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親沒有要賣你,那個女人是壞人,她想把我們娘倆都賣掉,以後見到她就跑知道嗎?”牧清瑤抱緊小虎子親了親。
然後她才把破筐裏麵的幹蘑菇掏一小把出來,找了個瓦罐泡發。
“等著,娘親給你做好吃的。”
牧清瑤把廚房清掃幹淨,又把破瓦罐,刷幹淨盛滿水放在灶台上。抱來兩捆幹柴,點火燒水。
江修竹不知道從哪裏找來十幾塊發了芽的紅薯和兩捧糙米、一把黑麵。
牧清瑤清洗幹淨紅薯,把芽子掰下來載在泥盆裏,回頭把紅薯去皮切成小塊,連同洗幹淨的糙米一並倒在瓦罐裏放在火上煮,小院裏飄出了甜香氣。
采回來的白蒿清洗幹淨,倒上黑麵,加一點鹽巴,揉成圓滾滾的菜團。
在瓦罐上麵放幾根秸稈,把菜團子一個一個的擺好,沒有鍋蓋,牧清瑤隻好找來草簾子蓋在上麵。
火燒的很旺,小窩棚裏溫暖起來。
牧清瑤這個才發現,江修竹正在苫補小窩棚,他用稻草,樹皮,竹竿把小窩棚漏著縫隙的地方全都修補完整。
江修竹雖然不能說話,可人勤快。
幹蘑菇已經泡發好,牧清瑤用熱水把蘑菇煮熟,加上一點鹽巴,和路上采回來的水芹菜嫩芽涼拌,一道清新又美味的菜肴裝盤。
窩棚裏麵掉腿的桌子已經修好,牧清瑤把水芹菜拌蘑菇放在當中,接著把黑麵菜團子裝在大黑碗裏端出來,又盛了三碗紅薯糙米粥。
“吃飯啦!”牧清瑤叫來了父子倆。
“真香呀。”小虎子抱著半碗紅薯粥,喝的噴香。
“娘親,菜團子也好吃!”
在牧家大院根本吃不飽飯的父子二人,坐在桌子跟前吃的狼吞虎咽,還真別說,雖然隻是用黑麵蒸出的菜團子,可味道格外的鮮美。尤其是水芹菜拌蘑菇這道菜,有嚼勁又有嫩菜芽兒的馨香吃一口就讓人覺著脆爽脆爽的。
一共十個菜團子,爺倆吃了九個。
牧清瑤喝了半碗粥,吃了一個菜團子就放下了筷子。
“娘親你怎麼不吃了?”小虎子問道。
牧清瑤想要快點作出蕨根粑粑賣掉,不想在吃飯上耽誤時間,更何況她得減肥呢。
“娘飽了,慢點吃,一會兒我還做好吃的。”
江修竹吃完飯一聲不響的又去修補屋頂。
不透風的小窩棚更加暖和了。
牧清瑤把挖回來的蕨根倒在大泥盆裏,先清洗幾遍,把蕨根裏的泥土都去除幹淨,再用小鐮刀把蕨根腐爛的部分切掉。
小院子裏有個用來舂米的石臼,牧七把蕨根倒在石臼裏,用木杵來回地搗碎。
小虎子蹲在地上看熱鬧,小嘴還不停地巴啦:“娘親,咱家沒有米吃,就要吃草根了嗎?”
牧清瑤笑著點頭,“這東西可比米要精貴呢,等娘做好了,你先嘗嘗。”
吃飽喝足力不虧,牧清瑤發現她幹起活來比之前輕鬆不少,把蕨根一團團搗碎,接著都泡在一個大瓦罐裏,再來回地搓洗。
才從井裏打上來的水冰涼,牧清瑤的手指很快就凍得通紅,沒辦法她隻好又燒了一把柴草,溫些熱水來洗。
等瓦罐裏的蕨根洗過五遍,牧清瑤才把之前澄清的水倒掉,瓦罐底部沉澱出來那部分像泥漿似的蕨根粉,被牧清瑤用木勺盛出來,裝在最大的瓦罐裏,再搬到灶上熬製。
看著瓦罐底部漸漸有大團的灰綠色粉餅團出現,小虎子吞了口水,一雙眼睛冒著綠光,“娘親,小虎子饞啦,這是什麼?這麼香!”
“蕨根粑粑!”牧清瑤用筷子挑出兩塊放在黑陶碗裏,兩塊雞蛋大小的蕨根粑粑在柴草的火光映照下,像灰綠色的寶石閃著清透的光芒。一股蕨根特有的香氣彌漫在廚房裏,讓人不由得口舌生津。
“給你爹嘗嘗,別燙著。”
牧清瑤又製作了四鍋蕨粑,看著漸漸濃稠起來的糕團,她也吞了口水。
沒有蔗糖和蜂蜜,蕨根粑粑的味道來自於純天然的清甜。
廚房裏飄出糕餅的香氣。
這時,江修竹已經把小窩棚的屋頂修補好,他正坐在矮凳上編背筐,似乎這味道讓他很滿意,連眉頭也微微舒展。
見小虎子端著兩大塊灰綠色的蕨粑進來,男人灰暗的眼神裏透出光亮。
“爹爹,這是娘親做的,可好吃呢。”小虎子又跑回廚房,正看見牧清瑤把做好的蕨粑分成小份,一份份包在泡好的幹荷葉裏。
“娘親,你不吃嗎?”小虎子吃了兩三塊,這東西粘性大,吃多了不好克化,牧清瑤便沒再讓小虎子多吃。
打好包裝,看著外麵正午暖和的陽光,“小虎子跟娘進縣城,怎麼樣?”
牧清瑤考慮到江修竹是個受氣的啞巴,小虎子也許會被騙走,不如就一起帶著進城。
小虎子興奮得直拍手。
原主的記憶裏,隻有搬回村時路過江流縣城時遠遠的看過一眼,並沒有太多的記憶。
生怕凍著孩子,牧七用僅有的一件破棉衣,把背筐包裹起來,把做好的蕨粑和小虎子都放在背筐裏,跟修竹打了招呼就向縣城走去。
牧清瑤覺著自己背著背筐走起路來,也並沒有多吃力。
江流村離縣城並不遠,也就五六裏地的模樣,步行半個多時辰便能走到。
她才背著孩子出了村口,便看見背著小包袱準備進城的鄉間小媳婦們,打扮的都很花俏。
牧清瑤出門前也把頭發挽起,可她的舊布襖破了洞,破棉褲角也露著棉花。怎麼看都像是瘋癲的叫花子。
“喲,九娘,你進城呀,我們在等老李家的馬車,每人三文錢,你給我們付賬怎麼樣呀?”
牧清瑤不是原主,才不當那個冤大頭。
有人便調笑:“還請客呢,你們不知道吧,她現在欠著錢地主家的銀子,她怕是要把小虎子背到城裏,賣了還債吧!”
眾人哄笑起來。
牧清瑤沒申辯,也沒搭茬,故意憨裏憨氣地背著小虎子繼續向前走,借機觀察著江流村與縣城之間的風土人情。
這個朝代以農耕為主,手工作坊並不多,商業也主要以農產品的交換為主。路過的街邊很少有穿著華麗的達官貴人,到處都是淳樸的民風。
很快,牧清瑤來到江流縣城城門口,沿著東市的商鋪走過去,二月初暖,幾乎沒有擺地攤的。
走了很遠,她才找到一間幹調店。鋪麵不大,裏麵的香料種類也並不多。
掌櫃是個上了年紀的老者,一見牧清瑤背著孩子進門,又往外趕:“到別家討飯吧,我還沒開張呢,真晦氣!”
牧清瑤打量著櫃台裏的各種調料,都裝在布袋子裏,上麵掛著個小木牌,名稱奇怪。
牧清瑤微眯了眼睛,居然隔著幾尺遠就能嗅出其中應該有八角、胡椒、香葉......好像還有咖喱粉的味道。
“掌櫃的,你收山木耳不?都是好成色。”牧清瑤見沒有熟人,便不再裝傻,把小虎子抱出來,荷葉裏透出蕨粑的香氣,掌櫃的立即湊上去問,“你這筐裏是什麼,這味道挺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