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姑屬於語言障礙那一類的殘疾人。不過,算是上天憐憫,可以說因禍得福嫁給了姑爹那種好男人。姑姑是一直停留在沒有憂愁沒有煩惱的特殊狀態,她是永遠都開心快樂的。”客棧老板一邊招呼客人,一邊說道。
“幺姑了,她對錢是沒得概念的。她完全不知道家庭開銷幾多,姑娘上學、建房欠賬需要多少錢......統統不曉得的。所以啊,姑爹一家三口全部的生活壓力,全部的家庭重擔,都在我姑爹一個人身上!”她不為心酸地說道。
王家女兒突然插嘴問了楚夢瑤時間,她拿起手機看了看,回答了。
“我還要去超市打工,先走一步了。拜拜。”王姑娘話剛說完,就快步離開了。
楚夢瑤見客棧老板忙著招呼客人去了,王家的姑娘要去打工了,她識趣的告辭了。今天的收獲也算是頗為豐富了,她實在也不好意思再多打攪人家了。
王家的這位小妹妹今年剛剛十八歲,正是如花一般的年紀。她高考結束放假回到家,就自願找到一家超市,想要靠自己打工增加一些收入,以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木魚鎮上自強不息模範的女兒,自然也是能吃苦耐勞的。
楚夢瑤當年高考完,也是如對方這般在大型超市裏當導購員,每天辛勤勞作。而和她一樣生在大城市的同學們,參加完高考,父母就獎勵他們到全國各地旅遊放鬆身心。
她在走回辦公室的路上,腦海不斷回想著王勵誌的生平。一開始,他以換煤氣罐為生,十五年來,他的左肩已經卸下過近兩萬罐的煤氣。
如今據說王家不僅蓋起了三層小洋樓,他們還承包了剛才那間農家樂的客棧。
“是不是感覺內心受到了衝擊?”馮主任見楚夢瑤一臉若有所思的樣子,她走進來的時候,連基本的辦公室禮節都顧不上了——見到直係領導,居然視而不見,一聲招呼都不打了。
楚夢瑤猛地驚醒,趕緊道歉:“不好意思馮主任,實在是沒想到我們木魚鎮上會出現王勵誌這種人物。”
“別說你了。就連我以前都不敢相信,我們這旮旯裏還能出這種底層勞動模範。”馮主任感歎,開始講述他所知道的王勵誌。
“幾年前他被神農架政府授予木魚鎮‘自強不息道德模範’後,被我們請去參加‘和諧村鎮自強不息’的巡回演講。王勵誌有種,他敢當著木魚鎮所轄八個村三個社區都聽眾說大實話。特別是,這群人裏有當時木魚鎮五百三十四戶、一共一千三百零四個建檔立卡都貧困戶。”馮主任喝了一口水,停頓了一下,問楚夢瑤:“你知道他一開口就說什麼了嗎?”
她搖了搖頭,直言道:“想不出來。”
“他說:‘一句古話,人窮誌不窮,自己掙來的才吃得香。’特別是他在三堆河村演講時,巡回演講團成員之一——木魚鎮人大主席團陳主席,激動地舉起王勵誌殘疾的左手,對現場的觀眾說,‘大家都看看,這個男人是真的隻有一隻手,他能勤勞致富,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一味靠政府?’。你是不在現場啊,沒看到地下的四肢健全的貧困戶,個個羞紅了臉,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馮主任想到這裏,無聲地勾唇笑了笑。
“巡回演講結束後,也有很多人問王勵誌,說什麼‘你現在一年收入也有大幾萬了,漂亮的樓房也有兩三層了,何必還做扛煤氣罐子這麼辛苦的工作呢?又沒幾個錢,人還累,你都五十歲的人了......’他就隻會憨憨地笑,跟對方掏心窩說了實話,‘不勞動,再大的家業也會敗光的。隻有勤勞,才會給家人帶來持續的幸福!’。”
“那時候,我才終於明白,這就是他脫貧走向富裕的內在強大驅動力。這是個負責任的好男人,什麼艱難困苦都打不倒他的。”馮主任的眼眶微紅,眼角逐漸變得濕 潤。
聽了馮主任一席話,楚夢瑤越發是期待周末與王勵誌的見麵會了。
九月下旬的一個周日,天公作美,碧空如洗,萬裏無雲。
楚夢瑤背著電腦包,裝上了水壺、蛋白棒、巧克力和壓縮餅幹,一大早就趕去王勵誌家開的客棧。
正巧,裏麵出來一名獨手男子,一身戶外出行的打扮,必是王勵誌本人無疑。
“姑娘,吃了早飯嗎?”他笑著打了招呼。
她點了點頭:“我是鎮上文旅辦的小楚,我一周前有預約過,想要采訪您。”
“我曉得。”他遞給楚夢瑤一小袋紅薯幹,“等會我要帶著客人去老君山,你有興趣的話,可以跟我們一起去。沒有的話,就等我下午回來再聊。”
“誒,您還做向導的工作啊!”楚夢瑤吃了一驚,老君山屬於無人區,那可不是一般人能獨自穿越的地方。就算是本地人,沒有金剛鑽也不敢攬瓷器活。
老君山的向導,必須至少是有兩把刷子的人。否則,不是喂了野生動物;就是迷失了等著救援,浪費國家資源。
“要是天氣好,我又不忙的時候,就會充當向導,帶著客人進山。這不是因為疫情,生意不好做,咱們要想辦法創收嗎?不過,請我做向導,這是需要提前很早預約的。而且啊,我都是優先住客棧的遊客。”王勵誌靦腆地解釋道。
他等的客人很快也出來了,是一位體格健碩的小夥子。互相認識後,他們結伴同行。
小夥子開著一輛越野車,王勵誌坐在副駕駛座上指路。楚夢瑤坐在司機後麵,時不時探出頭聽王勵誌說話。
“送煤氣壇子肯定累啊。”王勵誌如實相告,“我從早上八點開始上班,到晚上十點還不一定能下班。每天要送一百多個煤氣壇子,一天負重超過五千多斤了!我走的都是居民戶樓梯間,又沒得個電梯,爬上爬下的,你說累不累人啊?我都快五十了,這十幾年來你當我沒想過要放棄,去幹其它輕鬆一點工作嗎?肯定是有的,沒有那是騙人的。我隻是想到老婆孩子,隻能說服我自己,幹這一行習慣了,咬咬牙堅持一下就能挺過去了。”
小夥子司機聽了,頻頻點頭:“王師傅有誌氣,是個人物!”
“哎呀,別這麼說我。就是用自己的經曆體會給你們講一句大實話——人呐,活著就是堅持做有意義的事。別要想什麼有的沒有的,實踐出真知。先做事再說!”王勵誌的耳朵泛紅,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
小夥子歎道:“王師傅真是謙虛,我看您的左肩都磨破出血了,周圍都是常年扛煤氣壇磨出來的厚繭子。”
“這不算什麼喲!”王勵誌不以為然,“多虧了國家精準扶貧政策,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幾年前我那會兒剛起新房子,我隻要把上班的事情做完,有空餘時間就趕回家建房子。我在工地上忙著搬磚、背砂、和水泥漿。隻要我能夠做到的事情,爭分奪秒地做好。哪怕就是回去挑一擔砂子,搬幾口磚都是好的,就是圖個心裏踏實啊!”他開心地回憶道。
“不隻是我喲,我老婆也是這樣的。隻要她能做的,她會一直做下去。總是不停地做,我很少看到她偷懶玩或者休息。老是看到她跑上跑下,忙前忙後的身影。”
“不過說實話啊,那個時候,我也真的是做夢都想好好休息幾天。但是政府拉我一把,我自己也要爭氣使勁奔,沒到該休息的時候,所以隻能是咬咬牙,堅持、堅持、再堅持......”楚夢瑤從後視鏡裏看到王勵誌眼睛發紅。
她真誠地說道:“我覺得,您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和靠自己的誌氣,就是您能脫貧走向幸福生活的關鍵。”
“我真心說說這幾年的感受,那就是國家的扶貧政策再好,也還是需要困難戶自己的努力和勤奮。如果自己都不勤快,遇到什麼事都想著依靠政府去解決問題,那是扶不起來的爛泥巴。中 國那麼多人口,十幾個億啊,政府總歸隻能管得了你一時,而管不了你一世。”這些話從曾經的特困戶嘴裏說出來,竟然是那樣的自然。
“我建房修客棧,除了政府給我的拆遷款,也有向親朋好友借的錢,甚至我還向銀行低息貸款了,一共是三十多萬元了。我以前是不敢想的,現在我麵對這些債務,感覺是有償還能力的,而且還比較樂觀。畢竟在政府的幫扶下,在親戚朋友的支持下,我已經擺脫貧困,現在雖然還有債務,誕生生活的壓力早就大大減輕。”王勵誌不自覺地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有外債,是壓力,也更是動力。”
楚夢瑤一邊聽,一邊做著采訪筆記。這時候,她看到馮主任發來的一條信息:”王勵誌的事跡被報道後,他的女兒在我的文章後留言:‘這個愛了我十八年的男人,是真正的辛苦,我從小就仰望著他的身影,看著他每天早出晚歸,是真的很艱辛,我希望每個見到他的人都能善待他,感謝各位對我父親的支持與幫助,感謝所有人的善待。’”
馮主任在文章裏寫到:“他被稱為神農架脫貧的勵誌哥,勤奮努力,發展強大,終成榜樣,是人們最認可和尊敬的道德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