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老戰士老戰士
梁宇寒

第四十八章 另一間小學

一切似乎都很順利,鳳雞們一天天長大,每天清晨,望月組的雞鳴聲此起彼伏,聽著這些響亮的雞鳴聲,大家都笑開了花,而鳳雞開始下蛋,說明很快就可以出欄售賣了,老戰士和鄉親們都喜笑顏開。

在嘗了雞蛋的味道之後,大家又精心挑選了幾隻成年風雞,分別做了幾種菜式,供大家品鑒。

燉雞湯,烤雞,大盤雞,小雞燉蘑菇,一道道菜端上桌來,所有的鄉親們都前來品嘗,雖然每人隻分到一小份,但味道卻驚豔了眾人。

大家更是對這一批鳳雞充滿了信心,而那些沒有大規模養鳳雞的村民們,也顯得頗為後悔。

這天,鄧長河又把扶貧隊員們召集了起來,開起了一場特殊的銷售大會。

這場會議,就是要部署安排,幫助村民們尋找收購鳳雞的商家。

“我們的鳳雞,毫無疑問是高品質的鳳雞,而我們現在這批鳳雞的數量並不多,所以,我們盡量不要走批發市場,而是直接聯係到飯店、或是直接對接消費者,這樣會賣得更高一點的價格。”鄧長河說。

“我不同意。”王誌毅說:“我覺得,這第一批鳳雞,還是要走批發的路線,尋找大批發商來幫我們盡量快速地解決銷售問題,雖然價格可能會低一些,但是卻能幫我們省掉很多事,畢竟,我們都不是很擅長銷售這個環節,如果出了什麼問題,彌補的成本將非常之高,我們可以通過這次銷售,看看市場的反應,以後再優化銷售網絡,提高售價,直通消費者手中。”

“老王說得也挺有道理,”鄧長河說:“不過呢,我們可以這麼想,如果我們能找到一家比較大的連鎖飯店,那他的一次收購量肯定也不少,我們還可以直接根據他們酒店的菜品來得到反饋,我們的雞究竟是不是會受到消費者的歡迎,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改進品種。”

“哎,老鄧你這話到也挺有道理的。”江偉峰說。

“嗯,這麼說也行。”王誌毅說。

“這樣吧,我們來投個票,看看是采用我說的辦法還是采用老王說的辦法。”鄧長河說。

於是,大家開始投票,鄧長河提出的辦法以微弱優勢勝出。

“那好,那現在我們就看看誰有認識酒店、飯店最好是連鎖飯店的聯係方式,這第一批的雞並不多,所以我們把目的地定在桂林市吧。”鄧長河說,於是,扶貧隊根據每個人手中的資源,派了鄧長河等人回到桂林市區聯絡收購商。

這也是在東升村待了半年之後,鄧長河第一次回到家裏。

其實在過去這半年時間裏,鄧長河的家人也到東升村來看過他,隻是因為擔心安全問題,沒有帶安安和樂樂來。

鄧長河回到家,一看到樂樂,樂樂便向他衝了過來,安安也隨後衝上來,兩個孩子撲在了鄧長河身上。

“爺爺爺爺,安安好想你。”安安說道,而樂樂此時也已經能說更多的話,畢業學著姐姐喊道:“爺爺爺爺,樂樂也好想你!”

“嗯,爺爺也好想你們,看到你們安安樂樂的,爺爺就放心啦!”鄧長河熱淚盈眶道。

在家享受了一天的天倫之樂,第二天鄧長河便出門為鳳雞尋找買家了,他逐個地給相識的餐館老板打電話,並上門推銷,為了推銷好鳳雞,他特意帶回來了好幾隻鳳雞和雞蛋,連家人都不舍得給吃。

“等我把生意談下來,再吃好不好?”鄧長河說。

過了兩天,終於有一家飯店打電話來和鄧長河說可以試一試收購兩千隻,鄧長河趕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隊友們,而到了晚上,他般把僅剩下的最後一隻雞,燉了雞湯,與家人們好好地吃了一頓。

這一邊,鳳雞養殖小組的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而另一邊,其他方麵的扶貧工作也穩步進行著。

老文藝兵胡聞明,也就是眾人口中的胡老,從一來到東升村,就惦記著村裏的小學和孩子們,每天都心心念念地想要為山鄉教育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胡聞明隔三差五地會步行前往東升村中心小學,當看到當地政府對孩子們教育的重視,心裏也感到十分欣慰。

不久之後,胡聞明又得知,除了東升村的那一個中心小學之外,在離望月組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個小學。隻是這個小學並非完全屬於東升村,而是為了照顧其他幾個距離比較遠的村組,才在大山深處的一個山穀裏,建起了一這間小學。

這個小學孤零零地矗立在一個山穀裏,之所以把學校建在這裏,是因為這是位於望月等三個村組中心的位置,望月等三個村組,周圍都沒有足夠建小學的平地,隻有在這個山穀裏,才有一大片連接在一起的平地,足夠建起一座小學。

以前,小學裏的學生和老師都挺多的,最多的時候曾經達到了兩百人,但現在,隨著年輕人們紛紛離開村子,少數一些有條件的家庭也把孩子送到鎮上讀書,因此整個學校不管是老師還是孩子,都在逐年減少。

倒是學校的建築還算完整,曾經的六間教室,現在用來上課的隻有三間,其餘的三間都用來作為兩位教師的住所,有時候遇到了下雨或是其他極端惡劣的天氣,孩子們放學後不方便回家,也會被安排在經過改造的教室裏留宿。

胡聞名剛來到望月組的時候,一聽說山穀裏還藏著這樣一個小學,便獨自前往了解情況。

望月組到這間小學的直線距離,雖然隻有短短的兩公裏,可是連接村子和小學的道路,卻基本上都是羊腸小道,彎彎曲曲,崎嶇不平。

胡聞名借著一根長棍作為拐杖,才小心翼翼地從望月組走到了這間小學,此時正是午休時間,孩子們都在一個由大教室改造而成的集體寢室裏休息,另外一位年輕教師也在休息,於是便由校長接待了胡聞名。

校長姓劉,是外地人,今年已經五十三歲了,在這間小學兢兢業業工作了三十年,雖然年紀還算不上很老,但在常年的辛勞下,也已經是滿頭白發。

“早就知道你們來了望月組,但一直沒有機會去拜訪。”劉校長給胡聞名泡了杯熱茶,倆人坐在辦公室裏,聊了起來。

“我也是才知道原來望月組的孩子是來這裏上學的,所以趁著現在不是很忙,過來看看。”胡聞名打量著這間辦公室,屋裏的裝飾似乎仍停留在九十年代。

“我們這裏啊,環境是簡陋了一些,條件也比較艱苦,不過,畢竟離孩子們近啊,以前學生們都要跑到六七公裏意外的中心小學上課,您也知道的,這六七公裏的距離在平地上算不了什麼,可是要走山路那可就是翻了幾倍的長度啊,孩子們要是每天都要耗費幾個鐘頭在路上去上學,他們也是很難學到東西的,再說了,都說夜長夢多,這路長也難保不會出現什麼意外,所以,感謝政府和村委給孩子們建了這所學校,學校雖然小,但總算是個可以讓孩子們安心讀書的地方啊。”劉校長說道,他的眼裏滿是幸福的光,說這些話的時候,他仿佛在回憶著這幾十年來發生在這所學校的種種往事,照他說的那樣,雖然在這裏無論上學還是教學,無論學生還是老師,都要承受艱難環境的磨練,但為了能讓孩子們能夠獲得教育的機會,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句話,在這間小小的學校裏,算是得到了真實的印證。而從劉校長那堅毅的眼神中,胡聞明也看得出,他對自己這份工作的自豪。

“學校裏現在總共有多少個年級,多少個孩子啊?”胡聞明問道。

“每個年級我們都有,孩子總共有三十六名,包括你們望月組的十四名。”劉校長說。

“我聽說學校裏隻有兩個老師,那平時,你們是怎麼給學生們上課的,忙得過來嗎?”胡聞明問道。

“我們把三十六名學生分成兩個班,一二三年級是一個班,高年級是一個班,平時就由我和韋老師分別給他們上課。”劉校長說。

“哦,原來是這樣。”胡聞明恍然大悟,這麼一來,就能夠更方便地利用好時間給孩子們上課了,即使每個班都有不同年級的學生,但因為每個班都不到二十人,因此這種教學方式也是可行的。

“以前啊,我們學校的老師還是蠻多的,但大部分都沒有堅持下來,一個個地都調走了,不過這也怪不了人家,畢竟工資又不高,事又多,更加會影響結婚生活,我老了,無所謂了,所以我打算要和這個小學一直走到最後。”劉校長說。

“劉校長,你看我來給孩子們上課怎麼樣?我雖然不會教語文數學,也不會教英語,但我可以教他們音樂、畫畫,或是書法啊。”胡聞明突然說。

“你真的願意來幫我們?”聽胡聞明這麼說,劉校長驚喜地問道。

“當然啦,我在參軍前,一直有個夢想,就是當老師,可是參軍已經就沒有機會了,現在退休了,如果能讓我體驗一下老師的人生,我一定會認認真真地,教給孩子們有用的知識!”胡聞明說。

“可是,你住的地方離我們這裏那麼遠,你現在年紀也大了,這路也不好走。”劉校長一臉擔憂地說道。

“沒關係,我今天不也是一個人走過了的麼,再說了,以後我還可以和學生們一起來,其實我也很擔心孩子們在路上會不會發生什麼意外,我沒有孫子孫女,陪孩子們上學,就當做是讓我過一過當爺爺的癮吧。”胡聞明說。

“那真是太感謝你了,有了你的幫助啊,可以讓我們減輕很多工作量,其實不管是我也好,韋老師也好,我們哪裏有什麼藝術的天分啊,教孩子們音樂美術,那都是趕鴨上架——沒辦法是事啊!”劉校長笑道。

“那就這麼說定了,明天我就正式來學校上課咯。”胡聞明說。

“好的。”劉校長點頭同意。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