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底,已知的人的世界全都分布在一千五到兩千米這個區間,而這樣的如今被稱為“地下城”的區域全世界一共有一百五十九個。這些城市是被劃分出來的概念,是“聚集區”的集合,或大或小完全取決於能源供應的範圍,而它們又公認的被劃成了十五個“線”,“線”就是把城串聯起來的地底的主要交通線路,何風所在的北七城(隻指由‘大海線中城’往北的第七個地下城區)就屬於“大海線”。
接受邀請(他自己稱之為“任命”)之後,何風又和學校通了次信,對方說讓他在八月十五之前到校比較好,又為他的出行做了些說明,在那之後他就一直在為“外出”做準備。
他不是沒有出去過,但是自六九一年人類“第一批次移民”(大規模移民)到地上之後他就再沒上去過——他認為那是錯誤的,是會付出代價的。而如今他執拗的脾性再次支配了他,他竟然在家裏按照頭腦裏的流程做起了準備,並且誰勸也不聽。
開始是適應空氣的差異。地底的空氣完全是經“蓄氣蓄水站”淨化調和過的,而地表的空氣則更黏稠,含氧量很低——他通過延長關窗時間來模擬鍛煉。之後是眼睛耐受強光鍛煉,肌肉鍛煉,還重溫了操作防護設備的要領。他是這麼想的,現在開始訓練起來,等正式接受培訓的時候他就不會被落下了。可進行到辦理外出手續這一步的時候,他才發現或許鍛煉眼睛和心肺是必要的,而其他的已經完全沒有要求了。
在八月二日這天晚上,整個大海線的地下城又經曆了一次大範圍地停電,停電是因為要配合地上的能源項目。但詳細的說明並沒有公開過,也因此時不時就有傳說——那是在開發什麼武器......
何風在熒光燈下收拾行李,收拾到最後,替換的衣物和隨身的紙筆根本沒能裝滿那個行李箱。他近來的意願有所轉變,簡單說是——有些退縮。他決定到那裏看過之後,失望了就不再履職,而是立馬辭職回來。他不打算在這件事上背負沉重的道德包袱,因此外在的也不想帶著沉重的行李前去赴任。不過他的理性告訴他,這麼做一點都不體麵。因此這讓他陷入了些許的糾結中。
到了第二天,城中依然是熏黑的,沒有鋪天蓋地的環境光,隻有城區通往“港灣”的這條交通線上亮著路燈。街上熒光多燈籠少,有不少朵幽光奪窗泛泛;建築依然隻有棱角可辨,渺渺的感覺讓人身心悠悠的;各式各樣的人行色匆匆磕磕碰碰,眼睛一觸到光就反射得星星點點的,和叫醒世界的嘈雜趣然相應。
何風身穿一件肥大的絲綢套衫一條薄褲,兜裏還放著副墨鏡,和家人告別著來到外麵。——這裏的絲綢雖然也是蠶吐的絲,但由於地底並沒有足夠的土來種植桑樹或其他植物,所以蠶吃的並非桑葉,而基本上都是澱粉製品外加蛋白質添加劑和其他添加劑的食物,就連人的主食也是一樣。而由於地下聚集區實在很小,沒有用汽車的必要,反而使得自行車、人力車興盛起來——何風就是叫了一輛人力車,這時它已經在門口等候了。
“等我給你們寫信;不過你們也別指望天天都能知道我的狀況——”
何風對著一律瞿然的臉不斷地揮手,試圖用當下的灑脫緩解他們的擔憂。之後他來到車旁,在車夫的幫助下踏上了車板,幹脆一屁股坐進車廂裏,又招招手就拉上了車帷,在閃爍起來的前燈的指引下,照著一雙雙被驚動的腿往北七城港灣去了。
所謂“港灣”,即是一處廣袤兩公裏的停船發船處,而這裏又不隻是船聚集的地方,因為它通常會被分成兩個功能區,一部分叫“蓄氣、蓄水站”(除提供水、氣外也做能源供應之用),並不對外開放;另一個功能區才是麵向大眾的出行站點,也就是真正的港灣。而港灣內外並非有什麼水的江河或海洋,而是被管道約束的氣流(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這氣流自地上來,時速能達到四百到六百公裏,不隻提供交通之用,還能滿足發電、供水、通信的需求。地下的人們是這麼認為的——他們把地下的“城”比作一個個器官,於是這氣流和通道無疑起著“血液”和“血管”的作用,足以說明其重要性。
何風到的時候船已經泊在碼頭上了。他檢過票從階磴折回爬了十來米上到月台,周圍都是黑漆漆的,隻有指示的燈光一盞一盞從頭頂呈現出一個個紅色的箭頭形狀,從中走過就像是受到了什麼神怪的指引,有點考人的膽量。道路旁有兩溜溝渠,那裏麵奔流著的是處理過的空氣,它們沿著地溝湍越了二十來米,之後隨著月台的T字橫翼平鋪開或是翻到了空中去,最後泱泱蕩蕩湧到頭頂的出風口,多餘的才又衝撞著從入口跑出去——這便保證了管道中泄露的氣流不會影響人的機能。
何風尋找著七號站,最後在風轉彎的地方向右一轉——他注意到那邊相間的有兩艘“船”,那些家夥正名叫“淵機”,又叫“氣蟲”,長度在十米以上,而寬高大都是三米;正麵像是帶著窗戶的子彈頭,船身有一節一節蝦殼一樣的疊層,而尾部則有個傘狀的迎風裝置......
何風快走了兩步來到前門,從那裏進去,裏麵有兩個人已經坐在了兩邊的半嵌入式的座位裏了,他走過的時候和他們分別握手,之後在年紀相當的叫做“喬明”的人右側坐了下來。
喬明在讀昨天的“世界”報,他覺得何風有些麵熟,看見他在自己身邊坐下,“吭”了一聲,等何風的目光看向了自己,便笑著說起來:“上邊鬧起來了!”他將報紙歪了歪,“您看——”。
何風正了正版麵,看見了兩張並列的擠滿了憤怒的人的照片,左邊一張圖片上的標語是:“城市給你,土地給我們!”右邊則是個打砸的場麵,下麵標著這樣兩行字——憤怒的暴·亂者打砸機器設備;722年8月1日攝於一家機器人工廠門前。之後他又看了眼那標語,不覺念出了聲來,而他實在不理解這話是什麼意思。
喬明看著何風,想要從他臉上找到一些觀點,在看到了疑惑之後便陰陽不清地說:“這幫人真靠不住,是不是?在地下城的時候有人一招喚,一窩蜂都上去了;到了上邊呢,有人一忽悠,又都瘋了頭,鬧起來了——”
之後他突然指著評論讀道:“你看他說:......這場罷工和遊行開始在‘驛站計劃’開工的第二天,而存在的範圍也在規劃的第一批驛站所在的壩線上——我們有理由去懷疑,這場動亂之所以會發生,真的是其發起者所宣稱的那樣的嗎?或者可以再進一步去問,這是在反對誰呢?月球人還是聯合政府?無論是誰,隻要不是出於一己私利,對人們來說就還是可以諒解的——但似乎就算是在這一點上也是存疑的。......”讀到這兒他輕蔑地笑了笑,又期待地看了看何風。
何風皺著眉點了點頭,之後請求他給自己讀一遍報紙。
對於這樣的表示喬明顯然還算滿意,於是將報紙交給他,自己則回到了平靜的姿態。何風這才深吸了口氣把身子靠在椅背上。
他簡要地看了看,了解到事情是這樣的:
691年,為了使“地上移民計劃”有序進行,聯合政府在“移民須知和規定(由地下移民地上者的須知事項和暫時管理規定)”的基礎上出台了一部“地上移民法”,其中規定了一項:為了避免發生混亂和預防意外(包括疾病、意外遭遇的不測、災害、死亡等等),要對所有在地麵之上(海拔在-400米以上的區域)生活的人類提取生物樣本保留,並且定期對其進行身體檢測和行動監督,以達到追蹤生物狀況和對涉足過危險地區的人隔離保護的目的。
而在兩年前,一個叫“陸上人類協會”的組織接到反映說:在大海線(壩線)的三個都市和幾個小鎮中,同時出現了幾百人的異常症狀,具體表現是——頭暈、躁動、呼吸困難以及精神混亂等等。
經他們核實,這些人中開始出現症狀的時間有七成就是在三月接受身體檢測之後不久。這引發了他們的關注,在隨後的長達一年多的調查中,他們確信掌握了聯合政府通過“身體檢測”控製人類的證據,隨後便在秘密地籌劃一場運動。
據他們說,搗毀工廠目的是削弱月球人在地球的控製力;讓政府停止運轉是要督促其規劃新的政策,拒絕向月球全麵低頭,避免月球人最終控製地球。
有個人接受采訪說:“廢除‘控製人類法’(地上移民法)!把細胞人(月球人)趕進都市!讓土地歸人類掌管!”這場活動的主持者也透露:“關鍵是讓土地歸人類掌控——把月球人趕進都市是暫時的,因為光靠人類重建地球是不現實的,需要月球人的參與和幫助。不過這種狀況將會,也必須在未來的某一天中止,我們的目標是完全把外星文明趕出去。”但他們並沒有明說會采取怎樣的方法迫使月球人同意他們的想法。
而報紙評論的原意是:
因為在地上和地下的結合部以及地表的某些難以監管的地帶是存在許多“灰色·區域”的,在這些地方他們既不受地下的法律管理,也不受“地上移民法”的約束,而是建立了自己的控製範圍。而“驛站計劃”其實是在擴大都市的控製範圍,因而可能會影響這些灰色·區域中的人的利益,所以才猜測他們的動機。
何風在讀報紙的時候,在一旁的喬明問道:“我見您有些麵熟......”
何風抬起頭來會心一笑,自我介紹說:“我叫何風。”但他平常以筆名(巨耳)行世,喬明沒認出他,隻是說:“幸會,幸會。”
之後又問:“您是住在這裏嗎?是要到哪裏?”
“是,我住在這兒,最近要到北二城去一趟——您呢,您是?”
喬明隻挑了挑眼說:“那您在那兒說不定能見到他們。”
這時,司機和押船(押船的人)以及三個郵差從車頭的窗戶前走過,他們各自抱著個箱子從後門上到船上,將它們堆在了船尾——那些都是要郵遞的信件和物品。之後郵差們下去,船的門便關了起來。
“係上安全帶吧,要出發啦!再重複一遍,要出發了,係上安全帶!”押船像是麵對著滿滿當當的車廂一樣喊了兩聲,之後坐在了郵遞物品旁邊的一個獨立座位上。何風聽到便從左邊箱壁拉出了扣帶,先是在腹部,再是在胸·部都一一扣好,最後又把兩肩也都固定了。這時他看了眼手表,上麵顯示是“9:20”。
也就過了五分鐘,果然就聽見了“轟轟”的發動聲,何風朝前麵的窗戶望過去,發現船已經從碼頭上開動起來,正緩緩地走向碼頭對麵一條標示著“出口”的拱頂通道。之後船艙中就響起了電子音:“前方即將加速!請乘客係好安全帶,切勿隨意走動......”
話聲還在繼續,子彈的船體已經進入了下滑的坡道,“吱呀”的聲音隨著船的屈折一節一節地響遍,越來越快,直到整個車廂都行到了坡道上。一開始還隻是依靠著重力下滑,走了百十米後,通道後方被厚重的隔門給關上了,可以聽到氣流衝撞著撐滿了通道,“轟轟”,最後猛然撞到了船後傘形的迎風裝置上,於是船的速度猛然飆升——何風的身體緊緊嵌在座椅裏,又有繩帶的輔助,即使這樣還是感覺右肋被擠得有些疼。船頭上方的儀表顯示著時速:“207-229-251......”,直到數字超過了“320”,隨著一節節車體接入平地,急速的數聲“哐啷”合成了一聲響出來,於是船並入了主通道。主通道裏麵的就不是經過迂回約束過的氣流了,因此就在進入的一刹那,船又被猛推了一把,而速度也一下子達到了“367”,之後又用了一分鐘將速度穩定在了“500”上下。
從北七城到北二城直線距離約有八百公裏,也就是說按照這樣的速度不到兩個小時就能到達目的地,然而這艘船中途需要停三站——最終在“11:31”,淵機在呼嘯中爬上一個緩坡,來到了一處圓形的跑道,最終在這裏頂著逆風榨幹了它剩餘的速度,這才又從“入口”通道開進了北二城碼頭。
出來北二城港灣,何風又叫車橫穿城區,從“區間隧道”來到了三四裏外的“長明區”(聚集區的名字),因為這裏是大海線上唯一擁有“湧梯”的地方——湧梯是用風壓和電力供能的直上直下的籠梯。
要使用湧梯需要提前預約,於是他先來到關口登記——關口即前往湧梯的道路上的審查站。經過核查手續,上交材料,申報許可,到下午三點左右他終於拿到了通行證,處理得還算快。通行證上出發時間那一行寫著“八月六日六點”幾個字,於是他就此聯係校方,通了封信,告訴他們他的行程,然後就在湧梯附近找了家旅館(這裏尤其多旅館)住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