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道法通天道法通天
心隨意轉

第二章 官宦人家

  公元1109年夏七月十三午時,宋國北邊益州城東。

  一位中年男子身著緋色羅袍裙、襯以白花羅中單,束以大帶,再以革帶係緋羅蔽膝,方心曲領,一白羅做成上圓下方的飾件壓在領部,白綾襪黑皮履,腰間掛有墨綠色雕花玉佩,另在腰旁掛錦綬。

  細看花紋配合中年男子穿著,明眼人不難猜出,這位中年男子正是當地的右司郎中。官居正六品,擔任宋國與西夏國的外交官員,權宜商議宋國同西夏之間的往來,朝貢,等大小事情。

  說的好聽叫外交,其實大家心裏都明白。

  當今局勢北方西夏,契丹遼國,西側吐蕃諸部,西南方諸部等。

  其中屬西夏,遼國遊牧民族民風剽悍,軍隊作戰能力極強。宋朝自太高祖開朝以來崇文抑武,雖然在文化經濟上空前繁榮,但是在軍隊作戰方麵羸弱不堪。

  正所謂弱國無外交,北方虎狼之師常年南下侵略宋朝邊境。

  孱弱的宋朝軍隊同遼作戰更是不堪一擊。宋遼戰爭長達二十五年,期間民不聊生,餓殍遍地。

  迫於無奈,朝廷於五年前與遼訂立和約: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因澶州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稱“澶淵之盟”。

  因為宋遼以兄弟相稱,遼為兄,宋為弟。因此西夏對宋稱臣,但實際上就是宋朝每年送兩國金銀布匹若幹,名為賜予,實為乞和!

  同樣,西側的吐蕃諸部以及南方諸部,每年宋朝都需要贈送錢財,以此達到和平的目的。

  言歸正傳,中年男子此時正於一處學堂門口站立,身後是一頂轎子以及六個下人。

午時一到,學堂內開始嘈雜起來,熙熙攘攘的學子從學堂裏走出來,彼此揮手道別,想來是今日課程結束。

  一位書童打扮的孩子看到門口站立的眾人,陡然直身作揖行禮,恭敬的說了聲:“老爺安好,少爺正在裏屋同程先生講學,我這就去告訴少爺您來了。”

  中年男子點了點頭,抬手揮了揮示意書童快去。書童連忙往回跑去,大喊道:“少爺少爺,老爺來了,在門口等了估計有一會了,想來是來接我們回家的。”

  此時那位被喚作少爺的少年此時正和一位頜下生須,年近五旬的中年男子緩步走出學堂。

  隻見中年男子身材修長,相貌堂堂,顧盼間書卷之氣甚濃,有幾分古書上所描述的溫文爾雅的氣質,眼角長著細密的魚尾紋,透出曆經人世浮沉的淡定從容。

  中年男子眼眸一掃,門口正高談闊論的幾名書生立即收聲,一同作揖,恭敬地施禮問好。

  門外身著官服的男子見先生走近,先行作揖行禮問候:“程先生安好”,裏屋的程先生見麵前官服男子如此,連忙以手作揖俯首加敬回應道:“沈大人安好,沈大人這般禮數,真是折煞我了”。

  那名叫作沈大人的男子做完禮數,直身走上前將正在鞠躬的程先生扶起說到:“程先生為作犬子的教書老師,理應如此,先生莫要謙虛”。

  程先生被扶起後回頭看了看後方的兩個孩子,一個正是先前門口所見的書童,另一個則穿一身淺綠羅衣,頭發以竹簪束起,身上一股不同於蘭麝的木頭的香味。

  正午光線正濃,淡天琉璃。少年的臉如桃杏,姿態閑雅,尚餘孤瘦雪霜姿,少年瞳仁靈動,水晶珠一樣的吸引人。

  被稱呼為沈大人的中年男子名叫沈禹州,正是後方模樣靈動少年的父親。

  此次前來正是因為孩子跟隨程先生已經學習八年了,程先生先前曾差人來府邸通知沈家,希望沈家能來一位長輩接走沈星舒,因為求學結束,禮當長輩接走,以全禮數。

  隻是令程先生倍感意外的是,來接人的長輩竟然是益州右司郎中沈禹州,也就是沈星舒的父親。

  沈禹州日理萬機,竟會抽出時間,陪同孩子完成求學禮數,這讓程先生心中驚訝之餘倍感欣慰,因為自己這最喜愛的弟子有個好父親。

  心中想及此處轉頭看向沈禹州開口說道:“沈大人,星舒這個孩子已經跟隨我學習八年,此子聰慧懂禮,勤勞善良,將來必定有所成就。”

  說到此處程先生頓了頓轉頭呼喚那名叫做沈星舒的孩子到跟前來,繼續看向沈禹州補充道:“老夫講學三十餘載,像星舒這般勤學好問,心性沉穩的十一二歲孩童實屬少見。隻是老夫才疏學淺,能教給星舒的也隻有這麼多了。”

  說道此處,程先生轉頭看向沈禹州繼續說道:“沈大人,此時炎熱不堪,還是快快帶上星舒回去吧,我這個老頭子也該去做自己的事情了,就不留沈大人歇息了。”

  說完便轉身往回走去。沈禹州自然看出來了,表麵上程先生像是在逐客,實際上眉目間多帶不舍,隻怕淚水湧出才連忙轉身向屋內走去。

  沈星舒見此,心中不舍,向前兩步跪拜在地,對自己這位老師行三拜九叩的大禮。

  程先生停下腳步站立不動背對沈星舒,表明接受弟子的拜禮。

  待沈星舒行完大禮起身時,程先生依舊背對眾人說道:“星舒啊,你需記住遇事當不慌,抉擇冷靜,求最優解。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程先生頓了頓再道:“君子立於天地之間,做人做事應當:無愧於天地,無愧於自己。”

  說完側身衝眾人擺了擺手示意眾人離去,自己則走進學堂,掩上了房門。

  沈星舒受教點頭欲再行跪拜之禮,卻發現身體被一股無形阻力拖著,竟然動彈不得,耳邊響起“別拜了快隨你父親回去吧”。

  沈禹州見沈星舒站立不動,身體卻在抖動,以為是孩子離別傷心,上前拍肩安慰,招呼下人,準備回府。

  多日未見父親,一時的喜悅感以及對老師的不舍之情,把剛才所遇怪事壓下,權當自己被午時的太陽曬的有些中暑。

  同父親坐上轎子,準備起轎回返。臨走時,沈星舒拉開簾子,再次看向學堂,也不知此間一別,何時才能再次見到先生。

  先前聽說先生要去雲遊四海,很早就開始收拾準備,估摸著也就最近兩天便要啟程了吧。

  抬轎子的腳夫腳力甚好,很快父子便回到府邸門口,緊隨其後的便是自己的書童餘黑。其父母是宥州人,世代務農,家裏隻能算溫飽。

  早年契丹人南下,他們村被屠戮殆盡,六歲的餘黑父母被殺,隻能跟隨村民逃亡到此。

  母親出門見其可憐,家中次子又缺書童,便收留了他,見其無有姓氏,母親便將自己的姓氏“餘”賜給他,作為他的姓氏,從此便成為沈星舒的書童,多年伺候其左右。

  說是主仆,實則兩人關係更甚兄弟,無半點主仆模樣,一同在學堂聽程先生講課。但餘黑總是心不在焉,因此多年下來並未掌握什麼學問,隻會基本的識文斷字。

  因此經常被程先生訓斥道“你這畜生,為你傳道授業,你竟不以為然,罷了罷了!”

  沈星舒自然聽到了程先生的訓斥,隻是倍感困惑,溫文爾雅的先生為何會稱呼餘黑為畜生,久思無果,又不敢當麵詢問先生,權當先生一時失態,便不再思索。

  下轎後,早就有下人在門口等候,眾人跟隨沈禹州一同進府。行至正廳,遠遠的看到下人扶著母親快步走來。餘氏正是沈禹州的正妻,沈星舒的母親,見多日未見的孩兒同夫君一起回來,連忙上前迎接。

  徑直走向次子沈星舒,連忙對其安撫以及詢問,見孩子似是瘦了,竟語帶哭腔說道:“苦了孩兒你了,回來娘親給你做好吃的,咱不受那清寒之苦了。”

  忙拉著沈星舒走向正廳,此時家中飯菜早已備好,就待二人回來。

  府中眾人對此也見怪不該,早就知道當家主母甚愛自己兩個孩子,特別是年幼的次子沈星舒。從小對其溺愛,也正是為此沈禹州怕沈星舒被寵溺過頭。

  這才尋到城東一位學堂先生,作為沈星舒的先生,授其學問,教其為人處世。

  這麼多年過去,見沈星舒被教的溫文儒雅,習文懂禮。沈禹州還是很欣慰的,心裏再次感謝那位程先生。

  沈禹州一直對沈星舒抱有很大期望,希望沈星舒也能同他大哥沈燁一樣當朝做官,為這羸弱的國家做出貢獻。自沈星舒未出生時,沈禹州便想好了名字。

  無論是男孩或是女孩都叫做星舒,這個名字來源是唐朝詩人西鄙人的一首詩。

  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詩詞含義大致是:是黑夜裏北鬥七星掛得很高,哥舒翰夜帶寶刀勇猛守邊。至今吐蕃族的牧馬隻敢遠望;他們再不敢南來越過臨洮。

  沈禹州也希望沈星舒能成為這樣的國家棟梁,代替自己這代人去完成戍邊的夢想。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