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劉梅辛辛苦苦的供出來一個大學生可不是讓他回來種田養魚的,等他腳好了,自然是要兒子去城裏找份好工作的。
“爸......這些事等你腳好了再說......”
段濤坐到了他身邊,問道,爸,你知道我從小掛脖子上那塊玉佩的來曆嗎?”
段國勇眯著眼睛回憶,“哦,那是你爺爺傳下來的,說是段家祖上留下來的。怎麼了?”
段濤搖頭,“沒事......對了,你知道村長家的那個女兒嗎?”
“哦......雙雙啊?!那丫頭回來了?!”
段國勇砸吧了一下嘴巴,“這不是山村裏飛出來的金鳳凰嘛......聽說念完大學在市裏上班呢......”
這不是比他還大幾歲?!怪不得沒印象了......
段濤想到對方一張白白嫩嫩的小臉,還真看不出比自己大呢!
“那咱瀝口村不是早出了她這個大學生了?”
他想著村裏人怎麼還總說就出了他一個大學生呢?
段國勇喂完了最後的飼料,把碗放到了一邊,隨口回道,“這丫頭心高,很早就離家了,聽說一直住在外家,要不是她爹不舍得離開,估摸一家都該去鎮上了......”
這村長一家也是奇葩,村長媳婦是鎮上的,當年說媒的時候說到瀝口村來也是讓人吃驚。不過這暗裏門門道道的,好像是村長媳婦年輕的時候風評不太好,鎮上的人都知道,沒人肯娶,最後沒辦法就說到瀝口村來。
村長也是個嫌貧愛富的,兩人一拍即合,婚後生了個女兒。村長白大富對女兒並怎麼重視,所以他媳婦就經常帶孩子回娘家,一來二去,這孩子就幹脆住到了鎮上的外家去了。
所以段濤對白雙雙的印象並不深,才會導致兩人明明是在同一個村子,見麵卻並不相識。
段濤和嶽國勇聊了一會才回到房間拿出手機看了看,上麵竟然有幾個未接來電。
看號碼還是陌生的,他有些好奇的回撥了過去。
沒一會,電話就接通了,一個清靈淡定的女聲從電話那頭傳了過來,“喂,你好,是段濤先生嗎?”
“是,請問,你是哪位?”
他有些好奇,自己在學校並沒有特別要好的朋友,可能就是打工比較多,對方是按照兼職來找的他。
“我是延壽堂的總經理,關雅言......”
段濤心一下就繃緊,還以為是自己賣的人參出了什麼問題,不禁語氣都有些緊張起來,“呃,你好......”
關雅言好像聽出了他語氣中的不自然,不禁發出淡淡的笑意,“段先生別緊張,我打這個電話給你,是覺得今天我們收到的那根人參價值不止八萬......”
段濤瞬間有些懵比,“啊?”
“如果段先生你沒有異議,我會讓人給你的賬號再打兩萬,你帶來的這根人參,值這個價格......”
“我......”
段濤頓時被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砸了個正著,一時間有些頭暈眼花,完全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出現幻覺了。
關雅言似乎能察覺到他的失措,那種輕柔的淺笑再次從聽筒中傳了過來,“放心段先生,我不是詐騙犯......”
“可是......你為什麼為什麼要多給我錢?”
還特意打了電話過來,就專門為了告訴他賣虧了,其實這人參能值十萬嗎?!
“其實是因為我們店鋪的主任對人參的鑒定還沒有達到相對的水準,這價格給你太虧了,而且我們是要做長遠生意的,我覺得,你應該還會給我帶來驚喜......”
關雅言在商場上的敏銳是完全可以秒殺一眾男性的,作為關家的繼承人,她在商場上混的如魚得水。
今天去延壽堂的時候那裏的店鋪主任拿出這根人參洋洋得意的吹噓自己壓低了價格拿到了下來,她就知道這蠢貨隻看的到眼前的利益。
她從主任的描述中就可以揣測出對方是一個什麼樣的農村青年,且極為敏銳的察覺到這個青年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商機。
所以她才會查到他的電話,特意打過來,就為了和段濤打好關係。
段濤經過關雅言的解釋也漸漸的明白過來,原來這位關經理是認為他手裏還有這樣價值的好東西,所以想把之前壓掉的價格補償給他,以此換取以後的繼續合作。
不得不說這個女人真的極為聰明和敏銳。
今天在那主任手裏拿到了八萬的價格,段濤其實心裏並不滿意,隻不過急用錢,並不想跑來跑去換地方,所以才會直接出售。
他確實心裏打算以後再有機會,肯定是要換地方了。
但是今天關雅言這樣直言不諱的給了他一個台階,那以後,兩人還真的免不了會繼續合作。
掛斷電話後沒多久,他的手機就收到了一筆兩萬塊的入賬信息。
平白多了兩萬,段濤還是很高興的。
一高興,看著日頭沒那麼炎熱了,就拎著草帽擔著魚食去自家塘子裏喂魚了。
段國勇看到兒子的身影,臉上露出了欣慰之色,隨後想到,今天早上段三叔拿過來的給魚治病的藥水忘給他了。
“哎......年紀大了,腦子果然不好使了......”
他一拍腦袋,想著隻能等他回來再說了。
段濤身強力壯,就算擔著魚食也很快就到了自家的魚塘子上。
此時太陽雖然沒中午那會毒辣,但是也不小。
他把東西放好後已經汗流浹背了,摘下帽子扇了扇風,扇掉一點暑氣,準備準備開始喂魚了。
瀝口村的人養殖的都是草魚鰱魚等草食性魚類,因為村子就在淺水灣上遊,水源很充沛。前幾年有人來考察水質,說這裏的水是市麵上難得一見的純淨水源,這種水質若是用來養魚蝦肯定很肥美。
於是村裏經過討論,家家戶戶在淺水灣附近的一片盆土地挖了水塘子養起了魚蝦。一開始並不怎麼管理的,到了年底起網一看,嘿,產量還不錯。
靠著這些魚蝦,大家過了個豐盛年。特別是這幾年村裏開了一條石子路,四個輪子的車子已經能開進來,大家養的魚蝦會有特定的人來收,這可真是方便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