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萬高鐵是中 國高鐵方案走出去的“第一單”。它采用中 國鐵路技術標準,並按照當地的氣候、線路條件、沿線群眾文化傳統和生活習慣為印尼“量身打造”,建成後將成為印尼乃至東南亞的第一條高速鐵路,對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教學中劉向南發現,部分印尼學生對課堂專業學習專注力不夠,如果老師不叫他抄白板的字(印尼用的是白板),他們根本不會寫,不會主動學習,也不做筆記。在韋景輝的課堂,有時還像個馬蜂窩似的嗡嗡吵鬧。有時要講得很大聲才可以,一節課下來喉都要破了,腦袋也要暴炸了,老師上課、教學翻譯都很費勁。
經過一段時間摸索,劉向南和李天成他們聯合施工企業總結出了精準教學的方法,培養印尼第一代高鐵人才。為高質量、高標準完成印尼學員實操培訓工作,雅萬高鐵項目認真組織謀劃,結合鋪軌工程點多麵廣、鐵路知識繁多冗雜的特點,為學員量身定製了為期三天的短期集中培訓,先後圍繞鐵路工程、線路安全、軌道運輸及長鋼軌生產工法工藝等重點進行教學。集中培訓結束後,將根據學員個人意願及專業方向,以“撒種子”的形式將學員們分散到雅萬高鐵鋪軌基地施工現場,進行現場頂崗實習,正式由“課堂”教學邁入“現場”實操培訓階段,以獲取鐵路施工、管理、運輸等相關知識和經驗。
培訓期間,雅萬高鐵項目組織印尼員工觀看中鐵二局宣傳片、《我的希望之路》等影片,介紹中印尼兩國悠久的友好鄰邦關係,解讀中鐵三局企業文化,同時通過組織拔河、足球賽等文體活動,強化學員之間的溝通交流,培養拚搏進取精神,真正做中印尼友誼的見證者、參與者、傳承者。
雅萬高鐵是“一帶一路”、中印尼友誼的標誌性工程,是中印尼兩國共同推進的戰略項目。開工以來,中鐵三局始積極為當地增加工作崗位、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努力讓雅萬高鐵建設惠及沿線人民。在完成全部培訓學習並考核合格以後,這批學員將成為印尼第一代鐵路工作人員,從事火車司機、調度員、機輛設備維修等崗位,將為印尼鐵路事業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目前,雅萬高鐵項目的項目許可、融資、征地拆遷等關鍵事項紮實推進,22處控製性工程取得突破,項目建設進入全麵實施推進新階段。
工地上,印尼職工班長恩賽普正和同事們一起忙碌著。恩賽普的家在離工地4公裏的甘加薩裏村,任職工班長的10個月中,他每月隻回家一兩次,平常都忙碌在工地上。“中方項目組的信任給了我極大的自信,我拚盡全力為保證隧道早日貫通多做貢獻。”恩賽普說。
胡傑文告訴安妤說,他被中車公司錄用了,這段時間將都要去中車公司實習,中車公司將為雅萬高鐵提供11列8輛編組的時速350公裏高速動車組。
謝明明導師謝明明說:“工業設計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核心課程包括工業設計思想基礎、工業設計心理學、工業社會學、美學與設計、人機學、符號學、產品設計、造型等。”
“我們注重將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緊密結合,專業課程的學習都是項目(大作業)驅動,而不再是考試驅動,培養同學們的工業設計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
胡傑文很滿意現在應聘的公司,他說雅萬高鐵項目使用的高速列車,將由中印尼高鐵承包商聯合體成員中車公司提供。項目共11列8輛編組的高速動車組,設計時速350公裏,將結合當地熱帶氣候條件和人文文化為雅萬高鐵量身打造。
劉向南和安妤通話,介紹在印尼工作情況。劉向南說,雅萬高鐵由中印尼企業按照B2B商業模式合作,中方由中 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鐵路設計、建造、裝備和運營等企業組成聯合體,與印尼維卡公司牽頭的國有企業聯合體合作。項目全部采用中 國高鐵技術和裝備,借鑒中 國高鐵豐富的建設和運營管理經驗,是中 國高鐵標準“走出去”第一單。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中印尼合作夥伴先後完成了高鐵線路規劃審批、項目建設許可、特許經營協議、線路環評、勘察設計等各項準備工作。
安妤說別老是說工作相關的事情了,說說生活怎麼樣吧,過得還適應嗎?劉向南說她發現了印尼人有兩句問候語,有一句跟中 國常用的問候語很像似,有一句剛開始聽到時差點鬧出了笑話。
激起了安妤好奇心,趕緊問,到底是什麼呀?、
劉向南說:“第一句是你吃了嗎?不管是多少點鐘,隻要見麵就問你有吃了嗎?第二句是你洗澡了嗎?當時有學生問我們,當時我覺得特別奇怪,他一大早問我們洗澡了嗎?後來才知道,這在他們當地是很平常的問候語,就象中 國人問你吃飯了嗎?”
“說到吃飯,你那邊怎麼樣呀,會不會把我們的大小姐給餓壞了?”安妤追問道。
“保姆做的飯菜主要是閩南做法,豬肉、洋蔥、排骨、螃蟹、青菜四季豆,各種做法還算合口味的。”
劉向南說,最好玩的是他們去參觀,見過印尼的手工藝人正在繪製當地傳統的巴迪蠟染印花布。巴迪克是印尼特有的一種蠟染花布,也泛指用這種花布製成的服裝,被印尼人視為“國服”。在印尼有這樣一種說法:喜慶時刻如果不穿巴迪克,就不算完美。印尼政府規定,凡參加全國性的重大節慶如獨立日、建軍節和正式的外事活動,政府官員都必須穿“國服”——巴迪克長袖衫。另外,在一些隆重的社交場合、開齋節團拜儀式上,有身份的人一般也要穿“國服”。不少在印尼長期工作的中 國人,也準備了兩件巴迪克長衫,正式場合穿巴迪克替代西裝,感覺很涼爽。巴迪克蠟染技藝更是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出生到死亡,印尼人的生活始終與巴迪克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新生的嬰兒要用巴迪克包裹,新人結婚要穿巴迪克服裝,親人去世要用巴迪克做壽衣。所以,要深 入了解印尼的傳統文化,是必須要好好研究研究巴迪克。
安妤說,我們上工業設計課時,老師也舉例過印尼特有的克裏斯劍、皮影木偶道具和兒童繪畫作品、手工藝品,以及用易拉罐等廢棄材料製成的金屬工藝品。印尼的工藝品製作精美,充分顯示出印尼人民勤勞智慧、心靈手巧。中 國和印尼都擁有燦爛的民族文化,大小姐你就好好代表我們和印尼人民好好交流,相互借鑒。
期間,廣西雜技團到印尼開展文化交流活動。雅萬高鐵項目組織中印尼工人代表觀看了演員們的精彩表演,《倒立技巧》《柔術滾燈》《晃圈》《肩上芭蕾》《鑽地圈》《轉碟》等精彩雜技節目,贏得中印尼工人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與喝彩。現場中印尼工人稱讚說,中 國雜技演員的精彩演出極具藝術感染力,展現中 國雜技高超技巧和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