的村民喜出望外,以為找到了發財的捷徑,天天劃著小竹筏在溪澗水潭中捕魚、叉魚,獲利遠超養蠶打獵種稻穀。
好日子沒過幾天,水麵下忽然湧起巨大的漩渦,把村民連人帶竹筏一起拖拽到潭底。
水麵咕嘟咕嘟冒出幾個大泡泡之後,恢複平靜,連骨頭渣子都沒吐出一塊。
一開始大家還覺得是意外,發生的次數多了,再也沒有村民敢下潭,都說潭底下連著水晶宮,有河神坐鎮,誰敢下潭踩到神靈頭上,屍骨無存!
那不去潭邊叉魚,是不是就能安全了?
當然......不能!
村民耕種山坡上的桑田,牽著水牛犁地,小牛犢子沒拴鼻繩,竄到水潭邊哞哞亂叫。
主人過來找,就看見深不見底的潭水突然狂暴,巨浪撲到岸邊卷住小牛,落回潭中直直往下沉,水花都沒冒一個就不見了......
潭水詭秘,動輒吞噬牲畜和活人,村裏的老人總結經驗:
一不要劃船進入潭心,冒犯河神;
二不要在潭邊大呼小叫,驚擾河神;
三不要頻繁的叉魚捕魚,觸怒河神。
杜小草敢一再去潭邊叉魚,是冒著生命危險的,吃不到她嘴裏就罷了,吃的人還要拿蘆葦杆抽得她直不起腰來,她又不是傻的。
隔個十天半月,她拎回來一條巴掌大的小爻魚改善家裏的生活,已經是便宜龍蛋娘仨了。
金氏威脅詈罵的話,算是提醒了她,往後她再去叉魚,一定要小心堤防,一防河神,二防家人,別被一鍋端了。
山洞裏掛著的那幾十條爻魚,也最好找個機會賣掉,換成銀子買淬體藥草,確保自己的仙種能再度覺醒,成為真正的“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